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椰子
最近,有这样一个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了,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一家人正在吃烤鱼,老一辈的却为了让小孩多吃点,自己买馒头蘸菜汤。
明明桌子上的烤鱼很大盆,一家五口人吃也绰绰有余。
但老一辈却一直在推辞自己不吃,光拿着白馒头啃得起劲。
视频底下的文案是这样的:
“今天发工资请全家出来吃烤鱼,谁知公婆为了让我们多吃点,
吃到一半婆婆出去买了两个馒头,我看着是又气又难受。
气的是自己没本事,出来吃顿饭公婆还要自备馒头。难受的是父母总想着让我们多吃,吃好。
可自己却说不管吃什么能吃饱就好,总是苦自己从不委屈孩子。”
发视频的这位儿媳,平时经常晒自己的公婆对自己有多好的视频,但这一次,却没有引起共鸣。
评论区里,点赞最高的感受是这样的:
“别这样,我要窒息了。”
“老一辈好像以这种为荣一样,年轻一辈根本理解不了。”
“为什么不能一家人都开开心心地吃烤鱼?给小孩的罪恶感太大了。”
一个馒头蘸菜汤的场景,唤醒了多少中国年轻人,从小被“亏欠式教育”笼罩下的童年阴影。
你会发现,很多中国家长都好像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付出模式,经常对小孩说这样的话:
“我不吃,你多吃点。”“我吃馒头就行,不爱吃那些,你们多吃点肉啊。”
“家里穷,爸爸妈妈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着你。”
“只要你好好读书,以后有出息,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父母经常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爱孩子。但这种爱,殊不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孩子长久地活在一种难以逃脱的“亏欠感”里,终其一生,都活得拧巴且不幸福。
你会看到,身边有太多家长,热衷于用这种“亏欠式教育”,来达到让孩子听话、孝顺的目的。
比如短视频平台上,最近特别流行这样的话术,又是一种新型的“流量密码”。
爸爸穿着民工服、满脸全都是干活留下的污渍,一边抹着汗一边对着镜头说:
“儿子,爸不热,爸今天又挣了200块钱,你那花呗明天就能给你还了。
那苹果手机下个月再买吧,这个月活少。”
“儿子,爸不热,爸今天送快递赚了200多了,你只管在家打游戏。
别热着,空调打低一点,你冷的话就盖上被子。”
“儿子,今天的王者打到什么段位了,千万别灰心,继续打,我们一定要打出个名堂。
空调千万别关,继续开26度,别冻着了,冷了就盖被子,电费网费都不消愁的,我都交足咯。”
“儿子,爸不热,爸今天又挣了200块钱,你在家安心打游戏,口渴了就点杯奶茶,一定要点大杯的!”
刻意的苦情表演、为了引发愧疚的道德绑架都太过明显,让评论区里,满屏都是玩梗的:
还有很多清醒的留言:
“没有你儿子你还是要这样上班,你的苦难不是他造成的,他却要在你的苦难教育下自卑愧疚地活着。”
比如这个13岁的男孩,从小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的观念,长久以往患上了重度抑郁。
父母却还在旁边说:
“我们现在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他。你说挣点钱都给你花了,你有啥想不开的。
孩子我们一天天的压力多大呀,你还抑郁了。哎呀你愁死我算了。”
比如这位爸爸,因为儿子把手机带到了学校里,就一直逼儿子打自己:“子不教父之过。”
儿子被吓得痛哭流涕,爸爸更是拿起了棍子狠命敲打自己的背,嘴里一边喊着:
“我的错!我没教好我的儿子,我太没用,我没教好我的儿子!我的错我的错!”
再比如,这位妈妈,每次在女儿过生日的时候,都要强调“孩的生日,娘的苦日”,并让女儿谈谈有什么感受。
女儿实在受不了,直接对妈妈摊牌自己非常不喜欢这句话:“生我也没经过我同意,我活着也遭了不少罪。”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叫“愧疚诱导”(guilt inducement),指的是: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通过诉苦、抱怨、自虐、煽情......
让对方感到愧疚,从而达到让对方服从自己、控制对方的目的。
不排除有些家长,确实是因为孩子过分调皮、且屡教不改,逼不得已只好出此下策。
但更多家长,是已经将这种“情感操纵”当成了育儿习惯,运用得炉火纯青。
即使孩子根本没做什么过分的事,家长却依旧喜欢时时刻刻强调自己的付出、牺牲。
长此以往,有些敏感的孩子,会在心里种下这样的想法:
“父母过得不好,都是因为我,我要是没出生就好了。”
“父母工作那么累,我不应该有任何享乐,不然就是对不起父母。”
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曾花了30多年,研究出了著名的《情感能量等级》图表。
在负能量等级表中,排在最后一位、最可怕的就是“羞愧”,其次则是“内疚”。
这两种负能量,能够严重摧残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分数远超悲伤、恐惧、愤怒。
被愧疚感裹挟的孩子,有的长期生活在自我压抑之中。
不敢做出不符合父母期望的事,总是隐藏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
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习惯性地在顺从和讨好别人中夹缝生存。
有的则会选择远离父母,就像电影《伯德小姐》中的伯德一样:
“把我欠你的用一张支票还干净,这样我就再也不用和你说话!”
无论哪一种情况,应该都不是父母真正期盼的。所以说这种“亏欠式教育”,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
比起总是把“为了你”挂在嘴边,让孩子被迫成为一个“亏欠者”。
其实,一个轻松的家庭环境,更能养出幸福且跟父母关系好的孩子。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被浏览了271万次的问题: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身为一个普通的母亲,我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我的孩子这一生过得好一点?”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多炖几锅肉。他踢完球回来饿得嗷嗷叫的时候,盛上热腾腾的大米饭。
擓着肉汤夹着肉,又烂乎又黏嘴,一碗接一碗,吃得他放下筷子直犯困。
多包几顿饺子。让他请同学来家,玩玩闹闹一通乱耍以后,一屉一屉地下。
看着他们几个,嘴里满满地塞着饺子,还在那比谁吃得多。
多鼓励他几句,让他别跟自己生那么大气,并没有人拿枪逼着非要怎样。
告诉他,更多的时候,情绪只是自己跟自己瞎较劲,折腾出来的没用东西。
一个正常的,温馨的,宽松的童年,其实是你能给他的,最珍贵的礼物,远比钱珍贵。
因为它甚至能让孩子有机会,领悟到幸福和勇气的秘密,这是人世间顶好的东西了。
相反,你加之他的束缚越多,他未来挣脱这些束缚就越难。无绳自缚,最是难挣。”
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明白,真诚的爱和温暖的家庭氛围,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自然也会懂得感谢。
就像作家冯尘所说: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
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用自己的付出绑架对方,而是相互滋养、互相成全。
共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