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人:游走在现实与网络之间

赛博人:游走在现实与网络之间
2019年09月17日 22:14 新华报业网

刚刚过去的盛夏时节,一场BML VR (BML全息演唱会) 在上海举行。洛天依、初音未来等虚拟艺人、虚拟主播在全场近万人的应援声中,展开了近三小时的精彩演出。荧光棒挥起,粉丝身着应援物呐喊舞动,这样狂欢的场面与我们在观看真人演唱会时无异。在这个时代,真实人或是虚拟人,都可以成为站在舞台中央的偶像。

5G之潮奔涌而来,一切都在无声且迅速发生着变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孙玮曾这样说道:“有了电脑、智能手机,我们所有人都是赛博人。”不论是技术网络、社会网络,还是文化网络、心理网络,赛博人已然成为我们的属性。我们,随时在线。

赛博人:无机物机器与生物体的结合体

所谓赛博人,简单说来就是半机器人,因为携带了智能移动终端,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接入各种网络中,因此赛博人交织了生物人与机器人的双重逻辑。

追本溯源,赛博人最初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空飞行试验。当时,美国两位科学家在一只小白鼠身上安装了一种渗透泵,自动把化学物质注射进小白鼠,以控制它的生化反应。他们在发表的论文中,给这只小白鼠造了一个新词叫“赛博格”(cyborg),意思是“自动调整的人类机器系统”。1985年,哈拉维提出著名的赛博格宣言,她将赛博格定义为“无机物机器与生物体的结合体”。

在接受周刊记者采访时,孙玮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技术和人将史无前例地结合在一起。她把后人类时代出现的这些为技术所穿透、数据所浸润的身体,命名为“赛博人”。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未来战士的单兵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让穿戴者从普通人瞬时成为“绿巨人”,无线通话和视频让人们无论在地上地下可以及时互通。电影中,未来的赛博人容易理解。

但其实,未来已来。在我们身边早就真实存在着赛博人。例如,医生将耳蜗植入物与聋人的神经末梢连接起来,帮助他们恢复听力;在心脏病患者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能够刺激他或她的心脏恢复正常节律。人类可以被自身改造,不管是器官的缺失还是基因的缺陷都能够被修复。每个人,都是赛博人。

孙玮认为,赛博人开启了一系列的赛博现象,即交织现实与虚拟的第三种状态,比如赛博空间(cyberspace)。赛博空间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虚拟空间,它是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交融的一种复合空间,是技术创造出的人类社会崭新的空间形态。

“电子器官”让赛博人不止一面

信息传播技术正将人类带入一个大变革时代。早在2015年,腾讯CEO马化腾曾明确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智能手机成为人类新的器官。这个全新的“电子器官”的出现,让很多传统的场景发生了变化。

以往,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时,大家高声交谈,其乐融融。如今,饭桌上的人们似乎更加愿意低下头默默滑动屏幕,抢红包、发表情包、文字交流,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但并不是对着同在饭桌上的人们……

手机一直在飞,无远弗届,不但覆盖现实世界,甚至制造出无垠之虚拟空间。人脸识别、刷脸支付、万物互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幕,手机涉及一个社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传播学者海勒所说,当今的主体有两个身体,“表现的身体”与“再现的身体”。“表现的身体”以血肉之躯出现在屏幕的一侧,“再现的身体”则通过语言和符号学的标记在电子环境中产生。

近日,一款名为“ZAO”的手机APP风靡朋友圈,“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用户只需要在APP中上传一张照片,10秒内,就能将自己的脸替换成电影电视剧中不同角色的脸,人脸融合效果几乎以假乱真。ZAO所用的深度伪造(Deepfakes)技术是AI深度学习应用于脸象识别等应用领域的一个分支。人脸作为符号,更换如此便捷。

不仅仅是人脸,指纹、人体、人的行走轨迹可以以符号的形式呈现,人们所生活的城市也发生着变化。孙玮认为,如今的城市,是技术与人的互嵌体,是实体与虚拟双重逻辑的纽结交集的最活跃场所。影像传播APP使每个人都可以随时生产和传播关于城市的影像内容,这个过程正是机器与人类身体的融合,人们的多重感官和身体伴随着时间日益融入到城市影像的个性化“生成”之中,曾经作为城市“表征”的影像,越来越融入到城市的物理空间之中。

“当千万个人每日在城市中的移动轨迹能够被数字媒体记录下来,空间位置在城市体验中就获得了新的重要性。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位置追踪功能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新的城市逻辑。”孙玮表示,赛博人彻底地将人与技术的双重逻辑、实体空间与虚拟世界的双重行动史无前例地交织互嵌在一起。

显而易见,虚拟世界正在以多种融合方式,打破边界,嵌入现实世界,创造出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间形态。

未来,赛博人如何影响人类?

4G让我们拥有了随身携带的“电子器官”,5G时代,交织虚实的赛博现象将从当前局部的、暂时的、游戏的状态,转变为我们生存的一种普遍状态。人类社会延续几千年的真实与虚拟两元对立的思维将会瓦解,赛博思维正在成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5G技术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和高可靠的特性使得我们以全息影像方式远程在场,并进行虚拟远程的即时互动。这种虚拟互动不但为许多新型社会关系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性,甚至刷新了对人的理解。

今年年初,日本发布了一条5G宣传片。利用5G技术,男主角远方的朋友们以全息影像人的形式“现身”为爷爷奶奶进行音乐表演。这些虚拟在场并进行即时互动的影像人,是否可作为一个分身被理解为人的一部分?

新技术传播网络连接了原来毫不相干的地理空间元素,就是以赛博人这样的主体为前提的,由此实现了虚拟信息网络与实体空间网络的融合。当然,当前发生的大规模融合并不意味着区隔的消失,而是预示着社会各种分殊边界的模糊、消失及重新界定。随着新一轮社会融合的深度展开,将涌现新型的社会系统分割方式。

5G时代或可划为技术制造身体的阶段。以5G技术、人工智能为表征,技术正在创造人体的感官,甚至创造非人体的感官。简而言之,5G技术预示着技术的发展正在由技术远离身体以征服世界,转变为嵌入身体,制造感官,重塑自我。技术与人的融合创造出的新型主体,正在成为一个终极的媒介。

就在我们身边,“00后”已经从儿童时代就开始了对智能设备全面依赖。对他们来说,仅从虚拟世界就能获取海量的思考、辩论、学习技能、结识同好的契机。腾讯出品的思想文化内刊《腾云》曾引述“90后”游戏设计师、游戏编剧陆马球观点:“00后”成长于虚拟世界,算法是他们的智力延伸;智能设备是他们的一个器官。科技不再是一种功能工具,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类的特征之一。随着一代又一代赛博人出生,人类早晚都会“肉体过着主流生活,而精神漫游在虚拟世界”。

201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她》(Her) 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未来图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完全脱离生物性的身体,或者说寄居于“虚拟身体”之中,但她却可以与真实存在的人类相爱。萨曼莎说:“我过去很担心没有身体,但现在我真的很喜欢它。不受限制,我可以同时出现在任何地方。我不像以前那样被时间和空间束缚。”

或许在今后的某一天,影片中的场景将成为现实。后人类时代,人类的本质是信息,那么,我们可以消除身体吗?

交汇点记者 叶真 见习记者 谢诗涵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