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一期结束:人多,但6张名片

广交会一期结束:人多,但6张名片
2024年10月22日 14:44 邦阅网

广交会一期在周末结束了。

参加的邦友们,你们战果如何?

据前线邦友发来的消息,相比135届春交会,136届秋交会人很多,老外也很多;明显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展馆的人气非常旺。

官方新闻给到的数据是广交会一期超13万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增长4.6%。

根据广交会信息,预注册买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75.7%,金砖国家占20%,经合组织成员国占17.7%,RCEP成员国占16.4%,中东国家占13.4%,欧美国家占12.5%。

现场情况一致,欧美的客户有,但不多。

南亚中东非洲居多,俄罗斯客户也来了不少。

136届一期的会场

展会是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映射。

和预期的一样,来的客户多是“一带一路”。

一位尼日利亚客商(据说是酋长),在首次逛广交会时,相中一辆新能源老爷车,当场数出 6000 美元将其买走。

住在赤岗的Olive看到,一早很多大巴就去附近的酒店接人去广交会。

看着人从众叕,她不禁发出感慨:“越多人,我就会觉得外贸的未来更有希望。”

不过,在老周眼里,秋交会的收获不如预期。

老周的136届广交会参展体验是没收到几张名片,最少的一天只有6张

现在的广交会的客户群对他们做技术的公司,拓新可能起不到太大作用。

作为维系老客户的渠道和平台似乎也不过关,老客户来了打打招呼但没有强烈的订单需求。

砸了十几万,单纯从投入产出比角度,老周说他们公司这次广交会是很难捞回本的。

后续,他们公司也会继续坚持品牌出海的计划,换个角度深耕市场。

其实,每届广交会都有各种“是否有效”的争论声音。

你说广交会有用没用,只能说见仁见智,看看是否自己的客户群体。

毕竟高中低价格产品都有人做,盈利模式不一样。

接受客户群体的变化

保住老客户的同时,也记得看看新方向。

有的人可能觉得亚非拉客户质量不是很高,但对于签单成交来说,客户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欧美国家为主的贸易市场已经走向下沉,“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盛。

未来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贸易状态仍将持续。

外贸市场已经开始转换,别再拿之前的眼光瞧不起客户了,不然等你瞧得起了,客户都被别人抢走了。

学会客户分级

客户没有好坏之分,但有等级之别。

优秀的外贸人不是死盯着一个大单不放,而是能够快速判断用户的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根据顾客的不同属性进行差异化的沟通和报价。

真正一带一路国家的大客户,是不会直接拿第一身份在展会上接洽的,而是以外贸公司名义出现,所以,单凭客户公司来评判购买意愿有时并不准确。

那怎么判断呢?

举个例子,一味砍技术细节的,都是其他公司来的工程师,到你那里闲扯的;一味问价格,不问其他别的细节的,都是同行来掏价的。

有的外贸新手直接被吓住了,真正来了客户也不敢报价了。

但沟通过程中发现是成交意向很高的客户,就开门见山地报价,直接杀到最佳价位,也许客户看后就成交了,你犹豫的过程里,客户不会找其他商家采购吗?

用专业度拿下客户

业务员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不仅是卖货,围绕这一目标做出具体行动。

主动问客户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需求?

向客户说明我能为他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先让客户觉得你和你的方案足够专业,才能带来后续的订单。

你卖的是产品而非噱头

明确一点:客户参加展会,看的是产品。

很多参展商一到展会就拉一堆人进展,有时候自家人就能把展位占满,又怎么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参展体验呢?

展位利用出格的噱头吸引人未免喧宾夺主,你卖的是产品不是人。

一味追求参展人员的数量,忽视了员工质量,导致很多参展员工连自己的产品性能、专业都不熟悉、不了解。面对客户的时候磕磕巴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客户还会等你吗?

人再多,服务不到位、产品本身不过关,客户也不会签单。

近几年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的人均GDP有明显提升,这说明国民购买力正在上升,这些地区的一些国家正在陆陆续续有能力购买中国产品,这就是好事。

关注新兴市场是持续并必然要做的事情。

136秋交会第二期,开展日就在明天(10.23)。

有参展的邦友们,好好表现,祝你们单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