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七十年

中国奶业七十年
2019年07月16日 10:13 盒饭财经

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十几亿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奶业。

作者 /盒饭君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7月12日至14日,以“致敬祖国七十华诞谱写奶业振兴新篇章”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9中国奶业展览会在天津举行。70年,中国奶业从零基础起步,从之前排着长队“凭票订奶”,到如今超市里琳琅满目的乳品任人挑选。

从曾经的小产业到如今千亿规模,我国奶业市场规模的巨变,离不开伊利等中国奶业头部企业一直以来对行业发展的强劲推动作用。

中国奶业七十年发展简史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0)》资料显示,1949年全国仅有4家乳品厂,12万头奶牛,年产奶量20万吨,乳制品产量仅有0.1万吨。到2018年,牛奶产量3075万吨,足足增长了上百倍。

在这70年里,中国奶业有哪些重大突破?我们细数一下中国奶业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液态奶时代在大草原开启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牛奶一度被人们视为“可望不可及”的稀缺食品。即便是在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内蒙古,20多年前,喝到牛奶是一种“特权”,只有附近有养牛的人家才能喝到牛奶。一群孩子追着牛奶车狂奔的画面,成为人们“不堪回首”的时代记忆……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1979年,全国各地牛奶产量极低,甚至都没有被国家和地方列入统计项目中。1980年,全国牛奶产量也仅有114.1万吨。

“内蒙古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拥有13亿亩广袤的天然草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但过去内蒙古的奶业并未表现出与其资源优势相符合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奶牛存栏量还是牛奶和奶制品产量与其他省市相比都不占优势,在地区经济发展中也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长期关注内蒙古发展的经济学博士诺敏曾说。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受到当时牛奶加工技术所限,牛奶的运输半径短,走不出内蒙古,更走不到全国各地。这一现象直到20世纪末也未能有明显改观。

伊利液奶态生产线的工作人员在检查产品外包装

几乎所有行业的时代性创新往往依靠头部企业的突破。上世纪90年代末,伊利组建液态奶事业部,大规模使用国际先进技术,极大地延长了液态奶的保质期,改变了牛奶运输半径短的现状,使得来自大草原的牛奶过黄河、跨长江迅速走向全国各地。

伊利液态奶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整个中国奶业的发展,开启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改变了中国人的饮奶习惯。随着中国“液态奶时代”在大草原开启,内蒙古的优质牛奶销往全国各地,喝牛奶成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事儿。

攻克中国人乳糖不耐

中国液态奶时代在大草原上开启,席卷华夏大地,中国奶业发展蒸蒸日上。但彼时90%的中国人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成了中国奶业发展路上的难题。乳糖酶缺乏是“乳糖不耐受”的直接原因,严重的还会导致喝牛奶以后胃胀、肠鸣,甚至拉肚子等症状。

为了弄清楚乳糖酶缺乏对人体饮奶的影响,伊利集团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了一次2000多人的样本筛查,拿着牛奶去超市、街道、社区广泛寻找志愿者,请志愿者自然饮奶,测试乳糖酶缺乏的数据。

而为了让中国人克服喝牛奶的障碍,伊利攻关小组开始艰难攻关。他们很自然地想到,如果在生产牛奶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乳糖的分解,就能让不能喝奶的人喝奶。经过反复实验,攻关小组终于找到一条工艺路线,研发出了乳糖分解的牛奶。

当时媒体的报道中还提到,经过四年攻关,伊利在行业内率先独创了LHT乳糖水解技术,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国际先进的UHT后无菌添加工艺,将乳糖的90%以上水解成为半乳糖和葡萄糖,更利于人体吸收,终于破解了乳糖不耐受的难题。

2007年1月,伊利集团创新产品营养舒化奶上市。当年,伊利营养舒化奶获得首届全球乳业大会(IDF)“最佳创新液态奶产品高度推荐奖”。此后的2011年和2012年,伊利又推出功能型乳铁蛋白型舒化奶和CPP型舒化奶,2017年伊利更是推出全新舒化无乳糖牛奶。

伊利在解决消费者痛点的同时,让大部分中国人克服了喝牛奶的障碍。

中国奶业走出去

近日,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报告,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中国作为消费市场、供应方和资本提供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奶业层面来看,中国的奶类产量位居世界前三。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奶业走出去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性。

