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越限制,国产生态机会越多

西方越限制,国产生态机会越多
2025年01月07日 10:41 时光倒流二十年

来源:晨枫老苑

12月2日,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起了新一轮大规模出口管制,其中包括进一步加严对半导体制造设备、软件工具、存储芯片等物项的对华出口管制,并将136家中国实体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12月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先后对此发表声明,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选择采购美国芯片。

12月9日,我国监管部门因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而依法对其开展立案调查,英伟达的股价随之遭受重挫。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半导体产业的风云变幻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CPU等硬件设备国产化进程的关注。

西方对CPU的限制越来越严,给国产CPU留下了极大的空间。目前虽然从全世界的CPU行业整体市场来看,仍是英特尔和AMD两家“独大”,虽然通过规模效应实现了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但为了追求高利润,英特尔和AMD的产品标价仍显得相对高昂,这也给了市面上其他CPU制造商生存的利润基础。

此外,在“一带一路”市场上,中国基建项目和中国前沿科技产品的走出去,也正在为国产芯片发展带来更大的生态空间。

今年,国产CPU厂商飞腾与中国华电经过长期的联合研发工作,完成了国产DCS系统在兆瓦级发电机组的首次海外实装投运,国电南自基于飞腾嵌入式CPU和服务器CPU自主研制推出的“华电睿蓝”火电分散控制系统(DCS),在10月和12月分别于厄立特里亚的Beleza(贝拉扎)电站和Hirgigo(赫吉格)电站成功投运,实现海外能源项目的“一年双投”。

DCS与飞腾产品

为了了解和把握当前国产CPU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定位,评估国内CPU技术路线与产业生态发展,近日,观察者网邀请到飞腾公司副总经理张承义进行线上访谈,在采访中,他围绕国产CPU的市场、出海前景、相关生态和应用场景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以下是访谈内容:

观察者网:近年来的一个趋势是中国产品出海,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出海的进程也有所加速,从你们的角度来看,伴随中国产品出海,是否顺利?另外是跟几年之前相比,你们有没有感知到什么变化?你们怎么看待“一带一路”市场和欧美市场的前景?

张承义:飞腾不仅仅面向信创市场,我们之所以选择走兼容ARM的技术路线,是因为一直抱有“中国芯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愿景。在比较成熟的生态下面,具备走出国门的技术条件。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推进走出国门的进程,我们现在第一步做的就是——跟随我们的一些重大项目先走出去。未来,我们也会直接跟国外的一些整机合作伙伴,或者是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去完成相关的合作。目前,有些国外的整机厂商希望能够跟飞腾的产品达成直接合作,我们也在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飞腾已经具备了开始走出国门的一些基础条件。

最近我们内部也在探讨——哪种是更加符合我们现在发展阶段的方案?目前看来,主要还是依托我们国内的解决方案厂商,包括整机和大的集成商一起出海。从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这对飞腾而言是相对比较经济的一个方案。然后逐步地,如果我们在海外市场拓展到足够的空间,也不妨直接服务我们境外的一些合作伙伴。

观察者网:“一带一路”市场中,原先大家都是用西方的产品,比如英特尔和AMD的产品,现在飞腾的产品出海是不是就意味着给他们多了一个选择项?

张承义:是的。

观察者网:那从市场需求和飞腾的产能布局情况来说,你们打算怎么样去布局?

张承义:我们的产品谱系比较全面,CPU包括服务器、桌面、嵌入式三大谱系。这次用在电厂(中国华电的厄立特里亚项目)上的是我们嵌入式CPU的一个产品,现在我们的几个产品线都在同步发力,也都在快速迭代,在很多行业都有相关应用,三条线对于我们来说是“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从产能到布局上都是平衡的。

贝拉扎电场外景

观察者网:工业中普遍存在的规模效应,典型的就是需要有一定的量,才能够把成本做得更低,飞腾现在的市场需求是否支撑你们达到规模效应?

