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币圈凉了》一文!为什么说币圈不仅不会凉,而且还会活的很好

驳《币圈凉了》一文!为什么说币圈不仅不会凉,而且还会活的很好
2018年08月17日 03:58 正播放

最近,读币哥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名为《币圈凉了,快跑!》的文章。还没点进去看,我就想,像这样的文章阅读量肯定很高,说不定还有十万加。拉到下面一看,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为什么这么笃定?作为一名原创作者,学会如何讨好读者是必修课。币圈的文章,从来都是唱空比唱多受欢迎。一方面,很多人出于保守的心理不敢买入数字货币,所以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币圈崩盘。另一方面,很多人进入币圈后亏了钱,所以他们也希望币圈完蛋。但事实上,无论在哪里,能赚到钱的人都是少数。少数还是多数,该讨好谁,这样一想就很明白了。

一个讨巧的题材,再加上现在币圈的行情的确不好,很多人出于发泄的心理转发文章,这才造成了这篇文章获得如此高的传播度。即使如此,作为同行我还是要说,币圈是不会凉的。像这样哗众取宠的文章,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引用一些没有根据的截图当证据,时不时还拉出几个连名字都没听过的人作为信源,你还说币圈要凉了,这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

实际上,币圈不仅不会凉,而且还会活的很好。只要稍微对中国经济现状有了解的人,都会明白币圈的重要性。现在的币圈,就如同15年时兴起的P2P,当P2P出现时唱衰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最后他们都被打脸了。无论是币圈还是P2P,他们身上都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这个使命没有完成前,他们是绝不会就此销声匿迹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历史使命到底是什么?其实,无论P2P还是币圈,都是政府出于疏导而放的口子。自从股灾以来,政府对外汇管制变得越发严格。很多对外投资频繁的企业,像万达、安邦、特猫系等都受到了严厉的警告。不光是大企业,普通人的外汇额度也在降低。严厉的外汇管制带来的坏处是,中国人的投资渠道基本被卡死了。

像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通居民对外配置资产的比例都在20%以上甚至更高。而在国内,留给投资者的只有被卡死的房地产市场以及种种灰色产业。没有投资渠道,也就意味着中产阶级无法依靠累积的资本无法上升。努力了大半辈子,基本上就算是到头了。整个社会以有房没房为分割线,割裂成两个阶级。有房者和无房者。

前段时间,上海出了一个政策,要注销上海市内持有海外绿卡者的户口。但最终,这个政策却因为反对声太大而无法推行下去。有人说,上海市政府在摸底后发现,持有海外绿卡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大都是企业的中高层,根本无法全面注销。面对着国内严格的资本管制,很多人纷纷借移民的机会保存资产。

无论是P2P还是数字货币,都是监管层为了疏导而开的口子。根据数据统计,国内的富人中,想移民的人数已经相当多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是,前法国总统奥朗德上台后,要对法国的富人征收100%的所得税,逼得很多富人移民到瑞士等国家。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不会发生,即使在普通人看来难以理解,但富人对于资产保值的欲望绝对要强于留在故土的欲望。不然李嘉诚为何要急忙撤离呢?

像P2P和币圈,都是阶段性的产物。要判断他们是否会凉,他们的名声臭不臭并不关键,最重要的是看他们有没有替代者出现。正如李笑来在录音中所说,因为央行的政策,才导致以太坊崛起,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相互关联的。即使看起来没有关系的两样事物,但他们背后却极有可能存在着隐秘的联系。

此外,除了充当投资的渠道,币圈和P2P的资金有时还会被挪用到其他地方。前些日子,在查阅某P2P平台的资金记录时,读币哥发现,这个声称有国资背景的平台竟然将上百亿的资金借给了一家国有企业。生于政策,也死于政策,这不但是P2P的宿命,同时也是币圈的宿命。政策就像秸秆,随着风向而变动。真正的强者是那些能闻知风向的人。但需求在,市场就在。如果想凭着几张没有根据的截图就证明币圈已死,那未免也太天真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