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最新财报解读:依然是长期最值得期待的中国企业

阿里最新财报解读:依然是长期最值得期待的中国企业
2022年08月05日 09:30 砺石商业评论

导语:从阿里巴巴当前的业务布局来看,以淘宝、天猫为核心的消费板块是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压舱石业务,而云计算与国际化则是符合未来趋势的两个最重要的成长性业务。压舱石业务为阿里巴巴提供了安全垫,而成长性业务为阿里巴巴提供了面向未来竞争的底气。

路言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前不久,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发表了一封致股东的公开信,这封信在行业中引起了较大关注。之所以会如此引人关注,是因为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中国少数的巨头企业之一,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其对于未来发展的一些判断至关重要。

在这封公开信中,有两个关键信息让笔者印象深刻。第一个是张勇明确提出了阿里巴巴集团最新的三大战略“消费、云计算与国际化”,这让外界清楚地看到了阿里巴巴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第二个是张勇明确提出了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的两大经营思想“能力建设与价值创造”,这让外界看到了阿里巴巴未来实现战略的路径选择。

在发布这封公开信之后不久,2022年8月4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又公布了其2022/2023财年第一财季(4月1日-6月30日)的季度财务报告,这份报告很好地展现了阿里巴巴集团在三大战略与两大经营思想方面的具体进展。

2

在最新季度财报中,我们能看到阿里巴巴集团将业务主要分为中国商业、国际商业、本地生活服务、菜鸟、云业务、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及其他等7个核心板块。在这些业务板块背后,分别对应着阿里巴巴集团的三大战略。

(1)消费战略

其中,承载着阿里巴巴集团消费战略的业务主体分别是中国商业板块、本地生活服务板块与数字媒体及娱乐板块。

中国商业板块以实物类消费为主,主要包括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盒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天猫国际及阿里健康等中国零售商业业务,以及1688等国内批发业务。

由于该季度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造成4月、5月大部分时间供应链和物流中断,导致淘宝和天猫的GMV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同比下降,进而影响中国商业板块的收入同比下降1%至人民币1419.35亿元(211.90亿美元)。

在受疫情影响出现整体交易下滑的情况下,也有一个好的迹象,便是淘宝和天猫的用户继续实现了高留存率,尤其是消费能力较高的消费者。例如,于2021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在淘宝和天猫上每人消费超过人民币10000元的年度活跃消费者中,约有98%于过去12个月继续保持活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有超过1.23亿名年度活跃消费者每人在淘宝和天猫上消费超过人民币10000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有2500万名88VIP会员年平均消费额超过人民币57000元。

淘特作为中国商业板块旗下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平台,也通过优化用户获取的投入,以及提高活跃消费者的平均消费,促使其亏损同比及环比均大幅收窄。其中,直接面向消费者(M2C)销售商品产生的支付GMV同比增长超过40%。

淘菜菜是阿里巴巴在社区自提点为消费者提供生鲜杂货次日自提服务的业务,目前已经完成在人口密度较高且具有可观购买力地区的布局。最新一个季度,淘菜菜GMV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200%,而亏损相较去年同一季度仅适度增加。

除了以平台模式为主的商品销售之外,阿里巴巴近些年在直营业务模式上取得巨大进展。受益于盒马、天猫超市和高鑫零售等在线购买食品、杂货、快消日用品等领域的增长带动,最新一个季度,直营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8%至人民币647.14亿元(96.61亿美元)。另外,阿里巴巴已经完成了多个直营业务和按需配送设施的布局,未来将有能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食品、杂货和日用品日益增长的按需配送需求。

本地生活服务板块以本地生活消费为主,包括以饿了么为核心的“到家”业务及高德、飞猪为核心的“到目的地”业务。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及防疫措施的影响,“到家”业务饿了么的餐饮配送订单在最新一个季度有所减少,导致本地生活服务整体订单同比减少5%。不过,饿了么的杂货、药品和婴儿护理产品等非餐配送订单部分与高德订单部分取得了不错增长。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减退,2022年6月份,本地生活板块整体GMV开始恢复正增长。尤其凭借不断丰富的本地内容和服务,高德于6月份的日均活跃用户达到超过1.2亿的新高。

