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科技辛鑫:告别“喂喂喂”,用声学技术让视频会议更加轻松

蛙声科技辛鑫:告别“喂喂喂”,用声学技术让视频会议更加轻松
2020年05月21日 11:06 镁客网

可以看到,在声学领域,当前大多数创业者的或是耳机、工业场景下的降噪,或是音箱等C端产品的音质提升,而蛙声科技选择的是一个“打破场景壁垒”的赛道——视频会议场景下的声学降噪。

“远程视频会议本来就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如果此时与会者还要遭受声音嘈杂,甚至完全听不清的困扰,就更影响效率了。”

而之所以选择这一赛道,与辛鑫长达10年的海外深造、工作经历,以及对声学及科技创业市场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关系。

图 | 蛙声科技创始人兼CEO

海外深耕10年,用微软、亚马逊技术背景为创业加码

和很多科技圈创业者一样,辛鑫有着海外知名高校深造的经历,是西北大学计算机视觉及图形图像相关专业博士,身边的人会称他为辛博。

而和大多数“海归”不同的是,辛鑫博士毕业后并没有马上回国,他在微软、亚马逊等全球知名科技巨头公司工作了6年,并参与了诸如Windows、Echo等产品的研发,有着非常深厚的行业从业经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辛鑫对国内创业环境和市场完全不了解,“在海外这10年,我也经常回国,和一些创业、技术、金融圈的朋友探讨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国内创业、市场、融资环境都有一定的了解。”

2018年三十而立的辛鑫觉得,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商业理解层面看“自己都已经准备好了”,此时回国创业正是时候。

告别“喂喂喂”,打造不用喊的视频会议

凭借在微软、亚马逊多年的信号处理、声学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经验,以及在微软研究院的一些朋友支持,辛鑫很快就确定了创业方向。

“我们不想做方案和平台,因为过程长,而且不易规模化。在把所有和声学相关的产业都梳理了一遍后,我们发现硬件产品是最合适创业公司的。”

硬件产品类别之下,辛鑫着重考虑了规模化和定价权问题,他认为,“和车载类产品,创业公司通常只能做其中一个模块,定价权完全掌握在上下游厂商手中不同,视频会议声学类产品能以整体套件的形式销售,可以实现规模化出货。”

除此之外,此类产品的功能性比较强,用户不仅对产品声音体验的要求较高,且这类产品还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对于有技术底蕴的公司而言是一个前景可观的产业。

辛鑫介绍,除他个人外,蛙声科技的核心团队成员大都来自于浙大、华为等知名高校和企业,并有着3-5年的行业从业经验,在硬件、结构、算法、软件、生产等方面各有长处,再加上公司借鉴了微软、亚马逊的研发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内部培养,现在已经组建了一支高效、高端的研发团队,具备全双工声学技术、有效噪声抑制技术、说话人追踪技术能力,并首创了多麦克风阵列级联技术。

那么视频会议场景下,用户对声音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呢?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全球众多的会议室中,约有50%的会议室为小型会议室,即可容纳3-5人;中型会议室占比约为40%,可容纳12人,而大型会议室占比则为10%。

也就是说,中小型会议室占绝大多数,而这类会议室在视频会议场景下通常会出现两个问题:

“对于一些大公司而言,尤其在高端人才方面,用人成本非常高,而且视频会议的频率也很高,此时若会议效率低,带来的就是直接的成本损失。再加上很多会议本身就极耗费精力,因声音处理不佳而让会议沟通难度加大,得不偿失。”

因此,蛙声科技自研了多麦克风阵列级联技术,能在一个会议室同时部署多个麦克风,且做到多通道信号采集处理,再加以全双工声学技术支持多人同时说话,保障了会议声音收录范围和精准度,沟通效率大大提升。

目前,蛙声科技已推出适用于企业会议室场景的模块化产品套件——Hamedal(耳目达),包括4个硬件产品:

而在市场销售方面,辛鑫表示,公司在去年引进了一位曾在思科体系有20余年销售经验的合伙人,对国内市场以及销售渠道了解颇深,目前蛙声科技已与多家公司、机构展开合作,2019年全年营收达千万级别。

与此同时,蛙声科技还在布局海外市场,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服务的商业模式,扩大市场规模。

最后

不难看到,随着视频会议逐渐成为日常办公常态,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用户对这类产品的需求更是有了极大的提升。

“确实疫情期间视频会议产业的价值被更多人认识到,我们也因此获得了很多大客户,预计今年全年营收能达到数千万元水平。”

与此同时,为加快海外市场布局,蛙声科技预计将在今年8月开启新一轮融资,重点关注有市场和渠道资源的投资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