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控制后代性别,怎么做到的?

100%控制后代性别,怎么做到的?
2021年12月08日 18:00 造就Talk

突破性的CRISPR 技术屡屡获奖,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基因编辑工具。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功能。基因编辑技术能介导高效率和高精度的基因组修饰,实现对肿瘤、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在生命科学领域大放异彩。

日前,一项概念性验证研究让我们又看到了基因编辑的潜在新应用: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器,英国某研究团队实现了对小鼠出生性别100%的控制。

▲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旗下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1

减少扑杀动物

科学家们希望,这项新技术可以改善科学研究中的动物福利,以及有助于在农业领域减少扑杀动物

因为以上两个领域中对动物性别的需求最大,例如,在特定研究领域或者特定疾病研究过程中,需要用到某一种小鼠性别;同样在农业畜牧业领域,不产蛋的公鸡、产奶不良的奶牛等,都将面临着被人类扑杀的命运。

在这个研究中,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和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的科学家合作实现了这一目的。

2

如何实现性别控制

▲同窝出生的小鼠都是相同性别(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Credit: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

具体来说,CRISPR系统中编码向导RNA的基因放入小鼠母亲的基因组中,这段向导RNA负责定位Top1基因;编码CRISPR核酸酶的DNA则放入小鼠父亲的Y染色体,核酸酶负责切割DNA。

这样一来,当包含Y染色体的精子使卵子受精,核酸酶与向导RNA在同一个细胞中相遇,两者合力启动基因编辑。于是,雄性胚胎只发育到16~32个细胞的阶段就无法继续发育,在植入子宫前就消失了。上述组合是控制只生雌性后代的情况。相反,在小鼠父亲的X染色体上加入编码CRISPR核酸酶的DNA,就会导致小鼠母亲产下的后代均为雄性,因为雌性胚胎会在基因编辑的作用下提早停止发育而被消除。

▲编辑雄鼠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控制所需胚胎的性别(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是,减少“不需要”的胚胎后,母鼠生下的幼崽数量比研究人员预期的更多!

小鼠一次孕育多胎,理论上应该减少一半胚胎数量,实际上与对照组相比,后代数量只减少了30%~40%。研究人员分析说,一种可能是由于植入子宫的胚胎数量减少,有可能让孕鼠把有限的资源投入给留存下来的“正确”胚胎,提高存活的成功率。这一结果意味着,这项技术如果实际应用,可以减少用于繁殖的动物数量。此外,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展示,这种基因编辑方法没有对产下的小鼠造成有害影响,是有效和安全的。研究小组指出,他们所编辑的基因Top1在很多其他动物(包括鱼类、鸟类)中也是必需的一种基因,因此这种方法很可能也适用于其他物种。

图片来源:123RF

3

该控制性别的方法是否适用于人类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的基因编辑专家Ehud Qimron教授指出,这种技术首先更适合的是一次孕育多胎、妊娠期短的物种,例如小鼠通常一次可产多达12个幼崽;此外,这种方法要用到的基因改造在人类中并不切实可行。尽管这项技术展现了改善实验动物和家禽牲畜的前景,研究通讯作者之一Peter Ellis博士仍然提醒,在进一步应用之前,应当在动物伦理和监管立法等层面全面考虑新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在农业中有任何潜在用途之前,需要与公众进行广泛的对话和辩论,以及法律法规的调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