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社交牛逼症」的人更加长寿?

有「社交牛逼症」的人更加长寿?
2023年12月14日 16:00 23魔方

上班的电梯里大约有两种人,一种是社恐,另一种还是社恐。

不同的是,前者自己恐惧社交,后者是「社牛」的进化版——社交恐怖分子,让周围的人恐惧。

「社牛」社恐」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界限分明。

每当「社牛」在前面大放光彩的时候,「社恐」都小心翼翼,生怕他们闯进自己的小世界把自己创亖。又羡慕「社牛」可以在各种社交场合游刃有余,毫不胆怯。

然而小编今天还要给「社恐」们一记暴击:越社牛越长寿、越不容易患老年痴呆。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在分析了中国近 3 万参与者后发现,更频繁地参加社交活动,老年人的寿命也将越长,尤其是几乎每天都社交的[1]

Δ 社交活动频率与总生存率的调整关系 

具体来说:  

有时参加社交活动的老年人的总生存期延长 71%;

不是每周但每个月社交 ≥1 次的延长 85%;

不是每天但每周社交 ≥1 次的延长 158%;

几乎每天社交的显著延长 248%。

生存期:从 2002 年研究随访开始,至 2014 年期间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非参与者总寿命长短。

因为那些经常出去参加社交的人,久坐时间往往更少,这对很多慢性病都有好处。

而且参加社交的老年人往往会受到同伴或社会的影响,比如一起养生、体育运动,这都有助于延长寿命。

此前一项 200 万人的研究发现,长期不社交和孤独,会增加癌症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2]。看来,那些天天出去 social 的「社交悍匪」,不仅收获了朋友,还收获了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长的寿命。

本社恐羡慕社牛的理由 ++++1!

当然,社牛可不止有这一个好处。

刚看过的信息转头就忘,手里拿着手机找手机,上一秒还记得要说什么,下一秒就像断了网的视频一样,卡在那里缓冲?

是的,当一个人长期拒绝社交,记忆力也会越来越差

健忘老不好,多半是「宅」出痴呆症了。

另一项华西大学的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育和社交活动,能降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3]

这些活动包括走亲访友、去酒吧或社交俱乐部,以及其他团体活动(比如跳广场舞、打麻将)、使用电子设备(看电视、玩游戏、打电话)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老年痴呆的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APOE 基因型和老年痴呆家族史来评估痴呆的易感性。

APOE 基因编码载脂蛋白 E,其序列上的 rs429358 位点携带 C 时,会增加老年痴呆的患病风险。

Δ 23魔方「迟发性阿尔兹海默」基因检测报告

在平均 10.66 年的随访中,无论是否有 APOE 基因痴呆症易感性,都会受益于身体和精神活动的保护作用。

社交的项目越多,患痴呆症的风险越低。与「社恐」相比,「社牛」患痴呆症的风险最高降低了 35%

简而言之就是,晚年玩得越嗨,脑子就越好使

社交活动的作用,甚至能一定程度上抵抗基因命定的老年痴呆易感群体。就算你没有老年痴呆易感基因,社交也可以延缓记忆力的衰退,让大脑保持年轻。

日本九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神经病学》发表论文说,「社牛」可以增加我们的大脑容量,让人保持聪明和清醒[4]

因为他们的研究显示,「社牛」的人,脑容量会更大。

Δ 本社恐小编的检测结果。。。

通过脑部核磁共振扫描近 9000 名基线无痴呆症的老年人发现,和「社牛」比起来,社交频率低的人大脑总体积占颅腔总体积的百分比会小0.5%。而且社交频率越低,大脑比例越小。

另外,社交频率低的人,影响记忆力痴呆症的大脑区域体积同样也会偏小更小的大脑颞叶、枕叶、蝶窦、海马和杏仁核体积),所以很容易产生「茫然无措」和「不知所措」的感觉!

这些人大脑白质发生病变的机会更大,更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

但是如果有机会经常和社牛在一起愉快的玩耍,这些脑容量下降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改善,记忆力也会变得更好、思维也会更清晰!(为了脑容量不变小,此处@你的社牛朋友带你玩)

社交活动锻炼大脑跟跑步撸铁是一个道理:频繁的使用大脑可以让它更强健。如果我们不去刻意锻炼大脑,它就可能会退化、加速衰老,对我们的整体认知结构造成影响。

为了不让大脑闲置下来,建议社恐们积极尝试向社牛转变。那些社牛也并不都是性格外向、热情奔放型的。只是他们把每次的社交场合当作要完成的一幕戏,在社交前花时间做好充分准备,长此以往,也就熟能生巧了。

以小编的经验来说,成为社牛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时刻牢记「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这一法则,从被动走向主动,掌握社交话语权。

比如说咱们先定一个小目标:主动在电梯里和半生不熟的同事打招呼!

人类发达的大脑自带各种疾病 bug,在 23魔方基因检测中,包含的神经系统健康风险就有十几种,因此了解遗传基础对于我们理解更多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妨戳下图试试吧~👇

现在还有粉丝专属「30~48 元大额神券」限时放送,标准版最低到手价仅需 ¥551/件,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参考资料

[1] Wang Z, Zheng Y, Ruan H,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activity frequency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older people: results from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23;77:277-284.

[2] Wang F, Gao Y, Han Z, e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90 cohort studies of social isolation, loneliness and mortality. Nat Hum Behav. 2023 Aug;7(8):1307-1319. doi: 10.1038/s41562-023-01617-6. Epub 2023 Jun 19. PMID: 37337095.

[3] Zhu J, Ge F, Zeng Y, et al. Physical and Mental Activity, Disease Susceptibility, and Risk of Dement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ased on UK Biobank. Neurology. 2022 Aug;99(8):e799-e813.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0701. PMID: 35896434; PMCID: PMC9484730.

[4] Hirabayashi N, Honda T, Hata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Social Contact and Brain Atrophy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Without Dementia: The JPSC-AD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Jul 12]. Neurology. 2023;10.1212/WNL.0000000000207602.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