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百度少帅”,今日“机器人创客” | 数据科学50人顾嘉唯

曾经“百度少帅”,今日“机器人创客” | 数据科学50人顾嘉唯
2019年02月15日 16:09 DT财经

顾嘉唯,前百度少帅成员之一,现任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研究人机交互的他和数据科学也有着密切的缘分,他称数据科学是一门“软科学”,是一个解决逻辑推演的决策问题的工具。AI未来将至,顾嘉唯切入家庭消费机器人市场,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第一次抉择

1995年,作为第一代美剧代表之一,《霹雳游侠》(Knight Rider)被央视引进中国内地。剧中有个名为“Kitt”的跑车有着特殊能力,不仅能与主人公幽默地对话,还能上天遁地,带主公人时空穿梭。

小顾嘉唯,坐在电视机前,指着电视机里的Kitt,模仿着说:“请别叫我‘汽车’或是‘几只轮子’,我是奈特工业2000号。”那时,他被Kitt机器人汽车的“黑科技”所吸引。

(图片说明:《霹雳游侠》kitt和主人公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也许男孩都喜欢“倒腾”机器人,顾嘉唯自我评价对于物体的感知度非常高,思维常常天马行空:这个玩具会不会有超能力?我会不会有超能力?儿时的顾嘉唯看着科幻片里的机器人,梦想有一天自己造一个出来。

人生发展往往并不由兴趣决定,经历过血气方刚与十年寒窗,以及记忆中最深刻的高考,顾嘉唯踏入大学校门,选择了国内建筑学界的“大厂牌”——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专业,虽然同济大学的设计专业闻名亚洲,但面对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顾嘉唯却说:“这是当时根据我的分数档选择的最好的专业,不单是兴趣。”

转折发生在大二那年,学校为专业学生安排了一门照明设计的课程,这引起了顾嘉唯的注意。“设计和建筑其实是个交叉课程,”顾嘉唯告诉DT君,“当时我发现,原来我还是喜欢这种物化的东西,想要自己创造东西。”

喜欢造物的他在清华大学读硕士时却选择了工业设计系下的设计战略与管理艺术学。“我的选择也不会完全倾向于兴趣,会考虑到未来从事的行业。”顾嘉唯解释道。那时的顾嘉唯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服务设计和战略设计来介入企业创新管理。

虽然大学本科和硕士期间顾嘉唯的经历看似和数据科学以及他现在深耕的人机交互领域关系不大,顾嘉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却有意无意间将整个学习路径“串了起来”。

遇见数据科学

清华读研时,顾嘉唯曾在诺基亚和微软亚洲研究院都实习过。顾嘉唯和数据科学以及人机交互的故事大概就从这开始了。

顾嘉唯走出了一座学界的“象牙塔”,又进入了一座业界的“象牙塔”。

“我在诺基亚实习时,主要是写写论文,做些用户研究以及一些数据统计,最后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导出一些产品、设计和技术的机会点,”顾嘉唯说,“所在部门是相当于给研发团队‘指路’的一个部门。”而那个部门正好是人机交互组。

人机交互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交互关系的学问,最初包含心理学和计算机学。在诺基亚实习的顾嘉唯学的更多的是人机交互学科下的心理学科。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顾嘉唯沿着实习的路径,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职业生涯,继续人机交互的研究。

有时候,传统就是用来被打破的。原先,人机交互研究者更多拥有的是计算机的学术背景,因为其中需要大量工程技术。顾嘉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这四年,相当于是他的技术储备期,主研究领域包括可触摸实体交互和手势控制等体感嵌入式交互。“在微软的时期学的更多的是计算机学科。”

然而,仅靠心理学和计算机学结合的人机交互产生的产品友好度不够,用户无法在体验产品后感到愉悦感。而大众对于人机交互最直观的记忆应该是苹果的GUI图形用户界面,大多原因是由于苹果的设计比较出众。“因此,为了让大众感到美学带来的愉悦感,设计学科逐渐被融入人机交互领域。”这时,顾嘉唯学生时期的专业和人机交互“串”了起来。

“心理学本质上是导出内核的内因和逻辑,计算机学科得到目的是执行和实现,而设计学是衔接、导出逻辑和执行,目的是实现中间那一层的规划。”顾嘉唯说。人机交互是个综合性的软科学,那么顾嘉唯从设计方向进入人机交互时也就显得非常自然。建筑设计是设计人与空间的大体量关系,交互设计则是设计人与信息产品的流程关系,归根结底都要研究人、事、物的联系。

当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时,很少有人了解人机交互,只有一些体量大、胆识的机构与资本投入足够的精力去研究,比如触摸屏上模拟按键的体验、增强现实、手势交互等研究,那是人机交互“5-10年的技术储备期”。

当然,研究人机交互的基础是数据。人机交互是人工智能的一环,如果非要比喻,海量数据把人工智能喂养长大,大数据就是食物,算法就是消化系统,而人机交互就是一个呈现出来的结果。

