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3.2公里滨江岸线,已启动“中央科创区”建设,吸引顶级科创企业、科创人才。
3月24日,“中央科创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召开,推出了一批全年度重点工作。首场“科创进行时”大讨论,聚焦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的新范式,对话创新创业者们。同时,黄浦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积极参与到本次大讨论中。

漫步黄浦滨江沿线,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原本空旷的公共空间,正迎来新一轮蝶变。这场大讨论就选址启用不久的“中央科创区科技会客厅”,这里曾是“海军制造飞机处旧址”,一座历史保护建筑,现在成为科技企业交流、展示、合作的新场所。
透过这些变化,世博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韬描绘了今后中央科创区的美好蓝图,生产、生活、生态在这里完美融合,“8小时以外的休闲,既是你生活的放松,同时跟你工作、你创业是息息相关的。这里过去有城市最佳实践区和文化博览区,未来是中央科创区携手,最好的‘三生’融合的一个地方,白天到晚上,工作日、周末充满了人烟气息。”
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既能让科创企业心无旁骛大胆创新,也能让科创人才无后顾之忧享受生活;黄浦有明显优势,也有不小的短板,比如,中心城区商务成本高众所周知,但能否以广阔的应用场景、市场前景来为初创企业抵消制度性成本?
中碳普惠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双碳领域的大模型企业,黄浦区政协委员、中碳普惠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吴松关心,如何以丰富的场景源源不断为企业赋能?“我们在选择区域的时候一致选了黄浦,原因是什么?并不是我们有钱,而是因为黄浦有别的区域没有办法比拟的场景、环境,一直以来累计的金融优势,能够源源不断地给企业去赋能。”

上海麦捷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尚春,抛出了有关“企业服务”的老话题。眼下,针对初创企业,各个部门不缺政策和服务,但这些政策和服务如何精准触达?
他的建议是,“我们作为企业,前期很大的精力投入在研发,所以对于政策配套以及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地、按照要求去申报,这方面可能懂得不到位,增加一对一或者多对一服务专员,帮助企业完成一些申报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中央科创区启动建设一年间,规模稳步攀升,一大批资源要素型企业已经聚点成链。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数据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等纷纷落子总部,在这些头部企业的带动引领下,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纷至沓来。
黄浦区人大代表、上海新联纬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卫慈认为,要以更广阔胸襟、更大力度支持,欢迎科创企业、科创人才在这里“安家”,“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在房租,包括我们人才服务,因为黄浦有非常多的专业服务业,政府能不能购买一些服务,或者说引进社会资本,在股权投资,或者说现在商业上面比较流行的,比如说进了商场以后,我们可以做营收分成,能不能也搞这种比较灵活的模式。”

企业家们提出的这些诉求和期待,有些已在大讨论中有了具体回应,比如大家关心的居住问题,黄浦区正加大人才公寓供给,服务更多科创人才。区规划资源局张曦表示,“整个滨江区域在公共交通上面目前还是稍微有些盲区的,我们也在研究是不是将来有一些高能级的轨道交通的线路,有机会在我们这个区域里面布置站点,让我们的人才可以引进来,也能在这里留下来,同时也在8小时之外的这些空间里面有更多的一些灵感,更多地激发他们的一个创造活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