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悄悄变美,然后惊艳所有人!”
电视剧里的主角,总是刷的一下就改头换面了,不过一般靠的是“一年后”的字幕和专业造型师。但是普通人想变美,到底要踩多少坑,过多少关?
尤其是现在备受欢迎的医美,很多人因为一知半解胡乱尝试而踩坑。举个例子,大多数人医美入门的项目是光电或填充,但对于填充界的王者玻尿酸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有人说它是神器;有人吐槽它有变“充气脸”的风险;也有人分析说:玻尿酸又能有什么错呢?这玩意效果好坏取决于品牌、医生、变美需求。
那么,到底能不能一支玻尿酸打全脸?甄嬛脸上的逆光疹该不该刷酸?在前不久,微博医美和艾尔建联合定制了一档观点型深度访谈栏目《名医面对面》,邀请了资深医生科普医美常识。在节目外,也有大量医生和用户参与话题讨论,用玩梗的轻快方式提高“美商”。
Part.01
从科普到玩梗
《名医面对面》的有效输出
一般来说,科普内容都是有接受门槛的,单纯地干货输出可能无法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也不容易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而《名医面对面》栏目在智趣结合上寻求了一种平衡,传递给用户专业且有人文关怀的内容。
以3月7日上线的首期正片为例,这一期的主题是“个性之美”。协和医院@整形医生肖一丁、广州潘萍医美创始人@潘萍医生、骨灰级护肤成分专家@kenjijoe共同组成嘉宾阵容,细致拆解为何互联网审美变化比翻书还快,指导用户在纷繁复杂的变美信息里,筛选到科学、安全、适合的部分。
微博红人代表消费者抛出问题,协和医院的医生进行硬核科普,医美机构的医生则会将太过专业的内容进行通俗翻译。这种对谈模式,极易给普通观众制造“在场参与”的介入感,让人自然而然因好奇、求知参与互动。
与此同时,节目的选题也非常贴近大众日常生活,更易产生情绪共鸣。比如,美的标准、医美的价值等等,本就是用户密切关注、常谈常新的内容。节目里“不要被舆论裹挟”“美,是没有统一标准的”等金句,无疑对这些内容做出了理性地回应,既能得到大量关注,也具有极强的讨论价值。
所以,在#名医面对面#的话题页,也能看到节目外的很多讨论。有人好奇,能不能用玻尿酸“捏”出直角肩?有人讨论,“我想做得跟她一样”的实操性到底多大?
医美品牌也可以借此机会进行专业科普,让用户建立充分信任。最直观的是,众多网友追完正片后,都在转发@小艾颜喜社 的科普帖,表示终于纠正“一支玻尿酸走天下”的认知误区,呼唤其再多发点“课后教材”。艾尔建也顺势推出扫码验真等介绍和服务,带领观众进一步辨别玻尿酸的真伪。
截至目前,《名医面对面》第一期的观看量突破154万,相关话题阅读量也已达到1.9亿。参照常规科普内容的数据,节目热度可以说相当能打了。
Part.02
医美行业是时候打出专业科普这张牌了
一档科普节目能有如此高的关注度,这折射的是海量用户对医美知识的迫切渴求。
颜值经济飞速崛起,大量年轻群体转而向医美寻求更高效、更便捷的变美体验。但专业知识的缺乏也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
数据显示,微博有8000多万的医美兴趣用户,医美关键词博文提及总量超过2200万次,但翻阅微博的医美内容,会看到还是有很多兴趣用户并不了解专业知识,“是不是智商税”、“怎么选品牌”、“这个项目很火我能做吗”,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得到专业人士的科普与指导。
《名医面对面》播出以后,有很多网友们对照专业科普帖,才发现自己一直对玻尿酸存在知识盲区,比如这玩意儿竟然还分“软”“硬”。
因此,医美品牌除了要追求规模、产能方面的提升,重视产品体验的安全、高效、舒适,更应当从专业科普的角度,进行品类教育,跟用户长期建立关系,帮助用户正确树立美的价值观。而这也是医美头部品牌面对行业发展,本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只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进来,以正规、专业的内容吸引用户,才能促使行业一直蓬勃发展。而如何促使用户“树立美的价值观”?《名医面对面》也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思路。
首先,平台方牵头的专业栏目提供权威背书,同时以多重视角的观点碰撞更具备趣味性,红人的C端视角带出用户痛点,能更迅速的拉进情感距离,增加用户的代入感和参与感,医生的科普提升用户的信任度。
其次,潘萍、肖一丁等专业医生本就活跃在微博,经常更新科普内容。在用户看节目后还能找到医生的账号留言互动,进行具体问题的交流。而当用户关注某位医生和观点后,也可以去他的主页学习以往发布的更多更全面的专业内容。从“栏目内”拓展到“栏目外”,栏目成为了一种媒介,让科普变成了兴趣者与从业者在微博的日常交流。
总之,医美行业发展至今,是时候打出“专业科普”这张牌了!平台、机构、品牌、从业者共同建设一个专业、安全、多元的医美生态,陪伴每个人树立正确的求美观,给足医美兴趣用户安全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步。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的我,现在更关心的是《名医面对面》第二期到底讲啥啊,已经准备好小本本记笔记了!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