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AI破解创新药密码,探索医药研发新引擎

他用AI破解创新药密码,探索医药研发新引擎
2025年04月02日 08:01 话匣子FM

AI制药

是当前火热的新赛道之一

全球公司都在竞相研发AI创新药

五年前

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任峰

投入这一前沿领域

带领团队攻关AI制药

探索创新药研发的新引擎

任 峰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军先锋”

英矽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联合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

破解创新药研发瓶颈

在加入英矽智能之前,任峰在传统小分子创新药领域深耕了14年。谈起传统制药模式的瓶颈,他深有感触。

“传统药物研发,面临‘一高一低一长’的瓶颈堵点:研发费用高、研发成功率低、研发周期长。平均每款药物的上市需要平均12到15年,需要花费20亿美金以上的研发投入。”任峰说。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让情况发生了改变。任峰说,所谓“AI”制药,就是借助生成式AI寻找靶点、设计分子,从而能够大大加快新药研制的时间、降低成本。

任峰以他和团队研制的一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举了一个例子。

“我们首先利用人工智能,收集大量纤维化病人的多组学数据,借助我们自研的算法,找到了20多个与纤维化相关的潜在靶点,随后逐步将范围缩小到专门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找到了一个全新靶点——TNIK。”

在找到靶点后,团队又利用另一款人工智能平台,让AI自己设计能够抑制体内靶点活性的小分子。

“我们只合成并测试了78个分子,就找到了我们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如果过去单纯依靠人工,可能需要合成几百个到上千个分子,才能找到一款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任峰说。

用AI制药,效率有多快?任峰列出了一组数字:团队从靶点发现到找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只有以前时间的三分之一,研发费用也大大降低,只有260万美金。

这款名叫INS018_055的药物,成为了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AI药物,目前已经进入临床二期阶段,在全球AI药物的研制进度中也属领先。

冲刺AI制药闭环

任峰透露,除了这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目前他们还有7款在研药物进入临床一期阶段,研发管线数量及进度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在任峰看来,借助AI这个高效工具,有望帮助他们实现从追赶到超越:“以前我们受制于基础研究,可能落后于欧美这些国家。现在有了AI的加持,可以让我们做一些原创性更强的项目。

目前,全球公司都在竞逐AI制药的新赛道。全球AI赋能的在研药物已超过100款,但至今还没有一款药物获批上市。

“目前AI制药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闭环,这样才能证明这条路径是走得通的。”任峰说。

为此,他和团队也在朝着这个获批上市这个终点线不断迈进。“如果我们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INS018_055能够实现从临床二期到临床三期阶段,我们就会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三期的AI设计药物。”任峰希望,在未来两三年内,实现第一款AI药物获批上市,从而打通行业闭环。

探索新技术赋能

如今,由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AI平台算法不仅服务于内部项目,也开放给其他公司使用,其中不乏一些全球制药巨头。

任峰透露,目前在全球排名前二十的制药企业中,有12家引入了他们的算法平台“我们做成了AI的软件,对外销售、授权许可。现在全球有几十家公司在使用我们的这种AI平台,来做自己的药物研发。”

目前,任峰和团队也在引入大语言模型,进一步完善优化平台的各项功能。

此外,团队也在探索引入量子计算技术。“量子计算速度很快,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研发效率。”任峰举例说,目前他们的AI平台进行一次运算,需要三天时间,而利用量子计算,可以把这个流程大大缩短。

“我们现在也在跟一些科研院所合作,未来希望用量子计算,来进一步赋能我们的药物研发。”任峰说。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系统工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策划推出《发力智能经济 对话智慧工匠》系列融媒访谈

今天下午1点-2点将对话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军先锋”、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任峰,上海数智融合“领军先锋”、上海药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许枞,敬请关注。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