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志疆
近年来,消费者的网络购物需求越来越大,很多不法分子通过“ETC卡禁用”“快递丢失理赔”等骗局,诱骗消费者登录钓鱼网站对其实施诈骗。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揭露了诈骗分子通过钓鱼网站骗走消费者资金的手段。
PC时代,钓鱼网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网络公害,不法分子仿冒真实网站地址及页面内容,或利用网站漏洞在网页中插入危险代码,以此来窃取用户银行账户、密码等资料。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钓鱼网站开始大面积向移动端渗透。不少消费者都有类似的经历,曾收到“营业执照异常”“公积金账户异常”“银行消费异常”等提示短信。由于关系到切身利益,很多人往往在慌乱中踏进了诈骗分子的陷阱。
![](http://k.sinaimg.cn/n/sinakd20230316s/82/w529h353/20230316/550f-20012522edd148ffa08c533a311b5d38.jpg/w700d1q75cms.jpg)
相比起PC端,移动端的钓鱼网站不仅更加隐蔽,而且更加具有破坏性。在移动支付极为便捷的当下,多数人的手机都安装了各种支付软件,一旦进入钓鱼网站的圈套,很容易立刻蒙受损失。防范此类骗局,个人提高警惕无疑是第一位的。可疑的链接不要轻易点、敏感的信息不要随便填,这是无数人用沉痛教训换回来的经验,看到社交媒体和手机短信中的陌生网址时,务必要多一分警惕和小心。
实际上,移动端的钓鱼网站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尽管不法分子打的幌子不断花样翻新,但钓鱼网站的套路万变不离其宗。虽然人人喊打、时时在打,钓鱼网站却总能一次次死灰复燃。究其原因,钓鱼网站背后存在着成熟的产业链,低成本、高收益驱使不法分子涉足其中,不法分子使用的银行账户都是公共账户,甚至是离岸账户,一旦得手就很难追回经济损失。此外,包括钓鱼网站在内的各种网络诈骗,往往都是跨区域实施犯罪,由于难以锁定具体犯罪地,使此类案件的侦破难度大大增加。
近年来,垃圾短信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而钓鱼网站则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铲除这一移动互联网公害,不仅需要严惩不法分子,而且有必要顺藤摸瓜,斩断背后隐藏的罪恶产业链。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从技术层面不断完善反钓鱼网站的方式方法,从管理层面加强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为网络安全和公众利益构筑起强大的防火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钓鱼网站兴风作浪的过程中,某些手机APP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1.6万家手机应用相关企业。其中,5.56%的相关企业曾出现法律诉讼,19.31%的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1.17%的相关企业曾出现行政处罚。对于手机应用企业来说,良好的网络秩序是安身立命之本,各种见钱眼开的短视行为不仅贻害无穷,而且终不免自绝于天下。无论是从企业发展还是从社会责任来看,风物长宜放眼量。(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张齐 王隽杰校对 | 潘丽玲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