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奶业国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深化,中国奶业头部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步伐更加坚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奶业龙头企业伊利加快国际化布局,带领中国奶业品牌“走出去”。伊利斥资30亿在新西兰建设的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在管理、科研、生产、检测等各个环节均采用统一标准,被新西兰当地官员视作“100%”的本土企业。不仅如此,伊利还成立欧洲创新中心,迈向印尼、泰国等国际市场,编织起涵盖资源、创新、市场等领域的全球网络。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调查,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17家企业在境外投资奶业。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奶业品牌产品深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认可。

不仅如此,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提出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致力于集合多方力量,共同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整合全球优质资源、聚焦“全球最优品质”,以此引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品质升级。

以伊利为例的中国奶业企业借“一带一路”东风,顺全球化浪潮,致力于中国奶业走出去,让世界共享健康。

一杯牛奶的数字化之道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几年前,数字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当产业升级遇上数字革命,将发生什么样的碰撞?通过伊利的“智慧乳业”且看中国奶业的数字化变革之道。

自2015年开始,伊利“母婴生态圈”在中国妈妈圈中迅速火爆起来,就是智慧乳业的具体体现。母婴生态圈借助伊利大数据雷达平台,对覆盖250多个数据源、有效数据量级达到全网90%以上海量数据进行抓取与分析,以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最大化地满足母婴人群的健康需求。可以说,伊利通过利用大数据,不仅精准洞察消费需求,而且提供个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

数字化时代,品质依然是消费者关心的核心问题。作为首批入围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唯一乳制品企业,伊利近年来通过推动智能制造,持续推动产品提升,以此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让大数据的成果不只停留在“云端”,更在市场端实现有效“落地”。

如今,伊利在全国的所有工厂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布局。依托贯穿于生产链的信息系统,伊利能够实时捕抓和分析每一个生产信息,做出影响食品安全的分析和判断,并且把结果实时反馈至产业链其他不同环节。一旦识别潜在的风险信息,智能工厂将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提供解决方案,做出适当处理,从而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整个中国奶业产业链升级,伊利发展“智慧乳业”的做法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资深乳业专家陈瑜表示,与其他产业相比,奶业产业链长而复杂,管理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奶业的智能化、数字化不可能仅靠在产业链一个环节的布局,而是要将智能化、数字化贯穿于整个产业链,才能推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在这方面,伊利“智慧乳业”提供了样本借鉴,让一杯牛奶也充满大数据的味道。

中国奶业+5G

牛奶只是纯粹的饮品,而液态奶、舒化奶、智慧乳业等都是为奶品赋能,现如今5G时代的到来又会给中国奶业怎样的想象空间?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5G的正式商用将带动我国直接产值约4840亿元,间接产值1.2万亿元。同时,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5G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对其他产业和领域的改造与提升上,带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全方位变革,而中国奶业+5G就大有可行。

6月14日,在中国5G牌照刚刚发放之际,伊利集团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协议,成为首家运用5G技术打造智慧乳业的乳品企业。

在全产业链运营管理层面,伊利将以5G技术加速产业链与消费者需求实现深度融合。在上游,伊利将进一步推广数据化、智能化的5G绿智能牧场。通过智能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提高牧场集约性、可追溯性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能力;在中游,伊利将借助更精准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升级智慧工厂,实现工厂联通消费端与牧场,并通过智能系统自动计算产品用料从而进行生产与运输;在下游,伊利与千万用户家庭建立数据连接,将消费者最新需求实时反馈给研发与生产端。

随着登上5G时代的“首班列车”,伊利将运用5G带来的革命性技术升级,全面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企业向智能制造业持续升级的目标。同时,伊利还将利用双方优势,加速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推动产业链发展,实现精准扶贫,更好地服务全球消费者。

伊利已率先登上5G时代的列车,中国奶业+5G给人以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

结语

以伊利为代表的的头部企业伴随着中国奶业的步伐,走出草原、走向全球,从一家地方企业成长为全球乳业第一阵营,成为反映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缩影。

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5G时代到来,中国奶业品牌要运用5G技术为我国奶业发展加装强力引擎,为中国奶业赋能。未来,中国奶业的头部企业伊利也将继续把握住全球化的机遇,共建“全球健康生态圈”,谱写“让世界共享健康”的中国奶业新篇章。

正如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在奶业大会上所言,“前进没有止境,发展未有穷期。”我们期待在中国奶业振兴的路上,伊利等头部企业要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中国奶业良性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