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迎来了史上最长的双11。消费场、营销场上酣战不停——在外,卷价格卷大单品;在内,强调降本增效和确定性的经营。无论是品牌还是平台,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这个过程中,有个问题被频频提及:如今的消费者,还过双11吗?
答案是肯定的。
数据显示,今年双11全域电商迎来爆发——天猫589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同比去年增长46.5%,刷新历史纪录;京东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20%,京东采销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3.8倍,超17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10月8日到10月20日,抖音商城GMV同比增长91%,商品卡GMV同比增长64%......
社交场上大家也纷纷表示“购物欲爆棚”。
在销量的背后,我们也发现,年轻人的消费态度和购物行为都已发生了转变,品牌的沟通策略也在同步调整。
这个双11,他们都在关注和讨论什么?品牌都是如何争夺“有效”注意力的?社交场上留下深刻心智的产品又有什么共性?
这届年轻人怎么过双11?
理性讨论、拒绝套路、攻略先行
一到促销节点,就有人自嘲“不买立省100%”。
这个梗其实不是指“什么都不买”,而是消费者正在变得理性和审慎。《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当下年轻人消费会从需求本身出发,41.04%的受访者经常有比价行为,51.48%的受访者愿意将平替商品当作优选。
所以我们看到,双11开幕以来,社交场上理性讨论明显增加了很多,#这些护肤品不要囤#、#还有必要等双11买东西吗#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榜。消费者们互相来了一场坦白局,“有需要就买”“不再乱花钱”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
当舆论场上普遍弥散着对消费的“警惕”,品牌反而要加入讨论,既共情消费者、跟他们站在一起,在“理性消费的语境”中还能反衬出自身优势。比如在#去年双11囤货用完了吗#话题中,拼多多点出过去冲动购物产生的问题,将平台大促优势作为对比,突出核心利益点,上演了一出“用魔法打败魔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然,理性是一方面,“低价”“折扣”“优惠”对年轻人而言,仍然拥有强大的诱惑力,且诸多#消费者希望双11怎么简单怎么来#。
低价商品、简单购物,这其实都是人性中最基本的趋利属性。因而,直白的价格、无套路的沟通可以迅速捕捉用户视线,简单粗暴,即有奇效。#立冬上天猫领3000元降温补贴# 、#拼多多加倍补波司登羽绒服仅149#这样的话题,阅读量均过亿,便是因为用低价吸睛,同时减少了用户理解成本,用户会条件反射点进去。
此外,各大平台、品牌玩法不同,“做攻略”也是每个消费者在双11的必走流程,热搜上先后出现了#双11羽绒服怎么选#、#双11最值得入的骑行装备#等话题。
这些攻略型话题均由广大用户和博主们共创而来,是不可多得的高效种草场域。天猫就贴心奉上了“热卖王”榜单,精准戳中有选择困难症的用户,获得评论区中一片好评。
总得来说,理性讨论、拒绝套路、攻略先行是此次双11最多的声音,而通过社交媒体上真实、多元的热议内容,洞察他们在双11面临的困境和需求,并加入讨论,正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路径。
也许有些内容看起来并没有“刺激消费”,但讨论的背后都是真实诉求,能帮助品牌、平台在产品、服务、营销上进一步精进“求真”。品牌深入这些讨论场、帮助解决问题,必然能在吸睛时,让用户感受到真诚和信任。
怎么提升品牌的“买张力”?
拿捏情绪、玩梗玩IP
买得省以外,年轻人还期待在双11买得“乐”。
如今的年轻人虽然拥有得比以往更多,但也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这时候一些具有情绪补偿功能的消费就如同“解药”,让大量年轻人心甘情愿为其买单。《2024 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显示,超4成年轻人偏爱为“情绪价值”买单。
这也意味着品牌需要在产品和沟通中提供独特感受,才能让自身具备“买张力”。
如何去提供这样的独特情绪呢?
借势大热IP大概是通行法门之一。IP之所以能火,必然能与某种大众情绪共鸣,品牌借势IP可以直接沟通到相应情绪。
比如卡皮巴拉IP的走红,背后是内卷氛围下,人们无比向往淡定佛系、松弛自洽的状态。双11期间,#卡皮巴拉限时空降云闪付#,各种淡人发言让云闪付当了一回年轻人的嘴替,将那种“很好惹”“淡淡的”佛系职场人刻画得活灵活现。
玩梗也是引发年轻人情绪共鸣的好方法。当下“梗文化”盛行,玩梗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解读世界的方式。品牌不妨把思路打开,“以梗会友”,用“梗”消解跟用户之间的距离,年轻人在“哈哈哈”时也会记住你。
一直就爱大搞抽象的天猫这次也不例外,宣传#天猫双11疯狂好六夜#时,用最朴素的海报官宣最豪华的明星阵容,古早味儿的图+满屏的梗,让星粉直呼这个世界终于还是癫了,期待情绪一整个拉满。
当情绪价值成消费的重要驱动力,品牌需要提升对消费者的“共情能力”,沉到大众的情绪语境、梗语境中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用情绪价值增添独特的品牌印象。
产品的“吸引力法则”如何起效?
深入场景、攻克心智
无论是让消费者买得“省”还是买得“乐”,本质上都是为了给用户更好的购物体验。在快节奏时代,年轻人对深度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品牌会把用户拉到具体的场景中沟通,让产品具备高吸引力,场景营销的重要性日渐上升。
当下的场景营销强调全域布局,不只是在线下场景带给用户沉浸感,还要将这种体验在线上延伸,影响更多用户,带动内容持续爆发。
比如优衣库在上海、成都、北京等城市上线“动态智暖热力流转”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吸湿发热HEATTECH。品牌在线上发起任务配合惊喜福利,吸引用户积极参与科技的讨论、种草与传播,并到线下与产品双向奔赴。
再比如社交平台上每天有大量“现成的场景”等待品牌挖掘。双11期间正值秋冬换季,保暖消费需求井喷,诸如#降温天怎么保暖才不臃肿#、#冬季防寒保暖要从头开始#、#适合冬天的护肤品#等冬日场景话题在热搜里你方唱罢我登场,聚集了一大波抗寒斗士。
品牌如果借力现成场景,也能四两拨千斤。大宝在#落叶一点点描出冬的模样#中通过热点伴随的形式狂刷存在感,秋冬时节肌肤泛红刺痛等问题引起消费者共鸣。
波司登别出心裁地深入南极腹地,实地测评极地极寒羽绒服,用极端场景反衬产品实力,@凤凰网 @新浪新知 的关注报道给测评上了一层强有力的背书,让用户对极地极寒羽绒服有了“专业”“卓越”的感知,极大强化产品的硬实力印象。
总 结
前几年的新消费热潮和时代变化让大众对消费进行了一次“觉醒”,大家对买买买这件事从“热火朝天”,变成了“冷静自持”,这倒逼品牌在产品、营销上“去伪求真”。所以,无论是顺应消费者的双11购物心态,还是拿捏各种小情绪,亦或是深入场景的沟通,背后都是周期轮换之下,品牌与消费者的真心换真心。
同时我们也看到,用户的态度会直接反应在社交上,他们会发博做攻略、求低价,表达情绪,探索更多的使用场景,还能衍生众多有趣的梗,发散出更丰富的内容。多元的热点内容无一不体现出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态度,品牌需要持续跟进观察,洞悉背后的趋势和心理变化,并深入其中共同交流。
不只是双11,玩社交对品牌而言是一个长期化的课题。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品牌看到年轻人的社交行为,理解背后的心理状态,再以热点聚集、真诚沟通,在舆论场上吸睛又吸金。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