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面对低价战略的执着仍在继续,最近他们更是将“全网比价”搬到了中国香港市场。
继2024年9月宣布初期15亿元重投香港市场后,近日京东方面宣布面向当地消费者推出“买贵就赔”服务,并覆盖自营全品类商品。同时还首次在香港针对家电商品实施大规模补贴策略,并提供自营家电“30天内包退、180天内有坏换新”、“一件包邮”等服务。对此京东港澳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家电类商品一直是京东的优势品类,我们有信心将价格做到全港最低”。

此外,对于首次下载京东App的当地新用户,京东方面还将提供价值600元的专属大礼包。甚至京东还推出了“总值百万优惠券”抽奖活动,用户有机会获得价值10000元的无门槛优惠券。
值得一提的是,除加大价格补贴力度外,在物流履约方面京东也在加速布局。据了解,不久前京东快递港岛运营中心已投用,可以确保覆盖的核心区域同城快递订单最快4小时送达,这也是继观塘、葵青、沙田及元朗之后,其在香港设立的第五个运营中心。
此外近期还有消息称,京东线下综合类消费商业体“京东MALL”也将进入香港市场,,目前正在选址。

种种迹象都表明,京东方面似乎已下定决心要“拿下”香港市场。而他们之所以要抢占这一市场,自然是因为香港是一个潜力可观、有望带来新增量的市场。事实上,香港如今吸引的不只有京东一家。以淘宝为例,2024年其投入10亿元,率先将香港纳入了包邮区,并在本地退货的基础上增加了跨境退货服务,使得当地用户能够更便捷地享受网购服务。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京东当下的低价策略同样也颇对香港用户的胃口。毕竟从大量当地用户北上购物的消费趋势中就能看出,对于他们而言,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价格因素依旧重要。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教授崔丽丽也认为,电商渠道在价格优势空间的获取上,已经被内地市场充分验证过,所以京东想要在香港站住脚,价格补贴依然会奏效。

更进一步来说,京东之所以不断在香港加码,除了看中这一市场本身,或许也希望借此再次推动其电商业务的出海。毕竟香港市场对于内地企业探索全球化、进行更为广阔的海外业务扩张有着不小的战略意义,可谓是名副其实全球化布局重要的试验场。例如美团外卖便是以香港为跳板,进而向国际市场拓展。
而且在国内市场电商赛道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近年来加速出海几乎已经成为了国内电商平台的共识。众所周知,如今在跨境电商行业中,阿里的速卖通、拼多多的TEMU、字节的TikTok Shop,以及快时尚巨头Shein就已经形成了“四小龙”的格局。
反观京东,虽然早年间也曾探索过电商业务出海,但几度折戟,至今没能打出一个响亮的名号。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国内电商平台出海的集体冲锋,已经将京东置于不进则退的境地。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京东电商业务的出海表现不佳,但其物流等业务线近年来在海外市场的动作却颇为频繁。
例如继2024年10月全面升级“全球织网计划”后,同年12月京东物流就进一步明确了出海战略路线图,宣布将全面推进全球仓网、快递网、航空网“三网并起”,为海外客户、中国出海品牌、跨境商家等提供全球一盘货服务。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京东物流已经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波兰、阿联酋、日本、韩国、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仓配“2-3日达”,本地甚至最快可达到“1日达”。
可问题是电商至今仍是京东的基本盘,商品零售服务才是其营收的大头。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零售贡献了其超过八成的收入。
更何况即便京东正在试图通过低价战略等方式扭转局面,但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仍在下降。据相关报道显示,在今年2月13日举行的全员会上,字节跳动电商业务负责人康泽宇曾透露,2024年抖音电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升,年度支付GMV已达到行业第三,其中第四季度已基本追平行业第二,而被挤出行业前三的则正是京东。

总而言之,推动电商业务出海如今对京东而言已经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一如刘强东当年所言,“是否国际化,决定了京东未来的生死”。只是这一次的尝试,京东又能走到哪一步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