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我看到仙女了!”国风水下舞蹈疯狂刷屏,河南卫视又杀疯了

“宝~我看到仙女了!”国风水下舞蹈疯狂刷屏,河南卫视又杀疯了
2021年06月16日 19:28 狂丸菌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温婉灵动。

今年端午佳节,华夏文化与水下舞蹈双双破圈,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一片轰动。

画面中,舞者身姿优美,水中轻纱漂浮,谁看了不得说一句「下凡辛苦」。上周末,河南卫视的这支《祈》,让观众们领略了天外飞仙。

这几天,无数讨论声围绕着这场端午盛会,从「中华文化自信输出」,到「水下舞蹈背后不易」,阅读讨论一度过亿

随着这支舞蹈一起走到大众眼前的,还有洛神水赋的舞者何灏浩,她是一位来自广东的美人鱼潜水教练。

谈及这次走红,她对《羊城晚报》的记者说出了自己最开心的2件事其一是「真正出圈的中华文化」,其二是「水下舞蹈终于被人看到了」。

而这两件事的背后,都是历经忍耐的破茧化蝶。

其实,水中拍摄困难重重

在《祈》刷屏爆火之前,鲜有人知水下也是一处华丽舞台舞者何灏浩与水下舞蹈导演郭吉勇,一直在这片湛蓝色之中默默付出着。

在接受河南电视台大象新闻的采访时,何灏浩谈到了「神女」下凡背后的不易:

首先是负重。

画面中的舞者,在水中轻纱漫舞,看上去体态轻盈。但实际上,她为了与浮力做抗争,需要加重自身重量。

根据不同的场景,舞者需要负重的重量平均10斤左右,最重时,可达20斤。带着这些重量,何灏浩才可以保证自己在水中做出跳远、行走等动作。

《祈》的舞蹈导演郭吉勇,今年4月的时候,曾拍摄过另外一支国风水下舞蹈《卷珠帘》——那位舞者同样需要负重16斤。

其次是危险的鱼线。

在镜头中看不到的地方,舞者借助着一根根纤细的鱼线,平衡着自己在水中难以控制的躯体。镜头前是舞者的优雅,镜头外是身上的勒痕。

何灏浩在微博回应采访时曾提到,一场拍摄下来,自己身上有许多鱼线留下的伤口。拍摄初期时,因为不清楚鱼线材质,她还曾被勒伤过肚子。

然后是失温。

《祈》的舞蹈视频是分段拍摄的。舞者憋气约50秒,就要回到水面上换气,1天上下约200次,整个拍摄持续了3天。

27度左右的水温,拍摄团队一待就是6小时。过程中伴随失温,还有流鼻血的症状发生。

何灏浩所面临的除了上述的困难,还有:控制水下眨眼、镜头怼脸时的表情管理、连续作业的耳压侵扰……

甚至就连看似在水中肆意飘散的披帛,都是工作人员要在开机前提前摆好的,否则会直接糊一脸。

不过这一次,水下舞者们终于「一跃」而起。他们,被看到了。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宣扬

令水下舞者与观众们更高兴的,是河南卫视端午节的这场文艺盛宴。

春节与元宵时,曾凭借《唐宫夜宴》出圈的河南卫视,并不是为了一时的噱头,他们没有停下宣传文化的脚步。

节目《唐宫夜宴》

今年端午祭,河南卫视再度把致美古朴的中华文化呈现在了屏幕之前。

节目中走心的服化道,用力地展现出每一寸华夏之美。从春节到端午的3次出圈,激荡起的是刻在观众骨子中的骄傲。

端午中完全杀疯了的河南卫视,每一支节目都展现出了厚重的文化传承:

《龙舟祭》的表演者们,气势磅礴地再现了端午节前夕的祭祀盛景。再看表演团队,正是告诉所有人「天下武功出少林」。

舞蹈《唐印》是《唐宫夜宴》的前传,它融合了傀儡戏的元素。舞者似是被空中丝线操控的人偶,一举一动,诡秘玄幻。

它的布景更是一大亮点——唐风舞者身后是巨大的木马,古典与科幻并行,典雅又炫酷。

《兰陵王入阵曲》在山林瀑布之间,丽人犹抱琵琶半遮面,诉尽了父女相思之情。

河南卫视每逢佳节,疯狂开大

卫视总监刘林军认为,国风文化节目频繁出圈,与近年来,年轻观众对文化的输出需求密不可分。

比起排场上的面子,人们越来越看重文化传承的里子。而这一次《祈》轰轰烈烈的出圈,正是当今中华文化「杀疯了」的最好证明。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向国际展示中国文化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