数字媒体及娱乐板块主要是以优酷业务为核心的文娱消费为主。

受优质内容及来自88VIP会员计划的持续贡献所带动,最新季度,优酷的日均付费用户规模同比增长15%。另外,由于同行业一些核心竞争对手的后继乏力,优酷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得到很大改观,这将有助于其未来亏损的不断收窄。

(2)云计算战略

承载阿里巴巴集团云计算战略的核心业务主体是云业务板块。

阿里巴巴的云业务板块由阿里云与钉钉组成。于最近一个季度,该板块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的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76.85亿元(26.40亿美元),同比增加10%。

云业务收入的增长源于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以及电讯行业的增长驱动。最新一个季度,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已经阿里云总收入的53%,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这大大改善了阿里云的收入结构。

除了收入增长与收入结构的改善,阿里云更让人惊喜的是其在数据中心及硬件,平台即服务(PaaS)及其他解决方案等自研技术领域的突破。

例如,在数据中心及硬件领域,阿里云于6月份举行的2022阿里云峰会上,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专为云原生数据中心设计的云基础设施系统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将支持阿里云通过将虚拟化功能从服务器卸载至专用的硬件,实现网络、存储、安全及运算能力等多项性能提升。协同飞天云操作系统,CIPU系统将成为阿里巴巴下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核心。

在PaaS(平台即服务)领域,阿里云可以提供一套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与视频识别等在内的完整AI能力,其AI语言技术总分在全球云AI开发者服务供应商中排名第二。

在SaaS产品领域,钉钉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数字协作办公场景及应用程序开发平台,为大量企业、政府与教育组织提供全新的工作、分享和协作方式,其长期商业价值也在不断释放。

(3)国际化战略

承载国际化战略的业务主体是国际商业板块。在国际商业板块,主要包括国际零售商业与国际批发商业两部分。

其中,在国际零售商业部分,包括速卖通、Lazada(东南亚市场)、Trendyol(中东市场)和Daraz(南亚市场)等业务。最新一个季度,由于欧盟增值税税规修改、欧元对美元贬值,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导致供应链和物流中断的持续影响,导致速卖通订单量减少,进而影响国际零售商业部分的整体订单量同比下降4%。不过Lazada与Trendyol在东南亚、中东市场表现不俗,分别取得10%、46%的订单同比增长。

国际批发商业部分主要是阿里巴巴集团起家的Alibaba.com业务,受益于工业品交易的稳健增长,业绩表现靓丽,最新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2%,完成的交易额同比增长16%。

除了严格对应三大战略的各项业务主体,阿里巴巴集团还拥有菜鸟与创新业务两个板块。这两个板块很好地体现了阿里巴巴聚焦能力建设与价值创造的经营思想。

例如,菜鸟已经建成了涵盖国内及国际的一站式物流服务及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可以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国际化提供底层能力支撑。创新业务板块的达摩院,是阿里巴巴集团侧重基础研究的机构,也分别为阿里巴巴消费、云计算与国际化三大战略提供最底层的技术能力。

除了助力阿里巴巴集团的各个核心战略,菜鸟业务也具有极大的商业前景。凭借其eHubs、干线、分拣中心以及最后一公里派送网络相结合的立体物流服务体系,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菜鸟的收入同比增长5%至人民币121.42亿元(18.13亿美元)。其中,总收入中的70%已经来自外部客户。

基于上述各项业务的支撑,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季度,阿里巴巴集团整体营收为人民币2055.55亿元(306.89亿美元),同比保持稳定,经营利润为人民币249.43亿元(37.24亿美元),同比下降19%。

虽然经营利润有所下降,但阿里巴巴的现金流情况表现稳健。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338.69亿元(50.57亿美元),相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336.03亿元增长1%。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221.73亿元(33.10亿美元),相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206.83亿元增加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真实盈利能力其实要远比数据体现得更好。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当前最核心主业的中国商业板块的经营利润高达410.35亿人民币,远超公司整体经营利润。当前牺牲掉一部分利润,是阿里巴巴集团为面向未来竞争的主动所为,如果阿里巴巴要想获得更高的盈利水平,还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2022年第二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中国整体经济都出现了巨大下滑。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阿里巴巴集团各业务交出上面这样的成绩单,实属来之不易,也大大超过了公众与投资机构的预期。在此背后,是阿里巴巴集团均衡的业务结构与扎实的核心能力所带来的独特韧性。

