骨感的中国农业、政策利好,智慧农业却遭遇“冰山与火海”

骨感的中国农业、政策利好,智慧农业却遭遇“冰山与火海”
2021年04月06日 08:51 农业行业观察2020

作者:南风

中国的智慧农业道路宽阔而曲折,一路风景很美,但要当心“迷路”...

-010-

骨感的中国农业

自2015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智慧农业相关政策,但是中国智慧农业一直处在缓慢爬坡期,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办法谈上“智慧农业”。

前段时间,笔者回到湖南西北边陲的农村老家,该村拥有近2500亩的农田,这些农田以家庭为单位,各自为战,其耕作方式是机械化和人工相结合,所谓的智慧农业设备与应用几乎接近零。

该村存在智慧农业的窘境,到底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至少3个方面:

1)土地的分散而独立

自记事起,笔者的老家都采用分田到户,土地按照户口本上的人口划分,分散而独立。

近些年,村里的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有些农田也被村子里的人或者亲戚代耕种,但是农田也没有归整在一起,还是以家为单位的方格田地,面积大多是几分田或者一亩田左右。

分散的田地散落在四周,互不侵扰,各家管理管家的,无论是施肥打农药,还是耕种与收割依然采用传统的工具与方式,大田模式一直成为南方农村的病痛。

2)90%以上的年轻人离开农村

村子里的90%的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有些人去外地读书,有些人去浙江福建广东深圳等发达地区打工。年轻人基本上是春节期间在家里待上5-10天,春节过后又离开村子,农村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客栈”。

众所周知,智慧农业需要懂互联网、懂技术、有知识的人才能操作,然而,当今农村已经没有可以操作智慧农业设备及设施的人。

3)农作物溢价低

笔者村里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部分是蔬菜,这些农作物的溢价很低。即使有些靠种蔬菜为生的人,基本上也是传统大的种植方式,因为智慧农业设备投入非常之高。

有人曾估算,如果村里要搞蔬菜种植大棚,需要单独拉架设电线、网线等基础设施,而且这些设施的费用需要好几万元,同时每年的电网维护费用也要上千元。前期的投入成本非常之大,一旦蔬菜等农产品没有卖上好价格,亏本是一定的事情。

除了以上3个问题之外,更核心的是笔者的村里几乎没有乡村产业,更缺乏农业龙头型企业,所以智慧农业体系在这样的农村只剩下“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020-

等待破发的智慧农业

众所周知,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单位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但是,在中国农业农村想要实现智慧农业,先要解决农业机械化。然而,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甚至落后于国外。

数据显示,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相对滞后,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3%,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还较低,特别是机种、机收装备技术供给不足,还不能满足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亟待加快发展。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明指出,荷兰、美国、加拿大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已经能够达到100%,按照我国的评价体系,这些国家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处于“高级阶段”了,而我国设施农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同时,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更是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在推动农业发展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其实,以上的问题根源是就是农业基础的薄弱。

有媒体也曾经总结出,要想推动智慧农业驶上“快车道”,必须解决以下3大挑战:

一是缺乏农业规模。农业资源较为分散或是耕地零散,难以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而导致新技术的应用和相关服务成本很高,难以吸引农户和农企的兴趣;

二是缺乏数字基础。农业数字化水平较低,而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上都较为滞后,没有能够满足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撑条件,从而影响到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与新技术应用;

三是缺乏核心技术。农业产业链不够完整,特别是农机制造业和智能制造行业较为落后,关键技术缺失,重点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导致农业科技发展缓慢,技术应用成本高昂。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也提出,目前我国智慧农业所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数字技术产业化滞后、数据资源建设基础薄弱、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三个环节没有打通并形成闭环、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与生产需求脱节等多个方面。

因此,国家政策及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智慧农业政策及扶持补贴政策,并呼吁更多的企业投身到智慧农业当中。

-030-

万亿级产业等待蝶变

这几年,智慧农业的任务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帮助农业提高生存效率,而是迈向农业产业的深水期。

业内人人士认为,智慧农业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重点发展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是帮助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让农村绿水青山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因此,智慧农业成为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千亿级的市场正等待一次蝶变。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农业单品大数据试点建设,各地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根据国际研究预测,全球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90.2亿美元达到2025年接近700亿美元的规模;截止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人民币,目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值约35万亿元。如此大的市场空间,令众多企业表现出巨大的兴趣,都想在此领域分得一杯羹。

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加速互联网与传统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技术+产业的新商业新模式。比如

2020年4月份,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与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依托寿光蔬菜产业优势和大数据优势,建成数字农业产业带,通过品牌升级、产销对接,共同推动寿光蔬菜完成数字化转型。

今年3月,中联重科和湖南沅江市政府投资近亿元共同打造,将开发适应湖南农业产业环境的智慧农业模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优质品牌大米,探索建成湖南省内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生产基地。

还有华为也不断地试水智慧农业+模式。今年2月份,华为机器视觉总裁段爱国发布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华为希望能够扮演好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角色,用先进的技术赋能传统农业产业。

除了华为之外,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公司也深入一线产区,建设数字产地仓,助力农业产业升级与再造。

由此可见,智慧农业技术聚变正在开始,逐渐从生产端延伸至农业产业端,未来还将会加速前行。

随着国家加码推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将会成为互联网公司巨大的市场。世界投资大师詹姆斯·罗杰斯曾经说过:未来20年,最赚钱的行业不是做房地产,而是做农民!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中国智慧农业的写照:一方面万亿级乡村振兴产业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农业农村的基础薄弱;或许,中国的智慧农业还需要很长的路...

全网搜索【农业行业观察】一起探寻农业食品生鲜农资行业新商业新模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