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赫折射中国制造最大悲哀?本土品牌不敢承认自己是国产货

康巴赫折射中国制造最大悲哀?本土品牌不敢承认自己是国产货
2020年08月27日 14:18 百佳互联网

二十年来,中国人一直没能真正摆脱"假洋鬼子"的围攻。

从2002年的香武仕音响,到2006年的欧典地板,再到2011年被央视曝光的达芬奇家具,一个个假洋货品牌被接连撕掉外皮,但仍有无数国产品牌前赴后继地把这层皮捡起来,继续穿在自己身上。

近日,《消费日报》官方媒体再次发声,批评当红流量明星李易峰所代言的锅具品牌德国康巴赫,其实是个"假洋品牌",消费者购买时需要注重"理性"、"擦亮眼睛"。

不论是李易峰官宣文案还是康巴赫的对外宣传中,都能明显看到"德国厨具品牌"、"德国品牌领导者"等概念,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德国品牌,但实际上康巴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产货。

在行业垂直领域颇有名望的自媒体"家电圈"指出,康巴赫品牌隶属于来自浙江的巴赫厨具有限公司,产品早在2012年就在中国上市,2013年才在德国注册商标,公司法人和专利技术也跟德国没什么关系。

为此,巴赫厨具有限公司还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处以罚款,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尽快消除影响,理由正是"使用德国厨具品牌等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违法行为"。

可以说,康巴赫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洋鬼子。最近这二十年来,中国消费者的面前总是不缺这种"冒充外国大牌"的国产货,但它们是怎么把自己变成"洋货"的呢?这里主要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就是像康巴赫这样,跑到国外注册一个商标,然后直接贴在产品上说是外国品牌;

第二种更复杂,直接在外国地区注册一个空头公司,再通过"官方合作"拿到授权,从而在国内卖货,最近大红大紫的元气森林就是一个典型。

当然,这两种途径也有高下之分。

像元气森林这样的,虽然形象包装上有点暧昧,但确实在日本注册了公司的,只能算是穿了一件马甲,被曝光了也就是名声难听一点,。

但像康巴赫这种没有"德国血统"却非说是"德国品牌",甚至还拿来当作核心卖点的,就很容易触到"欺骗消费者"的红线。这回,康巴赫先后遭监管部门罚款并被《消费日报》点名,就是最佳例证。

而且,"假洋货"为了让更容易博得消费者信任,也常常会找流量明星代言。李易峰这次在官宣文案中直接写上"德国康巴赫",算是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忙背书,事情曝光后自己的商业价值肯定也会受到点影响。

还有就是,互联网营销时代的种种手法、套路,也确实让这些"假洋货"编出来的品牌故事快速流传。像康巴赫,如果不是这回媒体大胆曝光,谁会知道它那些"德国高端锅具品牌"的高大上标签,都是纯粹的互联网概念营销包装,其实根本子虚乌有呢?

换另一个角度看,从品牌自身自发,如果产品质量的确够硬,其实,也真的不需要自我标榜是"外国制造"。如果为了追求短期销量就放弃品牌名誉,不仅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也是对"中国制造"的一种贬低。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