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亏本都要做的手机,又被小米看上了!?

华为亏本都要做的手机,又被小米看上了!?
2024年06月14日 20:55 黑马聊科技

前几天,黑马写了一篇直屏曲屏之争的文章,当时有兄弟在评论区回了句:

好家伙,本届“谁最鸡肋大赛”直接提名折叠屏了是吧,那要这么说黑马可不困了。

众所周知,折叠屏之鸡肋,素有“美丽废物”的名号在江湖流传,你要问有多鸡肋?

小调查:

嗯,黑马再盲猜一波,大部分兄弟不会选折叠屏。

但话是这么说,可厂商好像还是挺看好折叠机的,比如本来没有入局小折叠(竖折)的荣耀小米,昨天荣耀第一款小折叠屏手机Magic V Flip已经亮相,小米的首款小折叠也已经入网,即将面世。

其中小米已经卷到飞起了,据了解,还没推出的小折叠MIX Flip搭载的是8Gen3芯片,而大折叠MIX Flod4据说还会支持卫星通话。

要知道,折叠屏已经被余承东亲自盖章是亏本业务,没想到小米还能卷出新花样。

甚至已经卷到,跟黑马认知中的“美丽废物”有点不同了。

折叠屏是咋火起来的?

2018年的时候,柔宇科技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折叠屏手机Flex Pai。

虽然说这台手机采用的是U型铰链,没有办法做到折叠后完全贴合,但确实给当时被直板机占领的市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2019年的时候,三星推出了内折的Galaxy Fold,同年华为发布了外折的Mate X,三星华为成为了最先入局折叠屏的两位勇士。

左:外折 右:内折

等到2022年的时候,小米、OPPO、荣耀、vivo有一个算一个也全都扎进折叠屏的怀抱。

不知情的消费者可能会以为,折叠屏是一个很香很受欢迎的市场,但事实是到现在为止,折叠屏的出货量还不到智能手机整体的3%。

那为啥手机厂商要排队往里跳呢?

最大的原因是,2017年以后,智能机价格被打了下来,并且在各大厂商的“努力”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另外,消费者的购机需求频率也被逐渐卷到三五年后了。

一句话总结,手上的货没人买了啊,咋整?

所以一看到折叠机这个长得怪模怪样,一看就很吸引眼球的东西,有胆子大的就寻思,这个折叠屏可以搞一搞,说不定有人会喜欢?

而且2018年,三星和华为还没入局的时候,那会儿折叠屏手机全球出货量就有19.8万台了,2020年的时候更是达到了280万台,虽然量不多,但奈何增长快,厂商一看有利可图,“冲!”

另一个原因就是,折叠屏这个技术已经有柔宇科技打头阵在搞了,虽然柔宇的商业化做得稀烂(这趴后面讲),但有人再前面打板,这个技术研发的难度肉眼可见的就低了不少。

有利可图,还有技术可以用,各厂回去拉群一合计:可以搞!

结果搞是搞出来了,用户也很买单,华为的第一款折叠屏手机Mate X,即便售价高达18000元,售价和品控也很一般,也还是被黄牛炒到了三四万的价格。

等到2022年的时候,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已经来到了1420万台

可厂商们发现情况好像不太妙,这个增长好像……已经到瓶颈了啊——

图新鲜的消费者已经发现,这玩意儿真的有点子鸡肋:

就说这个价格,便宜一点的小折叠现在都是五六千起步,价格直逼直板机旗舰,大折叠价格上万的更是常见。

前段时间倒是出了两千多的小折叠,可小折叠铰链占比太多,能集成的配置有限,妥妥就是高价低配。

再加上折叠屏还特别脆弱,维修成本也高,热了会坏,冷了会坏,不小心摔了要坏,翻折次数多了也容易坏……

坏了去修,几大千没了。

咱就是说,除了真不差钱的富哥富姐,谁有这经济实力伺候这“祖宗”?

折叠屏卷错了方向?

反正这两年,对折叠屏的吐槽是越来越多,厂商发现:折叠屏的饼,不好画了,消费者的钱,不好骗了不好赚了。

但问题是,消费者不接茬了,可厂商做折叠机投入的成本在那摆着的:柔性OLED面板、定制铰链、集成设计这些刚性成本是一方面;旗舰芯涨价,内存闪存价格飙升这种不确定成本是一方面;

再加上小折叠这种机型,对于外屏应用菜单,系统桌面、软件分辨率适配、定制功能等个性化适配需求也很高。

余大嘴之前就说过:“Mate Xs即使卖16999元,但仍然是亏损的,截止目前已经亏损6000-7000万美元”,估计小折叠也没好到哪里去。

对厂商来说,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销量上不去,这些投入就全都是打水漂。

要么就此收手,回头是岸;要么硬着头皮死磕,总能撞出一条路。

所以今年年初,OV两厂相继宣布退出小折叠市场:毕竟小折叠比大折叠还要惨淡,大折叠好歹还有点大屏阅读的实用性,小折叠……除了美丽几乎一无是处。

图源:vivo

其实黑马也觉得,折叠屏大概率不会成大众化的产品,因为本质上折叠屏依旧只是直板智能机在形态上的创新——无非就是变得可以像书本一样翻折嘛。

可问题是这种形态上创新,居然要消费者多花一倍甚至两倍的价格。消费者:是我疯了吗?

至少对于黑马这种穷狗来说,是不值得的,手机对黑马来说还是刚需,而不是玩具。

所以,还记得前面提到的那个“第一个做折叠屏”的柔宇科技吗?

据黑马了解,柔宇科技现在已经开始破产清算了,根据其披露的数据,2019年的时候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产量是31.4万片,但只卖出去来5.27万片;

当然里面有柔宇科技埋头搞技术,对市场和自身实力判断出现偏差,想学比亚迪,自己做产品自产自销,结果却是遇上三星华为入局,根本卖不动。

但更重要的或许是TCL、京东方、维信诺等对手入局,简单来说就是各位参赛选手开始卷技术了:

比如华为的水滴铰链结构,可以保证较大弯折半径,减小折痕问题,还能解决折叠后的缝隙问题;比如小米的龙骨转轴技术,可以大幅度包裹内屏,更好的控制折痕深度……

水滴铰链结构

而折叠屏也在这种“内卷”的情况下,变得更加实用:比如荣耀小米这种后入者,也在实用性方面卷起来,荣耀Magic V Flip有目前小折叠中最大的4英寸外屏;小米MIX Flip的8Gen3芯片和66W快充续航,集成设计恐怖如斯……

至少说在当前来看,手机厂商确实是以解决用户痛点为出发点在搞创新——

价格可能低不下来,但起码让这个贵价“玩具”更加实用,成为符合价格水平的高端定位手机。

甚至还有厂商开发出了奇奇怪怪的分支,比如三星华为搞的三折屏:

虽然比起实用性,黑马觉得更像土豪在秀肌肉。

还有前段时间OPPO发布的卷轴屏概念机,折叠设计变成了“抽拉式”设计:

就美观程度和手感观感上,黑马觉得卷轴屏应该比折叠屏有点前途。

写在最后

黑马只能说,目前的折叠屏,大概率不会是最终形态。

毕竟厂商想赚消费者的钱,就要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势必要不断对手机形态进行创新探索。

就像对柔性屏的探索,从曲面屏开始,到折叠屏,现在已经出现了卷轴屏这样的概念,那很大概率,未来我们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将会和现在的直板机形态完全不同,而厂商的个性化“乱卷”或许就会开启未来的某种可能。

不过话是这么说,黑马还是觉得这种小众技术,离咱们普通大众消费者有点远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