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清 阳
近日,中央网信办向社会发布《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这则消息迅速引起网友广泛关注。有媒体认为,这一文件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数字经济和信息安全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4 年被众多业内人士、研究机构和市场观察者称为 “AI 元年”。我们也明显感觉到,这一年,人工智能技术在诸多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影响深远地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普及与应用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AI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创新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但另一方面,随着AI生成合成内容的广泛应用,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比如,在商业活动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编造误导性商业信息。去年12月,有网民利用AI工具专门制造“广州即将成为全国首个限制外卖配送的城市”的谣言,并进行引流牟利。该谣言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影响了广州多家外卖配送企业的正常运作、数以万计的外卖骑手工作以及成百上千家餐饮和商户的日常经营。
还有利用AI技术编造虚假新闻误导公众。河南鹤壁网民户某为博眼球、蹭流量,在网上利用 AI 拼图技术生成直升机飞跃麦田的图片,并配文“省领导 xxx 到浚县视察小麦倒伏情况”,编造虚假新闻,引发网民关注,扰乱公共秩序。有网民为博取流量,对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小孩偷铅笔”内容的文章,通过AI软件生成视频,编造为茂名市下辖某县级市发生的案件,并在三个网络社交短视频平台发布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而更多的是遍布在各个网络平台的虚假文章,如江西南昌的一个MCN机构利用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的AI软件,输入关键词自动收集网络上的信息,生成几百到上千字的文章,并配上虚假图片。这些虚假文章被广泛传播于多个网络平台,最高产时一天能达到4000至7000篇。这些文章内容看似信息丰富,实际上却是捏造的,骗取公众的流量,甚至欺骗公众的感情。
不少网友感叹,现在网络平台上充斥着这类纷繁杂乱真假莫辨的信息。这不仅会影响信息的正常传播和交流,有时甚至会引发公众恐慌尤其是涉及到安全、健康、灾害等方面的虚假信息,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公众的不理智行为,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
因此,如何从国家层面立法和规范这种AI合成信息,显然是势在必行,制定《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也是恰逢其时。
制定该标识方法可以明确不同场景下、不同类型内容的标识要求,为行业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规范行业发展。例如,对于文本、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内容,规定其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的具体方式和位置等,避免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标识不明显、不规范等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时,往往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存在疑虑。一旦有了明确的标识方法,就可以让用户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哪些是真实的人类创作,增强用户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良性发展。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的出台,是我国在人工智能管理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这将不仅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抵御网络谣言及虚假信息的侵扰,让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