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黄小贵
估值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00亿元)的快时尚独角兽Shein正在经历一次巨大变革:重构其全球产业版图。
据新华网报道,为了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引发的供应链阵痛,自2023年起,Shein持续在东南亚多地布局:在越南隆安省建了700亩智慧仓储中心,在马来西亚、泰国建立区域分拨中心。
尤其是越南,由于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三分之一,加上享受普惠制关税待遇,其在“希链”中的地位愈发凸显:隆安省的智慧仓储中心具有“双引擎”之一的地位,与广州数字化工厂联动;同时,Shein提供建厂补贴、技术培训等支持,企业带动国内供应商在越南设立生产线,将30%产能转移过去。
盖厂房、建仓储与物流中心容易,Shein依托广州无数小厂形成的“小单快返”柔性供应链及背后的设计-采购-生产协同关系,能轻易搬到东南亚吗?
- 01 -
越南的两大短板
很多人提到越南,首先想到其人力等成本较低,同时又在大力打造区域采购中心,发展跨境物流业。的确,这些年越南经济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实际上越南蓬勃发展这十余年,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并成为拖累越南国家竞争力和外资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这种基础设施不完善带来的效率损失,很可能抵消人力成本带来的那部分优势。
最明显的,越南缺电。
从2023年开始,每年夏天,越南总有“电荒”。电力供应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外资在越南投资的制造工厂的正常开工。2023年的电荒,河内一片漆黑,就连三星、富士康等国际大厂也被迫停电停产。2024年的电荒,越南当局“鼓励”富士康“自愿”将位于越南北部装配厂的用电量减少30%。
缺电原因很简单,低端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电力供应不足——火电装机速度赶不上用的,水电装机停滞。根据越南工贸部的数据,胡志明市的制造业中心预计从2022 年就开始出现局部电力短缺,到2030年将短缺10000 兆瓦以上,占总发电产能的7.5%。
电荒下,大如三星、富士康都得接受现实限电减产,服装企业就不用说了。
另外,越南交通也得打个大问号。
虽说越南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超过2000公里(数据截至2024年5月数据),但是越南全国港口、公路、内河港口之间的交通连接依然是大问题:要么是高速公路缺失或不达标,要么是部分港口公路负载有限、货车都得在规定时间通行,要么是一些码头的公路连接不完善。
而对于企业来说,这种产业带与枢纽之间的连接,甚至比全国干线公路更重要。当年有句名言来形容广深高速对于制造业出货的重要性:广深高速一堵车,世界电脑就缺货。
Shein跟珠三角的IT配件一样,对短途路上交通同样有比较高的要求。服装从广州工厂出货之后,Shein在各地仓库打包成小包裹,用货机直接运往末端市场,一天就要运出去至少5000吨。而越南的公路水平,能否满足这样的速度要求?
有人说,这种公路里程都很短,修起来应该很快。这太高估越南效率了。比如2017年启动的海防-太平沿海公路项目,不到30公里,计划2021年初通车,但2022年3月才完成35%的工程量。这背后是公路建设资金的巨大缺口。
越南尽管已经努力改善能源和交通短板,但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 02 -
Shein的成功制约了它搬迁
Shein想要将供应链转移到越南,最大的制约是它自己。换句话说,Shein在广州越成功,越难搬走。
Shein之所以崛起,并成为独角兽,其核心能力便是对供应链管理的颠覆性创新。而这个创新的土壤,离不开广州的服装产业生态。
简单说,Shein从设计、原料采购就开始介入,把分散在广州各地的无数布料厂、辅料厂、服装厂通过数字化整合起来,为“小单快返”的柔性供应链服务。每个环节的参与方,Shein都要求极致的交付速度。比如有的布料厂从接到印花布料订单,到原材料交付到服装工厂,从下单到最终交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这套体系涉及数字化流程、先进的设备、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熟练的工人。
要完成苛刻的交付,Shein不是像富士康一样,建造了巨大的厂区,雇佣数十万工人。而是通过合作关系,调动企业为自己服务。据《中国经营报》报道,Shein在番禺就扶持起300多家核心供应商和1000多家普通供应商,供应商之间又分成不同层次向下管理形成高度协同。
背后更深层的土壤,是广州及周边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全球最密集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这里,生产(花都区)-设计(白云区)-贸易(海珠区)早已环环相扣,一呼百应。依托中大布匹市场,3小时内可配齐所有辅料,东莞打版车间支持24小时快速修改,且配套机械维修、原材料供给网络完善。
换个例子可能更好理解。世界杯冠军阿根廷,并不单是靠场上11人赢得比赛,而是从全国不计其数踢球的年轻人当中,挑出最好一批的组成国家队。如果没有海量足球人口,就只能像中国男足一样少中选粗,屡屡饮恨。
Shein最开始创办于南京,2015年左右将供应链团队逐渐向广州转移。因为无论是工厂还是面料,几乎都“仰仗于广州的十三行或者中大”。到广州后,Shein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也确实发生了质变。
越南是否有如此厚实的产业土壤来支撑Shein所需要的交付条件?
