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CB(印制电路板)板块持续活跃,协和电子、科翔股份等相关产业链企业涨幅明显。因上游铜线、板材、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AI和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等因素驱动。目前,PCB制造商普遍面临订单量满负荷的情况,已有多家企业宣布上调产品售价。
电路板被誉为“电子工业之母”,是电子产品零件装载的基板,为电子元器件提供支撑及电气连接,是所有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基础部件。业界预测,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温和复苏和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AI服务器和模块对PCB的持续高需求,今年下半年市场的热度仍将延续。
资料显示,PCB中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一半,其中覆铜板材料占比超过30%,铜箔约为9%,钢球约占6%,金盐油墨等其他材料大约为3%。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铜价自今年以来的持续大幅上涨,以及电子玻纤等材料的恢复性价格上涨,从3月开始,铜箔基板(CCL)的价格已陆续上调,每片基板的价格上涨介于5元至10元之间。
CCL(覆铜板):制作PCB的基本材料
CCL(Copper Clad Laminate,覆铜板)是制作PCB的基本材料。具体是将增强材料浸渍在树脂胶液中,并在一侧或两侧覆盖上铜箔,再经过热压处理形成的板材。这种材料是制造印刷电路板的核心原料。
在印刷电路板中,覆铜板扮演着导电、绝缘和支撑的关键角色,对电路中信号的传输速率、能量损耗以及特性阻抗都有显著影响。覆铜板主要由电解铜箔和粘合片组成,后者包括树脂、化学溶剂、固化剂、偶联剂和玻璃纤维布等成分。因此,生产覆铜板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解铜箔、树脂和玻璃纤维布。
随着技术的发展,覆铜板的应用领域持续扩展,并且不同应用场景对覆铜板的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通信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等)和服务板需要使用高速板,这就要求覆铜板具有低介电常数(Dk)和介质耗损因子(Df);而通信基站主要使用高频板,对覆铜板的热导率和吸水率有更严格的标准。
覆铜板性能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包括:外观标准、尺寸精准度、电气特性(如介电常数DK、介质损耗因子Df、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物理耐性(耐热性能Td)、化学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Z轴热膨胀系数CTE)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以玻纤布为例,它是决定覆铜板力学强度的关键成分,对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有着较大影响。在制造高频高速覆铜板时,高性能有机纤维如芳纶纤维和PEEK因其优异的电气性质而逐渐替代了传统的E-玻纤布。此外,配方技术是覆铜板生产中的核心,其开发过程复杂且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这一开发周期通常为2至5年。例如,在IC封装领域,配方技术需满足高玻璃化温度、低X、Y轴热膨胀系数、出色的电性能和高刚性等要求,这需要精确使用改性环氧、低介电树脂和低CTE填料。
PCB的下游应用广泛,涵盖通信、计算机、汽车、消费电子、工业、航空及医疗器械等多个重要经济领域。根据Prismark的统计,通讯电子、计算机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电子是PCB的主要应用领域。
通信端:5G基站需要能够支持高频传输、具有低介质损耗和低介电常数的板材。同时,服务器和AI设备对覆铜板的性能要求提升,推动了对高速高频CCL的需求增长。
消费电子:消费类产品需求具有持续性,且市场需求量大,涵盖了柔性等多种类覆铜板;
汽车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出货量持续增加,对耐受高温高压覆铜板需求增大。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覆铜板产量约为10.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09%。预计到2024年,中国覆铜板的产量将增长至10.9亿平方米。长期来看,PCB行业将会从AI技术的发展中受益,因AI服务器、高性能计算(HPC)、交换机和存储等基础设施系统将带来对大尺寸、高层数、高阶HDI以及高频高速PCB产品的增长需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