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愤怒“女儿做四菜一汤被骂”事件,炸出了多少爱扫兴的中国家长

全网愤怒“女儿做四菜一汤被骂”事件,炸出了多少爱扫兴的中国家长
2023年08月22日 18:22 翟学峰2007

文 / 小椰子  

最近,有这样一个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了,很多人看了被气到心塞不已。

一位妈妈,记录下了自己那14岁的女儿,中午做的四菜一汤:

番茄炒蛋、火腿炒青椒、酸辣无骨鸡爪、小青菜,还有一盆玉米排骨汤。

女儿甚至还给妈妈那碗里盛了蛋炒饭,还给她放了半个餐后水果:西柚。

但妈妈的语气里却没有丝毫的开心、欣慰,而是透露出满满的责备:

我是要表扬你吗?你跟我整这么多菜中午,啊,怎么吃啊我们俩?

现在我们俩看怎么吃啊,这么多菜。

女儿抿着嘴沉默,不知所措地看着正在拍视频的妈妈。

视频下方的文案则是这样的:“十四岁女儿做的午餐,十一点给我做好了!我该表扬吗?又要浪费了!”

然而,评论区却没有如这位妈妈预想的那样,跟着她一起批评女儿浪费,而是都在心疼女儿:

“我做成这样我爸都得给我磕一个,你凭什么?”

“天,心疼女儿一波,这么会做饭还要被埋怨。”

“我要是这个小妹妹我得委屈死,遇到这样扫兴的母亲,没有一句夸奖,还要变着法地阴阳。”

是啊,14岁的小孩,其他同龄人都在坐等吃饭的年纪,她却能荤素搭配地做出4菜一汤。

妈妈没有表扬她的能干、鼓励她的厨艺,第一反应就是责怪她浪费,还把她发到网上。

觉得菜做多了,明明可以跟她好好说,让她下次可以少做点的,偏要用这种形式伤害她的自尊心。

这个世界上最伤人的,莫过于当孩子对某件事充满期待和兴奋,父母却用短短几句话,将孩子的热情从头到尾浇灭。

你会发现,身边有太多中国家长,热衷于充当孩子的“差评师”,一辈子都在扫孩子的兴。

比如这个初中的男孩,在母亲节偷偷准备了一个惊喜,给妈妈买了一大束鲜花。

妈妈却气到不行,说怎么送这么不实在的东西,过了两天就得扔掉,还让儿子把花退回去。

儿子回来后,委屈地坐在书桌前哭了,母亲却还在拍视频问网友:“我做的真不对吗?”

有人去南京玩,又是排队2个小时又是拖着超重的行李赶火车,艰难地在母亲节带回了两只鸭子,还有锅贴汤包。

结果爸爸没吃直接就说不好吃,妈妈则说大晚上吃什么?还把孩子骂了一顿。

孩子对爸妈彻底失望,说自己再也不会给他们带任何特产了。

有人收到了打暑假工的第一笔工资,自己留了一点,转了388元给妈妈,还发了一段真诚的感想。

结果妈妈却说:发个钱还讲这么多啊。

女儿兴奋地表示,这是自己“第一笔靠双手创造的财富。”

妈妈却一盆冷水浇过来,逐字逐句地咬文嚼字:不是创造,你又不是老板自己的公司,你又没富。

有人埋头努力学习了一年,获得了三等奖学金,很高兴地发在家里的群里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

结果爸爸第一句话就是:怎么不是一等?”妈妈也附和着:“争取二等一等。”

孩子所有的好心情都被毁了,气到晚上睡不着。

有人在火车上目睹了这样一幕:儿子买了个面包带上车,尝了一口觉得很好吃,分享给妈妈。

妈妈就开始了数落:“我可不尝,那么贵,成天乱花钱,一个面包13块钱,一买还买俩。

花那么多钱买个面包,我可没你那么能花钱。

那么贵买一个尝尝得了呗,谁像你也不知道好不好吃一买还买俩,你自己吃吧。

有人总结出这样一份经验:中国式父母的神奇之处:

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向他们倾诉烦恼,烦恼就会加倍。

是啊,带他们去吃饭,他们嫌外面餐厅又贵又难吃,全程挑剔不已;

给他们买礼物,他们只会责备你乱花钱,没赚多少钱还大手大脚;

跟他们分享任何好笑的梗,他们都会把它变成一节价值观教育课;

跟他们吐槽自己遇到的糟心事,他们会反过来问:怎么别人就没遇到呢?还是你自身不够优秀。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父母却还在疑惑:

为什么我的孩子,发生什么事都不肯跟我说了?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被浏览了7400多万次的问题:“心理上摧毁一个普通人有多简单?”

有个点赞最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否定他。不要表现出任何的情绪波动,务必耐心地,客观地,冷静地,否定他。

跟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后,一开始,否定他的微小行为。

例如买的豆浆冷掉了,订的餐厅不合口味,写信字迹潦草等。

接着,否定他的长相,分析他的五官,一点一点给出挑剔评价,最终得出结论,他不好看。

再来,否定他的朋友,否定他的性格,详细阐释他性格中的不合理成分,得出客观结论:他是个怪人。

期间,如果他提出质疑,不要发火,要慈爱甚至带点怜悯地看着他,说:‘别人怎么想我不管,我怎么会害你呢?’

他会变得倾向于自我否定,多疑,多虑,瞻前顾后,甚至下意识地排斥向他靠拢的美好事物。

最后,作者说了这样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这就是很多父母正在做的事。他们饱经世事,理直气壮,从不悔改。

是啊,多少父母,喜欢否定自己的子女,事事扫子女的兴。

仿佛让孩子伤心、受打击、承认自己不足,他们就会感到快乐似的。

更可怕的是,这类父母,往往也是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一代又一代,没有尽头。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成长心理学》中提到:

“在童年时期缺乏关爱的人,成年之后,可能更容易嫉妒和憎恨别人。

哪怕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能容忍孩子比自己的童年快乐。

这种病态关系的延伸,是时候得到制止了。

之前,有这样一个视频获得了350万的点赞,很多人都看哭了:

“有个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女孩大晚上嘴馋了,妈妈就笑呵呵地陪着她一起下楼买冰棍;

女孩心血来潮画了奇奇怪怪的妆,爸爸宠溺地看着她笑了,不会被说奇怪也不会被教育;

带父母去外面吃好吃的,爸爸兴致勃勃地拍照,妈妈满脸笑容,不会被说浪费钱,大家都很开心。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在羡慕女孩有这样的父母:

“我像阴沟里的老鼠,在窥探你的幸福。”

即使女孩的家庭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人家,但她在精神上的富足超越了太多太多人。

温暖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的铠甲。希望能有更多人的家长,学会不扫兴。

即使自己曾经淋过雨,但请为自己的孩子,撑一把伞。

共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