无论诺基亚研究院还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都有着海量数据,顾嘉唯回忆自己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数据科学时说道:“一是在诺基亚和微软实习期间,经常使用一些统计学的工具和方法去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科学作为一种工具被我们使用来更好地研究人机交互,能够解决逻辑推演的决策问题;二是回忆学生时代身边一些留学的朋友认为数据科学这个方向非常不错,很多人在金融公司从事数据分析工作。”

从自己本身的实践与朋友们对数据科学大好前景的口口相传中,顾嘉唯对数据科学的认知日渐清晰。如果说学生时代的他更多地认为数据科学是一种工具,而现在,他更明确数据科学对产业的积极作用,“我现在的理解是数据科学是一种底层技术,现在所有的公司都必须做一件事,就像过去十年间所有的公司,都在用互联网的技术去改造和升级原有产业一样,今天,所有公司都得用数据科学去改造升级,提升原有的生产效率。”

顾嘉唯向DT君总结说,数据科学可以说是我们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发现的新的手段,它基于已有的科学理论,如数学、统计、机器学习等等,但它又远不止科学,它可能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数据科学需要移步换景的终身学习,不仅需要某个领域的知识做储备,甚至需要一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另外,对于人机交互和数据科学的关系,顾嘉唯归纳为:都是“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现在数据工程师或者数据研究者多数都在用已经被人机交互研究过的工具,比如Data Visualization(数据可视化),说明人机交互的成果为数据工程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包,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走出象牙塔

在被誉为“科技人才的黄埔军校”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四年,顾嘉唯感触良多。他毫不保留自己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夸赞:“没有微软研究院,是不会有中国这波互联网人才的,中国的互联网人才中的不少造世英雄都出自微软研究院。”

对于顾嘉唯来说,这时候的他仍然处在一座学术象牙塔中,无忧无虑地只顾研究和学习:尝试了将技术的革新与材料的革新结合,创造出与已有品类截然不同的东西;尝试智能硬件能否在不同维度上进行操作;简化3D打印建模过程等,在设计原型、展示idea、获取资源支持……

通过微软这样的大平台,给予了他足够多的可以选择的机会,让他去了解计算机学科的每一个分支,通过人机交互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实现其目标;和世界最聪明的人进行思维的碰撞,会接触到很多学术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刺激他培养善于研究的习惯,使其能够深挖事物本身的原理,在思维路径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还让他了解到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全链条组织的运作方式,这也为其之后的发展路径做了些铺垫。

2014年,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对外宣布,百度IDL(深度学习研究院)启动“少帅计划”,主要针对30岁以下的优秀人才甄选和培养,首批计划招9个名额,年薪百万且没有上限,这无疑是一次高调的年轻人才招收计划。

(图片说明:曾经百度少帅计划的三位代表性人物)

爱因斯坦26岁时提出狭义相对论,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也在26岁在普林斯顿获博士学位,并于27岁时发表论文“以序数为基础的逻辑系统”,在数理逻辑研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顾嘉唯在28岁时也凭着自己的能力入选了百度的“少帅计划”,成了少帅之一。(另外还包括:现任今日头条科学家李磊以及现于亚马逊AWS首席科学家李沐等业界精英)

提起在百度的经历,顾嘉唯甚是感慨。“在微软更像是在一个组织去钻研,类似读博的过程;而在百度更像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不同领域背景的人才之间共同协作,完成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落地。”在百度,顾嘉唯是在把一个研究的成果,通过一个孵化机制,落地成对产业有价值的产品。

(图片说明:顾嘉唯在百度工作时期与人工智能权威学者吴恩达共事)

“这相当于是从学术界到业界的转变吗?”DT君问道。

“不太一样。”顾嘉唯说。“有点过渡的关系,不代表完全进入了业界,毕竟我所处的环境还是百度研究院,我仍然是通过研究AI的技术去落地产品,这是个尝试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用互联网技术,或者用一个已经成熟的技术去做,二者商业模式不一样。”

无论是微软还是百度,开放、自由的研究环境给顾嘉唯很大的空间去想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我也很庆幸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一个路径。”

顾嘉唯说自己是一个对自己两三年内短期规划非常清楚的人,微软和百度使其有足够的创造力和发挥空间的释放,但更多的是任务驱动,时间长了,顾嘉唯有个想法逐渐萌发:走出这座象牙塔。

创业入世

当然,改变并不是一时兴起的想法。

顾嘉唯向DT君解释:“主要是两大块吧,一是当时大背景的促使,二是我自身的感触。”

首先,产业红利、市场红利以及技术变革红利三大背景的推动。在顾嘉唯最初研究人机交互时,人工智能基本上没有突破,而人机交互也没有大的突破。但在2016年,AlphaGO 打败围棋天才李世石,震惊了整个世界,那一年也被定义为这轮人工智能大潮的“元年”“人工智能推升人机交互变革的时间点到了,人机交互是因为人工智的赋能而迎来再次发展,这一轮的革命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当这两项技术都在顶点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另外,彼时国内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走向枯竭,而AI能够解决供需关系不平衡的问题,提高生产力。”再加上顾嘉唯在微软和百度感受到深度学习产生的技术红利之后,对于人工智能非常看好,这也导致他希望打造一个软硬件结合,同时真正为用户创造真实价值的AI产品。

