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一星级酒店快消失了

尴尬!一星级酒店快消失了
2024年05月09日 21:28 旅界资讯

01

五一前,我研究了下文旅部官网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统计调查报告,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数字:2023年Q4,通过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审核的一星级酒店仅剩7家了。

图片来源:文旅部官网

相对应的,统计数据上二星级酒店557家、三星级酒店3029家、四星级酒店2136家、五星级酒店739家,统计数据下的7家一星级酒店数量仅占6468家星级旅游饭店的大约0.1%。不难看出,一星级酒店在统计数量上叨陪末座,与高星酒店数量呈倒挂之势,堪称稀有之物。如果再仔细研判疫情前的2019年至今的一些数据,会发现一星级酒店数量呈连年递减趋势。文旅部官网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还剩顺便说一句,那一年,全国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共有星级饭店10130家,完成填报的为8665家,填报率为85.54%。25家一星级酒店通过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审核。

图片来源:文旅部官网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原本已经不“富裕”的一星级酒店在统计数据中还在缩水……之后,类似的历年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Q4,一星级酒店数量21家;2021年Q4,一星级酒店数量10家;2022年Q4,一星级酒店数量9家;不禁想问:这年头,住过五星、四星、三星级酒店、宾馆不稀奇,但你住过一星级酒店吗?这个问题恐怕会难倒很多人。我和身边一些酒店圈朋友也做了简单调研:你们知道哪些酒店属于一星级吗?这些酒店高管、酒店KOL、资深媒体人纷纷摇头,表示闻所未闻。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星级酒店起步就是三星,对一星、二星酒店的认知感并不强。02曾几何时,国内酒店争着抢着去评星,但如今不仅一星级酒店少了,整体星级酒店也从2019年第四季度统计数据上的8665家缩水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6468家。是酒店供给减少了吗?答案是并没有,反而增加了。企查查数据显示,受酒旅行业复苏提振,2023年,我国酒店相关企业新增40.89万家,同比增长34.58%,超越疫情前注册量,达近五年增速峰值,这更让统计数据上的寥寥数千家酒店显得寒酸。

图片来源:企查查无可否认的是,业内对星级酒店的评选日趋淡漠,这里既有星级评定繁琐,也有酒店品牌认知改变等因素。举个例子,公开资料显示,在整套星级评定程序中,主要经过的流程如下——先按归属地向省级评委递交申请报告、消防工商卫生等相关复印件,装修设计说明及无违规承诺书等,待材料受理后还需30天内的初审和指导,并经全国评委受理申请,再在30天内派遣评定员以明面或暗访形式到店审查,必要时加入网络调查参考意见,检查结束30天内最后审核及公示结果。这一套流程下来,对于很多经济型酒店不仅劳神费力,且无甚收益。如前文所说,在很多消费者眼中,挂一星酒店不仅与不挂“星”没有太大差异,有时还会发出一句感慨,“这酒店怎么连三星都不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下酒店们虽然不再重视评星,但对能直接给酒店带来订单的OTA(在线旅游)平台星级、评分系统非常重视。今年2月底,旅界独家报道《携程推出半分点评,为什么很多酒店都慌了?》,一文直指“酒店的网评分数对自身在OTA上的流量、排名和转化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康奈尔大学一项研究亦表明,酒店的网评分数对自身在OTA上的流量、排名和转化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利益的挂钩,让酒店对携程、同程、飞猪,甚至抖音上的钻级、星级,甚至评分重视程度都超过了星级酒店评选。

携程钻级释意除此之外,受酒店品牌认知影响,当下的年轻人在入住酒店时,更看重酒店品牌,而非所谓的星级。比如,经济型酒店用户在入住酒店时往往会考虑华住的汉庭、东呈的城市便捷等酒店品牌,中端酒店用户则往往是亚朵的粉丝,高星酒店用户对文华东方、华尔道夫等酒店品牌,抑或璞富腾、立鼎世等单体奢华酒店联盟的的青睐远远超过背后所挂星级。某种意义上,连锁酒店品牌已经是客群档次上的一种划分,消费者无需再去探究一家安缦酒店是否是五星级,酒店品牌已经与自身客群定位画上了等号。03国内酒店的星级饭店评选规则需要改变吗?至少从当下一些市面上主流的酒店评选标准来看,全国星级旅游饭店的不同星级数量是颇为奇葩的存在:目前,国内的星级酒店和A级景区数量一样,都是中间大(三星级酒店、3A景区最多),两边小(1A、5A景区、一星级、五星级酒店稀少)。如果做成一个图表,我们立刻可以脑补出一个“大肚子”臃肿造型的中年男人。

原本应该占据市面主流地位的一星级酒店失位,也让国内星级酒店的评选看上去地基不牢,权威性受到质疑。必须说,任何健康的、受到公众认可的评选均是呈递进渐增关系。比如,众所周知的米其林餐厅评选,数量最多的是餐盘奖,米其林一星到三星,自然是更难的“升级打怪”之旅,同时,餐厅若隔年表现不佳,还面临被米其林降星的风险。

事实上,从米其林餐盘奖到一星餐厅之间已经是一道鸿沟,多少国内顶级餐厅为了冲击米其林,从国外请来知名Chef掌勺却一无所获。而国内的星级酒店评选一起步就是三星,一旦选上一劳永逸,接近“终身制”,除了日常多了一道“管理婆家”,没有完善的倒摘牌降星机制,也让消费者对星级酒店的认知更加模糊。反观米其林这种获得感的不易和评选标准的严苛让用户端对当选后的餐厅品质报以信赖,当选后也能为商家带来的巨大收益。C端消费者的认同与B端商家的收益决定了一个星级评选体系是否拥有持久生命力。再看我国星级酒店阵营逐年萎缩,一星级酒店更是近乎在统计数据中绝迹,这的确引人深思。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统计数据中的一星级酒店?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