张承义:过去几年相对来说要平缓一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政府这方面的采购规模趋于稳定,但是在行业的发展还是有比较喜人的上升趋势,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斩获,截至2024年12月,飞腾CPU的总销量已突破1000万片。这对整个国产CPU行业而言,是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我认为未来会迎来一个更大的发展。国际上部分国家对于国内芯片行业的限制越来越强,形势越来越严峻,国产芯片可能会找到更多、更大的应用空间。

当然这也要求我们国产芯片厂商能够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应对市场爆发的需求。

观察者网:现在国内 CPU 的发展也有多条路线,包括飞腾和其他公司有的是走在不同的路线上,您怎么看待这种多路线发展的现状?又如何看待现在国内芯片产业的生态和前景?

张承义:我认为这是芯片发展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如果追溯历史,美国其实在处理器市场刚打开的时候也是“七国八制”。那个时候美国存在非常多的芯片厂商,可能比现在中国的芯片厂商还多,指令集也很多,中国现在只有3、4个指令集,而那个时候几乎每一家芯片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指令集,比如X86、Alpha、MIPS、Power指令集等等,比我们现在还要多,我认为这是一个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必然会发生的现象。随着市场的逐步收敛,技术路线也会收敛。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指令集只是一个接口和标准,很难说哪一个指令集更先进,基于这些指令集实现的CPU硬件设计的技术,其实才决定了产品的性能。每条技术路线具备推出高性能产品或者低功耗产品的潜力,这是不会有太大的差异的。

而大的差异,其实就是生态的差异。如果现有的用户或者开发者,在一个相对闭塞的技术路线,那必然会面临着用户缺失、应用场景缺失的问题,产品迭代速度就会随之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生态来支撑产品应用规模,产品的成熟度必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还是更看好生态相对成熟的路线,因为它毕竟是有一个用户的基础在这里。

那么对于现在生态不好的技术路线,最首要的工作必然是在生态上发力,构建应用场景,至少能先在个别的应用场景站稳脚跟,才能说去展望未来,扩展到更大的应用面。如果上来就是遍地开花,那必然会分散生态的力量。

我认为,未来国内的技术路线必然会在市场推动下逐步收敛。在市场爆发的当下,基本上也都能看出来,现在市场最大的两条路线其实就是ARM和X86,我认为对国内的信创产业,以及未来走出国门开拓市场,最有前景的还是这两条路线。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其他技术路线有生存空间,因为任何应用场景都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整个信创因为更倾向于通用产品,在这种通用场景下对生态的规模和投入的依赖是非常大的。

还有一些特定场景,对于生态基础没有太大的依赖,可以称为“短生态”或者叫“小生态”,只需要进行少量软硬件适配和移植。对于一些新生的技术路线,或者是现在生态基础仍比较薄弱的技术路线,在这些应用场景中间还是有生存空间的。

观察者网:如果说生态的话,鸿蒙的生态一开始是兼容安卓的,然后逐步会推鸿蒙原生,在我们之前跟鸿蒙的交流沟通当中,他们也认为,完全去复制一个安卓平台,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其实如果无论是追求自己的发展也好,还是追求全球的技术的发展也好,最终肯定是要超越原有的生态,新的东西才有意义,这样的情况与芯片的生态是否能做一个类比?

张承义:作为芯片厂商,对于鸿蒙生态的一些发展理念,我也非常认可。

飞腾也一直认为——我们不仅仅是替代,我们要构建的是“替代+升级”的生态,这才是有前景的生态。我们一定是面向产业发展,或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去实现“替代+升级”,我想这跟鸿蒙的发展理念也是一致的。

类比到芯片行业,我认为也是这样,个人互联网时代有PC,PC是Wintel架构,到了移动互联网,都是ARM架构。ARM在整个的移动的设备上面做了很多年,本来它就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借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ARM抓住了产业变革的机遇。后来随着ARM芯片的性能逐步提升,移动生态的逐步外溢,它慢慢地开始向服务器、桌面、边缘的设备开始扩展,其实就是典型的“替代+升级”的案例。

对于国产芯片来讲也一样,现在除了要替代,还要面向芯片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前景去做。现阶段ARM生态能够去融合端设备和服务器,打通云、边、端,打造比较繁荣信息系统新生态。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人工智能是现代信息系统发展的最主流的方向之一。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那么未来我们芯片的技术怎么样跟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我认为这是决定未来芯片行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大家都知道,NVIDIA是当前市值最高的(企业),它在AI芯片的驱动下,市值一直在创新高,就是抓住了AI发展的重要机遇。

飞腾与联想合作的AI产品量产纪念仪式

从芯片的角度,我们更希望是能够做到通算和智算的融合。现在我们更多讲的是,通算一个体系、智算一个体系,大家在系统级做协同。那么未来的国产芯片技术的发展,我认为一定是通算和智算的融合,一定要把智算跟通算的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占据未来的技术发展主动权。

观察者网:如果要往通算和智算融合发展的方向研发下一代产品,咱们怎么去分步走?