随着进入7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幅好转,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也将迎来回暖,阿里巴巴集团也势必会在下一个季度迎来业绩的大幅反弹。我们也能从资本市场上看到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对未来的信心,于最新财季,阿里巴巴集团以约35亿美元回购了约38.6百万股美国存托股(相当于约308.7百万股普通股),未来还将持续实施回购动作。

3

在阿里巴巴集团,有一个著名的战略叫做履带战略。

履带战略的核心是指阿里巴巴集团总会进行超前业务布局,有的业务是瞄准当下,有的是瞄向未来5年,有的是瞄向未来10年,还有的是瞄向未来20年的。这样,当一个业务因时代变迁而出现下滑时,阿里巴巴便会有新的业务进行接力,从而能够实现“活102年”甚至基业长青的愿景。

阿里巴巴创建早期,这种履带战略主要体现在电商消费主业,例如淘宝接力B2B,到天猫接力淘宝,再到本地生活与数字娱乐接力天猫。而在当前更大的产业格局下,阿里巴巴履带战略的主框架已经跳出了消费领域,开始变成了云计算与国际化两大战略对消费战略的接力。

笔者对于阿里巴巴的这种战略极为认同,这也与《砺石商业评论》对中国与全球商业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一致。当前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经济正在遇到一个巨大挑战,就是传统商品需求正在萎缩。无论是手机、家电、汽车、地产等耐消品,还是服饰、食品与饮料等快消品,市场大盘都已经出现了总量的滞胀与下滑,并传导至这些产业上下游的原材料、物流服务、渠道服务、品牌营销与金融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下滑,进而导致高质量就业与居民收入下降,造成传统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萎靡。

过去40年,中国大量企业崛起的最根本要素是国内巨大且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而未来40年才是对中国企业真正挑战的开始,就是必须真正走出国门,拿下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借此为国内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与更高的居民收入,这已经成为中国打破经济负循环的最重要解决路径。因此,获得国际化成功,是中国大企业群体在未来几十年避不开的最重要的使命。

另外,除了国际化这一重要增量之外,就是中国企业必须能够在关键技术与产品领域的To B市场也要有所作为。《砺石商业评论》在对比研究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商业领域的发展状况时发现,在To C科技产品领域,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差距已经不大,并且这种差距只是时间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To C产品领域会逐渐赶上海外发达国家。但让笔者较为担忧的是,在To B科技领域,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差距较大,无论是芯片、面板、操作系统、数据库还是存储等领域,中国目前还没有世界级的企业出现。

但在研究海外领先企业的进化历程时,笔者发现一个规律,海外这些To B领域的科技巨头都并非天生就是To B起家,而大多数都是从To C领域的消费电子、软件与互联网企业进化而来,最终在To B领域形成完全区别于早期业务模式的面貌。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未来中国To B领域的科技巨头企业,很有可能便是从当前最成功的To C企业中进化而来。所以,加强在关键技术与产品领域的To B突破,是中国科技巨头们的另外一个重要使命。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进化趋势已经在中国初见端倪。我们能看到以华为、美的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企业,以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都正加速在To B的产业数字化领域进行布局。例如,阿里云的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核心业务,便是取代过去由IOE(IBM、Oracle与EMC)等海外企业垄断的企业IT服务市场。

4

对于一家大企业来说,其最好的业务组合是兼具规模化盈利的压舱石业务与符合未来趋势的成长性业务。

从阿里巴巴当前的业务布局来看,以淘宝、天猫为核心的消费业务无疑是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压舱石业务,而云计算与国际化则是符合未来最重要趋势的两个成长性业务。压舱石业务为阿里巴巴提供了安全垫,而成长性业务为企业提供了面向未来竞争的底气。

虽然在最近两年因为内外部的一些黑天鹅事件,让阿里巴巴集团在资本市场与媒体舆论领域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但无论从当前稳健的财务表现,基本盘与成长性业务相结合的均衡的战略布局,还是扎实的核心业务能力来看,阿里巴巴集团都还依然是长期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中国企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