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为什么是“塑料之王”?轨道交通行业有何新趋势?这场院…

聚酰亚胺为什么是“塑料之王”?轨道交通行业有何新趋势?这场院…
2024年09月27日 18:35 羊城派

9月26日,第二十五期花城院士科技会议暨2024“数智互通·助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举行。

会议汇聚了轨道交通领域知名院士、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高管代表等众多行业精英,针对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绿色低碳与数智化发展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研讨交流。

本次会议由广东天亿马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江苏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嘉宾合影

数字开发和智慧开发助力轨道交通发展

会议现场,多位院士聚焦数智化主题分别作主题报告。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如何应用于轨道交通?其研发和应用现状如何?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闵永刚介绍,聚酰亚胺材料别称塑料黄金、塑料之王,是所有高分子材料中性能最佳,也是唯一一种可以用到外太空宇宙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热性能、绝缘性能、耐化学性能,同时还耐低温,在所有聚合物材料的金字塔中处于顶点位置。

闵永刚介绍,轨道交通电池系统的隔热层、机车上的导线等都需要用到这种材料。随后,他介绍了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导热方面的应用。“高铁、飞机上使用的芯片的散热盒子,现在已经用了这种材料。”他说。

闵永刚指出,从聚酰亚胺、单体、浆料、粉体、纤维到薄膜的整个产业链中,我国仍存在较大缺陷,许多领域仍然依赖进口。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将对轨道交通、低空经济甚至是整个社会发展带来可观效益。

会议现场 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楠 摄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就“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主题进行演讲,他以生产力为切入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社会的发展是如何从纯人力劳动逐步发展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并分享了他对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研究和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突破,也得益于开源文化的普及,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开发中。”杜如虚说。

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外籍院士朱继忠则指出,在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考虑风光储能化配置与综合智能系统研究,构建高效的多能源的综合能源系统,实现多人协同供应和能源梯级利用,提高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

此外,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青年长江学者麦瑞坤,著名文化学者、公益人士、区域产业经济学家柳松分别作主题演讲,分享了轨道交通行业相关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发展现状,共同探讨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正处在一个从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转变为数字开发和智慧开发的时代。所以未来地方经济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是‘数开’和‘智开’,要用这种方式助力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柳松说。

随后,广东天亿马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轨道交通领域的企业、院校举行签约仪式。

行业精英齐聚,探讨轨道交通发展新机遇

在26日下午进行的主旨演讲环节,华东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院长李泽文,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古晓东,江苏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文成,佳都科技集团智能运维产品部总工程师、博士王玥邈,广东天亿马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事业部总经理廖晨钢等多位轨道交通领域的行业精英、企业高管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视角进行演讲,分享其对轨道交通现阶段的前沿学术和科技动态的看法和思考,为轨道交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汇集智慧、凝聚创新合力。

会议还开展了圆桌对话,围绕“数智赋能构建轨道交通高可靠性供电保障体系”主题为轨道交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圆桌对话

在讨论到轨道交通产业的未来发展时,与会嘉宾强调了人工智能(AI)技术和数字化运用对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高速列车的动力来自于铁道边的高压电,而电力输送靠列车上的受电弓与电网接触。由受电弓和接触网组成的电力系统就叫弓网系统,这个系统也可以用来控制列车的行、停。针对AI技术在弓网系统故障诊断和应急响应方面的创新应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林建辉表示,可以通过AI大数据技术解决弓网关系中的疑难杂症。在智能巡检方面,可以利用无人机或机器人搭载的摄像头和传感器,配合AI的图像识别技术,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弓网巡检,自动识别出接触网的裂纹、磨损、变形等问题,提高巡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林建辉进而指出,在自动化应急响应中,AI可以与自动化设备结合,实现故障的自动响应和处理。在维护决策的优化方面,AI可以通过分析历史维修数据,预测维修需求,优化维修计划,避免过度维修或维修不足,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弓网运行的可靠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