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恋爱暴君
万事只为谈恋爱
因一张漫画家女主盯着数位板画漫画的剧照,近期热播的内娱现偶《嘘,国王在冬眠》在ACG圈内遭到群嘲。
事实上,ACGx看完网友提及的正片片段后,并未从中找到网传截图的对应画面,或许其出处真如部分网友所说是剧集花絮。
听起来剧方只是恶意截图的无辜受害者?当然不是。片中围绕女主漫画家身份展开的内容不少,让人忍不住吐槽的不合理之处也有很多。
不“吐”不快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嘘,国王在冬眠》这部真人剧。其原作是剧情轻快的小甜文,“甜妹漫画家x冷面帅哥滑雪教练”的人设组合,互动多多,不愁没糖嗑。原文里作者对女主漫画家身份刻画比较靠后,但剧方也有自己的想法,即强化女主身上的漫画家标签。
本剧第一集就有大量关于女主漫画家身份的原创情节,作品版权问题、漫画创作引入AI、黑心漫画家老板……时下漫画行业热议话题都有涉及。这些话题各自单拎出来都能聊上半天,一股脑塞进去的结果可想而知——什么都想讲,却又什么都讲不好。
剧中女主角是超人气漫画背后的作者大大,却在一天内接连遭遇职业生涯滑坡。她先是无故被人直播“锤”漫画使用AI作画,接着又与公司闹崩失去作品版权,就连笔名也被夺去。
面对每个都足以让人一个头两个大的难题,女主做出什么反应呢?
首先是AI作画问题。现实里若有漫画家无故陷入争议,除非心虚,那必定会全力证明自身清白。女主却在已经知道始作俑者是谁的情况下,仍选择“就让它这么过去吧”。
其次是作品版权归属问题。如果是黑心公司刻意玩文字游戏、条款埋坑就算了,但那是白纸黑字写出来的合同内容,女主竟然一个字都没看。
耗费心力和时间创作的漫画对漫画家无异于“亲生骨肉”,《嘘,国王在冬眠》中女主角所表现出的却是对作品口碑、自身职业生涯的毫不在意,这在从业者和读者看来都是完全说不通的。
在社交网络无比发达的时代,遭遇不公对待的创作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为自己发声,比如2016年的“夏天岛事件”里的《狐妖小红娘》作者庹小新和《长歌行》作者夏达,再比如去年被曝出PUA员工、工作环境无比糟糕的A-soul漫画工作室,都在ACG受众群体间引发大量讨论。
后续剧情处理也处处透着“敷衍”二字。比如老板找来女主助手顶替出席漫展签售活动,但事实上女主作为作者早已经露过面。现场那么多能看出漫画画风细节区别的真爱粉,却没一个人看出面前的作者换了个人。
前不久还和闺蜜说要缓一缓的女主,看完男主滑雪视频就来了灵感,直接抛开一切烦恼投身下一部滑雪题材漫画创作。她的前公司老板则放着商业潜力无限的人气作不管,非得跳出舒适区让助手也去画同题材作品。
可以说编剧的确会抓热点,女主遭遇的事件个个都有话题度,但剧中相关情节也的确很悬浮,全然背离现实。论打磨程度,编剧对这些足以让女主漫画家生涯画上句号的大事件,远不比男女主在本集三次邂逅来的用心,圈内人看了只会无语到发笑,再度加深对现偶的负面刻板印象。
从创作角度看,《嘘,国王在冬眠》编剧借女主漫画家身份引入大量ACG内容要素无可厚非。时下观众早已厌倦了现偶那套路化人设和剧情,想要勾起年轻群体兴趣、拉近作品与观众距离,融入ACG等年轻化要素装点角色和情节是剧方常见操作。以《嘘,国王在冬眠》为例,“冷面帅哥x开朗甜妹”的CP组合平平无奇,但加上“退役滑雪运动员x漫画家”的身份设定便使剧情展开拥有更多可能,帮助剧集内容与其他同类作品形成差异。
剧外的女主漫画家身份也是剧宣重点之一,在演员粉丝间得到大范围响应,小红书上就有不少粉丝发帖配合剧情“演戏”。主演虞书欣的工作室也配合剧方宣发,将官博名改为“卫枝劳斯不摸鱼”,头像改为画画的QQ人,对年轻群体来说相当有亲和力。
但就像人们认为“国产剧终极目标是谈恋爱”一样,“内娱拍不好行业剧”也是国产剧始终难以打破的刻板印象,过去职场剧、律政剧、医疗剧等重灾区里翻车案例数不胜数,剧本细节处理敷衍、相关知识储备不够,不仅让角色形象立不住,剧集整体也显得塑料感。
细数那些与ACG等年轻文化要素结合相对成功的作品,如《全职高手》剧中游戏相关情节细节虽有不足,但足以感受到剧方诚意;《穿越火线》《你是我的荣耀》则是剧方与游戏官方深度合作,游戏相关内容表现明显严谨专业不少,也帮助游戏公司旗下产品拓展到大众层面。出于原作内容、剧集主要受众群体等多方因素,这些作品对内容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才能得到圈内人的认可。
然而,在本身就以男女主角感情线为故事核心的现偶中,内容专业性的优先级本就不如推进感情发展、制造剧情矛盾等主要受众提出的内容需求,剧方更不会耗费心思寻找专业人士参与到剧本创作与剧集制作过程中。于是出现了一边和美女原画师谈恋爱一边手搓国产3A大作的《别对我动心》,在电竞圈内引发大规模抵制的《你微笑时很美》,以及槽点满满的《嘘,国王在冬眠》,剧中滑雪相关内容也同样被滑雪爱好者频频吐槽。
如果剧方实在想要ACG这些内容要素带来的流量,那便不只是将情节生搬硬套进去就完事,还需通过画面、台词、配乐等各方面细节增加观众沉浸感。但说来说去,这些年里称得上优秀的作品却不多,可见剧方本质上还是缺乏对圈层文化以及对应受众群体的尊重,注定了未来被吐槽的剧集数量只会不断增加。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