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烧钱过100亿,每日优鲜要成为第一家倒闭的百亿企业?

4年烧钱过100亿,每日优鲜要成为第一家倒闭的百亿企业?
2022年07月31日 11:30 功夫财经

作者:邓新华

媒体报道,“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没有来得及等到新融资的2亿元救命钱,就陷入即将破产的危机。公司核心的“极速达”业务全面关停,员工被粗暴停止工作。

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2021年预计净亏损可能超过37亿元。短短4年多时间,每日优鲜烧钱过100亿元。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个消息震惊了很多人。这么大的企业,说倒就倒?每日优鲜要成为第一家倒闭的过百亿市值的新经济企业?

这已经不是某一家企业的生死问题。

1

每日优鲜模式真的天生残废吗?

在每日优鲜出事以后,许多人对每日优鲜的商业模式大加嘲讽。例如,说它的前置仓模式拒绝商业验证,只是创始人徐正用来忽悠投资人的。

前置仓即每日优鲜本次关停的极速达业务。每日优鲜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把生鲜提前备货到仓库里,只服务前置仓3公里以内的客户,客户可享受最快30分钟的送达服务。

图源:每日优鲜官网

有人说:“看到每日优鲜的新闻,最大的感触是,一个糟糕的商业模式,最终一定会被灭掉的。好的商业模式有累积作用,烧钱买的客户能留下,坏的商业模式,烧掉的钱,不会转换成价值。最后变成一级市场投资者补贴老百姓了。”

这话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

可问题是,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坏的商业模式?这能够提前判断吗?

资本市场的人都不是傻子。和评论家不同,他们是拿真金白银去进行商业冒险的。曾经投资过每日优鲜的,还包括腾讯。腾讯在每日优鲜的持股曾经到过8%。如果能够提前看出这是个坏的商业模式,那么,腾讯还会给每日优鲜投钱吗?

有人会说:“我不是事后才说每日优鲜的商业模式错误的,我很早以前就看清它的问题了。”

但是,要知道,太多的企业,都曾经事前不被部分人看好,最后却成功了。就拿腾讯来说,在腾讯找不到用户变现的办法时,马化腾自己都曾经想过把它卖出去,只是因为价格没谈拢,才没卖掉。那时候,谁会看好腾讯的商业模式呢?看好的话,你不就把它买下来了?就连网易的老板丁磊,都错过了腾讯。

以每日优鲜饱受诟病的前置仓业务来说,有人说它虽然提高了用户体验,但成本太高了,所以必然失败。但是,京东的仓储物流和前置仓是一样的模式,这使得京东平台的商品卖价要贵过其他平台,京东却成功了。

另一个例子是瑞幸咖啡。也有很多人不看好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瑞幸咖啡在美国上市后还曾经爆出财务造假丑闻,但瑞幸到今天还活着。

所以,每日优鲜的崩塌,究竟是商业模式的天生缺陷导致的,还是经济环境变迁导致的,谁能说得清?

与其争论无法证伪的商业模式问题,还不如关注一下企业未来的生存环境。

2

企业家艰难,普通人会跟着艰难

每日优鲜今天遭遇困境的因素之一,是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的入局,使得烧钱比赛更加激烈。

大家想一想,类似的一幕在网约车领域同样出现过,但却解决了问题。当时,滴滴和快的比赛烧钱,也是如火如荼。但企业家不是傻子,他们懂竞争,也懂合作。最终,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结束了烧钱大赛。

而在几年后的共享单车领域,摩拜和ofo也进行过烧钱大赛,而且双方也曾想过模仿滴滴、快的的解决方案,但没能成功,最后,ofo倒闭了事,摩拜卖给了美团。而且,美团因为收购摩拜,也时不时地面临反垄断调查。

像滴滴、快的合并这种事情,今天还能发生吗?恐怕有点难。

我们说企业的合规运营固然重要,但凡事有度,短时内合规成本的升高,对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带去不小的冲击。

以美国为例,由于企业要付出越来越多的成本去满足美国政府的合规要求,这极大地压抑了美国传统企业的发展。只有在互联网等高科技、新商业领域,因为政客们没有来得及出台限制措施,才有一些企业能够迸发出活力。例如,2022年上半年美国新晋独角兽企业98家,占全球新晋独角兽数量的50.51%,这好歹使得美国经济不那么难看。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庞大复杂而精妙的系统。每一个市场的安排,你看着好像不如人意,但其实都有深意在里面。你如果去扰乱这个系统,许多企业就难以生存,这进而会影响到老百姓的生存。

除了合规成本的变化,还有疫情以来,人们购买力的变化,使得盈利变得更为困难。另外,因各种原因,各路投资人不再活跃,企业融资求存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搞仓储物流的京东早年也是靠烧钱的,如果那时京东遇到现在的情况,也不一定能等来成功的一天。然后各路评论家各种分析京东的模式不行。

每日优鲜的败局,不知道有没有让许多企业家感受到瑟瑟寒意?

更重要的是,社会舆论是否能够反思,办企业不容易?企业家并不是只知道无序扩张、压缩小民生存环境,他们为了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了取悦消费者,真的是拿着身家性命在干。企业家精神,是一个社会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企业家也是老百姓的一部分,而不是老百姓的对立面。

最近几年经济环境的变化,表现最明显的,是互联网和房地产两大领域。而这两大领域,是中国经济效率提升的两大动力发动机,但这两年两大发动机却不约而同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好在的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希望始终都在。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讨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期待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宽松、宽容,新经济能够重振雄风,市场能够恢复信心,中国经济能够赶超美国经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