服装产业向成本洼地外迁已经是定局,这无需争论,但Shein作为一家号称科技快时尚的企业,它赖以生存的是一整套多年打磨的体系,而不是几家工厂,在海外重建体系的难度不小。
首先,从宏观上看,越南基础设施、产业历史积淀难以比肩珠三角。其次,从微观上看,Shein上游管理数字化的能力能否同步迁移、中游的供应商协同能力能否同步迁移。到海外之后,生产周期、反应速度、供应商磨合能否跟得上。如果磨合不好,会导致成本上升,其质量、性价比优势可能受到影响。
- 03 -
自我博弈:更低价还是更好?
企业永恒的战略主题之一:以最有限的精力,去创造、加深公司最不可替代的价值。
现在,Shein就面临这样的自我博弈:到底要价格更低,还是要更快?
Shein的稀缺价值有两个:
第一个是“快”。它能紧跟全球时尚潮流,及时推出与热门时尚趋势相符的新品,消费者始终能接触到较新鲜、较潮流的服装,满足其对时尚和个性化的穿搭需求。
第二个是“性价比”。Shein的主力产品价格区间是(人民币)10-100元,超过50%产品为基础款,如T恤、短裤、打底衫等;剩余还有30%的产品,价格区间在100-300元。
将一部分产能搬到越南,Shein实际上做了一道单选题:保性价比。
越南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工人工资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一。此外,其关税成本可能降低,比如越南服装出口美国,则能享受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待遇。
但另一方面,搬迁越南,可能让Shein“快时尚”的脚步变慢。
过往17年,Shein为什么能快?前文已经提到,因为国内产业土壤足够肥沃,形成了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在番禺,Shein扶持起300多家核心供应商和1000多家普通供应商,供应商之间高度协同,分成不同层次向下管理。
而越南这个市场,为什么可能让Shein更慢。因为它的供应链基础薄弱,以面料为例,越南的纺织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高端面料仍需从中国进口。此外,物流效率低或导致交付周期拉长,电力不稳定可能导致生产进度延误。
搬迁越南,虽然可能降低Shein的单件成本,但整体上可能拖慢Shein快时尚属性,进而影响其性价比。成本只是影响产品价格的一方面,“快时尚”背后的品牌价值,属于更高维度,同样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
任何产业的竞争,初期都会先从价格开始,产业成熟后,逐渐转向产品质量、品牌的竞争。
而Shein所在的快时尚电商赛道,新兴期是2012年左右,已经发展13年,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换句话说,拼价格的阶段过去,已经转向质量+品牌的竞争。
从其战略来看,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Shein正着力从“低价时尚”转向“品牌时尚”,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品质提升上投入更多资源,而非继续卷价格、卷成本。
其次,从其业务基本面看,Shein更需要加大对“供应链的把控力”。
2024年,Shein全年销售额增19%至380亿美元,但净利润下滑近40%(低于预期)——背后的核心原因之一是“供应链把控力下降”。
为了控制成本,Shein对供应商实行愈发严格的考核制度,导致后者利润被压缩,进而选择离开。这导致Shein商品质量受到影响,退货率升高,进而拉高了仓储成本等。
而搬迁越南,可能使Shein的战略裂缝进一步扩大。
总而言之,Shein的供应链迁徙困局,折射出全球化2.0时代的“成本与品质”悖论。越南的低成本与关税红利背后,是电力短缺、物流迟滞、产业配套割裂的生态断点,这与Shein赖以生存的“小单快返”基因形成根本冲突。
这场迁徙终可能证明:快时尚的真正护城河,不在于工厂的物理位移,而在于产业集群的有机生态转化,进而赋能企业的不可替代价值。
参考资料:
中国经营报《揭秘SHEIN柔性产业链 “小单快返”加速迭代》
明亮公司《SHEIN要做高端品牌,小单快返模式或面临新变化》
新华网《电商巨头希音加速全球化进程,双重考验下谋求破局》
预见能源《深度|“缺电”的越南,绿色能源的投资热土?》
本文仅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铅笔道立场,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