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时评 | 低俗营销屡屡“辣眼睛”:“黑红也是红”的逻辑该破了

江东时评 | 低俗营销屡屡“辣眼睛”:“黑红也是红”的逻辑该破了
2022年04月22日 19:26 新华报业网

  广告营销本质是一种企业宣传,通过良好向上的品牌价值输出,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塑造品牌竞争力。但近年来,低俗成为一些企业的营销“密码”,把低俗当创意、把歪路当捷径,给社会风气和商业环境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广告法中明确规定,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可现实中,总有企业不惜剑走偏锋,以身试法。尤其最近一段时间,不论是某饮料的“鲜嫩多汁”,还是某辣条的“约吗”,亦或是某脱毛仪的“没有蓝宝石,我不脱”,出格的言辞,已成低俗、恶俗、庸俗的典型。

  纵观这些无所不用其极的营销方式,既让人心理不适,又没有任何社会价值。从打擦边球到传播淫秽信息,从宣扬拜金主义到欺辱歧视女性,可谓既“辣眼睛”又“毒心灵”,既“毁三观”又“触底线”。对任何企业来说,用低俗营销换来的“眼球效应”“出圈效应”都是一时的。趣味低级、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很难赢得消费者长久青睐,最终只会落得被点名、被处罚的下场,无益于企业长远发展。

  但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流量至上的时代,一个热搜的回报可能远大于处罚。一些商家之所以“前赴后继”、一犯再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法成本低、有利可图。此前,椰树曾发文称,“我从小喝到大”广告风波和培养职业经理学员招生(聘)广告风波合计引起5亿多人次网民关注。与可观的流量相比,企业可能面临的处罚不过伤之皮毛,甚至一旦营销内容遭到社会质疑时,还可以“内容审核不严、第三方合作内容”等为理由,借以逃避罚款。如果越低俗越得利,低俗内容就会闻风而来,“流量就是收益”“黑红也是红”的营销模式也会大行其道。

  让低俗营销的路子走不通,是规范营销行为、净化企业竞争生态的必要之举。首先要加大立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完善制度法规,明确底线、制定细则;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企业的低俗营销行为,只有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才能让企业无空可钻;同时,公众对类似的低俗营销也要做到“零容忍”,公众亮出底线,企业和部门才能更好地守住红线,为广告营销注入更多传递正向价值、真正具有美感的因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