当然,其决定创业的自我因素也非常强烈。在微软时期的顾嘉唯及其团队,做了很多将数据科学、前沿科学技术和新的应用领域场景结合起来的尝试。但这些尝试只有一部分实现了技术的转换,大多数成为了论文或专利,很少能变成了微软的产品。

关于数据科学,顾嘉唯这里再次提到,在具体的领域及问题情境里,数据才会有意义。数据科学即是为了应用而诞生的学科,不像数学遵循的严格的推理和逻辑,了解和利用数据,是将数据在具体的领域里信息化以及将信息知识化的过程,通过分析数据来进行在各个领域里的决策和应用才是最终目的。

“如何让数据科学和技术结合起来,在更细分的垂直领域中落地,也成为了我一直想去做的一件事,做可以量产的、在细分场景中能够真正被用户高频使用起来的产品,这也是促使我创业的关键。”顾嘉唯说道。

另外,他感叹:“在大平台公司固然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资源,但是当你决策一件事时,总会有很多因素让你无法完全掌握这件事。”顾嘉唯说到。而当时百度大量人才“出走”选择创业,他们正在经历的故事也极大地引起了顾嘉唯的注意,“他们给我描述的这些心酸和快乐我都理解,我认为自己非常擅长适应这种生活。”

(图片说明:顾嘉唯创业初期的演讲照)

在2016年8月份,“百度少帅”顾嘉唯离开百度,从海岸边奔向AI创业大潮,创办了物灵科技。小时候的梦想似乎在这里有了更多的重合,他想创建人机共生的灵性世界,于是他将眼光放在了消费级的机器人市场。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及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的目标已经实现。作为工业与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成为各路大企业与资本的布局之地。

(图片说明:2013-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 数据来源:OFweek行业研究中心)

当下对于工业立国与消费立国的讨论甚嚣尘上,相对于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拉动力,这给消费市场带来了机会。没有进入工业机器人市场,顾嘉唯毅然决然切入“家庭消费机器人”这个细分市场。“今天,能取代重复性劳动力的机器人可能更容易在短期内进入市场,但我们在跑一场理想主义马拉松,希望打造出让用户感觉到陪伴的机器人,而不仅是冰冷、简单替代劳动力的的机器,我坚信未来每一个家庭都会有至少一个消费级家庭机器人。”

(图片说明:1988-2016年中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数据来源:WIND)

“我希望未来创造出来的机器人能感知到用户的情绪变化,让用户和机器人相处后情感互动得到提升,每天都拥有变化和惊喜。”物灵科技的机器人涵盖可穿戴机器人、车和出行的机器人,以及家用场景中可以变成机器人的工具。

顾嘉唯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坚信,有价值的机器人是有对于情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或者决策一个行为的,而且拥有行为驱动力,以及能够承载和运营用户的内容和互联网的产品形态。

“那未来会有个机器人的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DT君很好奇。

“我不会有一个“机器人”,因为未来,我的电视、微波炉、冰箱、水杯甚至是牙刷都会成为机器人。”作为家庭消费机器人的创客与AI领域的专家,顾嘉唯如此说。

关于创业,刚过而立之年、成家立业不久的顾嘉唯认为是快乐的,因为源于自己的热爱和选择,而兼顾社会责任和家庭角色,达到一种平衡的艺术,更是他的心之向往。

创业之后,他的美食、旅游两大爱好没变,但却更喜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了,习惯性地总结与思考别人创业失败的案例,作为前车之鉴,复盘和反思自己的成长。

无论是儿时的《霹雳游侠》,还是历经“AI黄埔军校”、“百度少帅”,都造就了今天的这位机器人创客,事实上,他所创的物与数据科学的距离是“这么远,又那么近”。

(图片说明:顾嘉唯旅游时所摄)

作者| 张慧

数据科学50人成员

顾嘉唯,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毕业于清华大学,前百度少帅、百度人工智能研究院人机交互负责人,前微软研究院研究员。拥有囊括硬件和软件的28项美国发明专利,150余项国内专利,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ME310国际创新课程的客座监事。2016年MIT TR35 科技创新家,2015年被Forbes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2017年获评《财富》杂志“2017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关于数据科学50人

“数据科学50人”项目是由第一财经旗下DT财经发起的中国顶尖数据科学从业者的系列专访与社群组织,从数据科学领域选出最具代表性的50位先锋进行深度专访,50人由DT财经独立评审并发布。

加入数据侠

“数据侠计划”是由第一财经旗下DT财经发起的数据社群,包含数据侠专栏、数据侠实验室系列活动和数据侠联盟,旨在聚集大数据领域精英,共同挖掘数据价值。了解数据侠计划详情请回复“数据侠计划”,投稿、合作请联系datahero@dtcj.com,转载请加DT君微信 dtcaijing005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