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主要关注消费类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泛科技媒体,我们三易生活这两年确实没少见识各大厂商的“AI智能体”。
但它们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体验,都只能说“很微妙”。虽然不能说没用,因为在Ta们擅长的特定领域、比如绘画、写作、吐槽、知识检索时,这些“智能体”几乎每一个都能表现得很好。
但与此同时,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手机、PC,乃至其他很多家电产品里的“AI智能体”,却又普遍存在能力单一、或者说能力碎片化的短板。比如能画画的智能体就只能画画、问答的智能体就只能问答、分析文章的智能体就只能分析文章,甚至它们很多时候比我们所举的这些例子还要更加“细碎”,比如讲笑话的智能体就只会讲笑话、而不能输出相对严肃的内容。
智能体为何不够好用?酷开点破了四大限制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在2025年4月22日下午,在酷开发布他们的“超级智能体”时,酷开科技CEO王志国揭开了如今行业中“智能体”体验不足背后的种种原因。
根据他所透露的信息,造成当下“智能体”体验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智能体背后使用的大模型规模、算力成本、用户规模,所导致的成本制约。因为要兼顾控制成本,所以很多智能体没法使用真正的“满血版”大模型,甚至还必须要控制智能体本身的响应时间。
其次,是智能体的“专业性”制约。举例而言,如今许多家电产品都会宣称自己接入了XX大模型、XX智能体,但问题就在于这些通用大模型在对话、算算术等方面或许可以做到“天下无敌”,但它们的知识库是否有专门基于这些电器的实际使用场景去进行训练呢?比如在电视上搭载一个通用大模型,它却未必就真正擅长进行影片内容、演员特征的识别,而这就是专业性的不足。
此外从用户个性化的角度来说,如今许多设备上的大模型、智能体,其实做不到真正去“学习”使用习惯。别说“越用越懂用户”,甚至很多时候就连进行连续问答时,智能体都做不到根据用户上一次的问题,来修正自身的下一步表述。
最后,就是智能体对于内容、功能的触达能力受限。比如当用户在电视上询问影片相关问题时,常见的智能体往往就只能提供电视厂商的自有视频内容,或是只能在少数一两个合作的第三方平台里进行搜索。如此一来,就会出现明明该视频存在于电视里(的某个App中),但用户就是没法通过智能体去找到它。
十几年研发经验积累,酷开首发超级智能体
那么酷开要如何去解决上述常见的智能体四大痛点呢?这就要提到酷开最新的智能体矩阵了。
首先与常见AI设备采用的那种“预装一堆智能体,但用户还得先知道自己当前需要用哪个、再手动先去做选择”的设计相比,酷开方面开发了一个作为所有智能体“管家”的超级智能体。
这个超级智能体可以通过声纹识别,“认知”到目前交互的用户到底是谁,并结合用户提出的需求,自动地更改用户界面、猜测和启动当前可能最需要的次级智能体类型。比如当酷开超级智能体识别到使用者是小朋友时,它就会主动将当前的智能体知识库和能力限制在“儿童模式”。
当识别到老年用户时,超级智能体不仅会自动将界面进行极简化改变,同时还会启动多个与老年人相关的智能体,其中不仅包括语音操作,甚至未来还可能从诸如用户的语气,动作中,主动识别其健康状态,并向子女发送提醒等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在此基础上,酷开的超级智能体还下辖了包括“影音、教育、健康、创作、生活、设备”六大专业智能体服务。根据现场的展示结果显示,这些“专业智能体”可以做到很多常见“通用智能体”所做不到的功能体验。比如它的教育智能体就可以实现随时打断、插入新的问题;健康智能体可以通过摄像头识别用户体态、面色,甚至是舌苔情况,来进行无创的快速健康诊察。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创维在客厅智能交互设计的历史上,很可能要比大家通常认知中的经验要丰富得多。根据官方透露的信息,他们早在2010年开始,就已经有了将电视与互联网服务进行结合的量产产品。
近年来,虽然创维本身在电视智能交互设计的细节上踩过不少“坑”,但也正因如此,在用户需求理解、甚至包括对第三方APP的内容打通等方面,他们早早地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又反过来促使酷开在设计自研智能体时,有了更多针对性的技术创新。
比如他们不会一味地依赖单一“大模型”,而是通过多个级别模型相互搭配的方式,同时保障独家的庞大知识库,以及更快的智能体响应速度。
它并非简单的软件功能,而是一次业务变革
不难发现,酷开超级智能体以及其下辖各“专业智能体”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要想真正做好AI智能体的用户体验,“生搬硬套”现有的大模型方案恐怕绝非最佳方案。相比之下,如何能够更深入的理解用户需求,并将自身的业务形态与AI进行代码级别的深度耦合,或许才是未来真正考验各大厂商“技术力”的关键。
不过对于酷开,以及他们背后的创维集团而言,目前的超级智能体还有三个特别值得一提的细节。
其一,就是超级智能体并非“一成不变”,它本身就具备模块化的扩展能力。一方面,这意味着它未来可能会通过公开API的方式,增加更多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某些特定产品、比如仅供儿童使用的学习电脑上,酷开就可以仅为其预装“教育智能体”,从而避免用户接触到其他智能体里用不到的功能。
其次,在今天这场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这种智能体的“预装”甚至可以演变为长期服务。比如当孩子的学业有成、不再需要学习电脑后,用户便可以通过售后的形式更换其中的“智能体”类型,让学习电脑“摇身一变”,成为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陪伴型平板”。
这样一来,就变相解决了设备使用寿命的问题,相当于通过“云端结合”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端侧操作系统对于硬件年限的制约。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超级智能体并不会被定义为常见的、仅仅是为了服务于企业自身硬件销售的一种“软件卖点”。相反,它将成为酷开开放生态、在业务上进行关键转型的企业发展节点。
现在大家或许会冲着超级智能体的便利,而选择酷开的新款电视、平板产品,但到了明年、后年,超级智能体或许将不再限于创维体系内,而是成为造福更多家电品牌的“技术赋能”、甚至是“行业标准”。到了那个时候,大家对于酷开、对于创维,自然也就会产生新的认知。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