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深圳两地发布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发展若干措施,加码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A股市场上,两地本土企业已在多领域发力。
来源:摄图网
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4月8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聚焦研发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推广应用、企业出海、人才与金融赋能、投资促进九大方面,提出32条具体措施,推动深圳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若干措施》对近年来涌现的“人工智能+”药械、生物制造、细胞与基因治疗、宠物药械、罕见病药、中医药、药械产品出海等新技术新赛道新业态,提出专项全链条支持举措。
全面激发创新策源活力方面,深圳提出将聚力提高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强化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初创项目,全面支持医药研发和引进,引导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提质,大力培育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和生物试剂研制。其中,明确提出,聚焦核酸药物、蛋白和多肽药物、细胞药物、微生物药物、小分子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等方向,引进或培育一批创新药成果;聚焦高端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体外诊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方向,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
加快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方面,支持药械企业对外出口;推动初创企业“借船出海”,支持初创药械企业通过跨境技术许可交易、跨境研发合作等方式出海发展;支持重点药械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开展跨境投融资并购,进行海外药械注册证申报,推动药械产品直接在海外上市。
北京更新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推出32条举措进一步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
这已是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策。2024年4月17日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实施成效显著。
2024年,全市临床试验的启动用时压缩至24.9周,实施罕见病药品“白名单”制度,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的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1500亿元;570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2024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元的城市。
2025版若干措施提出,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启动建设重点专病全自动智能化生物样本库、组织推动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使用、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15个、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建设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测评体系、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等多项工作任务。
扩大创新医药生产流通方面,政策鼓励创新医药本地化生产。支持企业从国外引进重大药械品种,推动创新药械品种产业化落地和规模化应用。推动医药制造数智化转型,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培育领航级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
两地本土A股企业多领域开花
A股市场上,北京、深圳两地的医疗器械企业已在多领域发力。
九强生物(300406.SZ)4月7日公告披露,公司收到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相关产品为雅培仪器封闭通道配套专用试剂,产品分别为无机磷测定试剂盒(磷钼酸盐法)、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
同日,九强生物披露在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了第一类医疗器械的备案,产品名称为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型号:GTA 6000、GW 9000),预期用于检测前/后样本的离心、冷藏,进行分析前后的处理及加工。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九强生物共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379项,涵盖生化、血凝、化学发光、血型及POCT等领域,新增专利19项。
新产业(300832.SZ)3月26日披露,公司73项产品获得了由欧盟公告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签发的IVDR CE认证,包括23项化学发光试剂、23项化学发光质控品,生化试剂、生化质控品、生化校准品各9项。截至目前,公司累计193项化学发光试剂产品、67项生化试剂产品获得IVDR CE认证。据悉,获得IVDR CE认证的产品已经具备进入欧盟市场的必要条件。
英诺特(688253.SH)将国际市场作为业务发展的第二引擎。公司以东南亚市场作为国际业务的切入点,并正加紧推进海外市场相关产品的临床、注册工作。其披露,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产品矩阵已初具规模,多个呼吸道系列产品已获得相关资质。
万东医疗(600055.SH)2024年研发投入达2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公司自主研发的血管介入治疗系统(DSA)产品成功入选国家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公司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共建“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聚焦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推动国产设备在复杂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迈瑞医疗(300760.SZ)披露,从POC应用、心血管应用、妇产应用到瑞影生态,公司全面布局了医学影像的AI智能应用。公司于2022年率先获得心脏超声人工智能及麻醉超声智能应用注册证,并于2024年7月再次成功获得产前超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证。
国科恒泰(301370.SZ)自主研发了信息系统核心运营模块,内外部信息平台信息能够实时交互,实现业务全程可视化与全程追溯。此外,公司针对医疗器械流通行业的痛点,探索运用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重点聚焦在医疗器械流通领域供应链上下游智能预测与分析、仓储智能拣选、手术智能配台、智能协同及决策等领域,寻求技术突破。
易瑞生物(300942.SZ)积极推行智能化战略,开发出的全自动化检测工作站能为客户提供系统化、数智化解决方案,能够保证检测的质量,并助力客户实现品质管控、溯源的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
乐普医疗(300003.SZ)通过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的方式投资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项目,为公司长期发展增加新引擎。公司参与投资设立苏州乐朴苏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该基金定位为医疗产业并购基金,主要投资于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相关产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