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CCIA)发布《美情报机构针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实施的监听窃密活动》,揭露美国情报机构长期针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实施系统性监听窃密行动。报告通过大量技术分析与案例实证,揭示了美方通过SIM卡漏洞、伪基站、零点击攻击等11类手段,构建覆盖硬件、通信基础设施及互联网厂商的全链条监控网络,对全球用户隐私与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技术渗透无孔不入:从硬件到云端的立体监控
报告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机构利用SIM卡漏洞发动 "Simjacker" 攻击,通过特殊短信即可远程控制手机,涉及全球29国10亿用户。其 "量子" 系统更可劫持运营商流量,在用户访问网页时植入木马,突破iOS等系统的安全防护。2023年曝光的 "三角测量行动" 中,美方利用iMessage零日漏洞,无需用户操作即可窃取麦克风录音、位置信息等敏感数据。
在供应链层面,美方通过入侵运营商内网获取技术参数,利用 "Regin" 恶意软件渗透比利时电信等关键节点,实现对跨国漫游用户的实时监控。同时,强制运营商预置"Carrier IQ"等监控软件,在1.41亿部合约机中非法收集短信、按键信息。
商业工具与国家力量协同:构建超级监控网络
美国情报机构还深度整合商业资源,通过收购以色列NSO集团 "飞马" 间谍软件、授意国防承包商开发 "幻影" 系统,实现对目标手机的精准定位与数据窃取。在 "怒角" 计划中,美方劫持谷歌、三星应用商店,向用户推送植入间谍软件的 "调包"APP,将情报获取与认知作战相结合。
依托 "棱镜" 计划,NSA与微软、苹果等9家科技巨头建立超级数据接口,直接从云端服务器获取用户邮件、聊天记录、位置信息等。2012年总统每日简报中,1477项内容源自 "棱镜" 数据,形成覆盖全球的用户画像能力。
全球安全威胁:数据主权面临严峻挑战
此次曝光的监控体系不仅针对政要、企业高管等特定目标,更通过伪基站、卫星监听等手段实施无差别数据采集。美国国土安全部2013-2019年间使用伪基站超2300次,可将目标定位至3米范围。美情报机构甚至开发出手机 "假关机" 技术,在设备断电后仍可持续监听。
中国网络安全专家指出,美方通过预置后门、削弱加密算法等手段,系统性破坏全球通信安全生态。2023年俄方披露,美苹果公司与NSA合作,在iOS系统中预留未公开接口,导致数千部外交人员手机遭窃听。
国际社会呼吁:建立多边治理机制
面对美方滥用技术霸权的行径,多国政府与国际组织表示严重关切。俄罗斯外交部谴责美国 "将科技优势异化为监控工具",欧盟启动 "数字主权行动计划",推动建立自主可控的通信基础设施。中国已着手构建国家级移动终端安全检测平台,要求厂商强化数据本地化存储与传输加密。
报告警示,当前全球超80%的移动终端依赖美系操作系统与芯片,这种技术依赖使各国数据主权面临严峻挑战。专家建议,应加快推动 5G-A、6G等下一代通信技术研发,建立跨国安全联盟,共同抵御网络霸权主义威胁。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性。在技术创新与安全防护的赛跑中,唯有坚持多边主义,方能筑牢全球数字安全屏障。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