张承义:这是一个积累和水到渠成的过程。飞腾现在在通算领域,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设计经验以及生态的经验;在智算领域,我们也已经投入了一段时间。在新的方向上,我们也是几条路在同步推进,有服务器领域计算的路线和桌面领域计算的路线,我们会先推出针对不同场景的方案,再考虑推出比较有标志性的融合多种技术的产品。

观察者网:最近外部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近期四大协会,包括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声说国外的芯片在安全性上没有那么可靠,同时这两年信创在政策上对国产的芯片有加码,作为国产CPU行业的里面的代表,飞腾怎么看待现在的这种变化?又怎么看待现在国产芯片整个产业的发展现状?

张承义:我认为国际形势肯定是越来越严峻,对于国内芯片产业链的打压其实一直是在持续加强的,而且是越来越深入,到更先进的芯片领域,受到的打压也可能会越严重。

前段时间新的国际动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警醒,“国货当自强”,不仅体现在我们产品侧,也体现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去加大投入,去突破,才能支撑起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发展,一切都要靠自力更生。

我想,这些协会的发声,其实是大家对无底线打压的一个反击。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对于国产的产品现在有一定的信心,呼吁大家更多地采用国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是号召大家更多地开放自己的应用场景,更多地给国产芯片提供机会,让大家去快速迭代更新。因为芯片这样的产品如果不使用起来,永远不知道它的问题在哪里。只有用起来,而且成规模地用起来,才能发现产品的短板,然后推动产品去迭代更新,我想这应该是对国产芯片的利好,不管是政策也好,还是产业界也好,其实都开始给予国产芯片更多的包容和信心。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声明 官方网站

观察者网:关于飞腾未来芯片的前景、生态的前景,您刚才有提到用户端希望更多的场景被开放出来,那么对于客户来说,现在他们跟我们的叙事体系中是一起去讨论新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这方面多一些?还是说用户只是追求一个性价比,或者说寻求一个机械地执行信创规定的对象多一些?特别是对我们央国企来说。

张承义:我想这不是纯粹商业化的一个选择,首先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外部压力的影响,就像最近的一些事情,逼迫着你必须考虑替代性的方案,因为来自国际环境的限制存在,你不确定这种限制是否会进入到某个产业和行业的更深层次,任何一个行业都在考虑未来面临的困境。所以我认为这是在外部压力的推动下,大家都在做的选择。大家都在主动审视寻找自己的供应链里面有没有可能会被别人卡脖子的地方。

目前国产的芯片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说我们自主的产品、自主的元器件做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大家其实都在审视自己,我认为这是一个被动情况下的选择。

同时,大家也不希望是简单的、一对一的替换,更不希望替代导致落后,大家肯定还是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个具备相对更好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因为每一家企业它都是市场的一个主体,它的产品在用户侧也需要有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它在替代的同时,必然要考虑替代后的经济性,以及替代后市场的竞争力,我想这是企业更关注的一个因素。

对于政务来讲,好用、业务的平稳迁移,这是大家更关注的。对于行业的企业来讲,性价比,替代之后的性价比,以及替代后的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是不是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这是他们更关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产品定义阶段,就深入行业、走近用户,让用户提出他们需求的重要原因。

使用飞腾产品的华能水电系统

我们不是闭门造车,不是盲目揣测用户喜欢什么或者愿意用什么,在产品定义阶段,我们已经走到用户侧,走到应用侧,看一看用户接下来需要什么,未来需要什么,以了解和规划我们的芯片要去定义什么样的设计和功能。我认为国产芯片,尤其是像飞腾,现在已经具备了去回应用户对于未来应用需求的能力,只要用户提出来,我认为从我们的技术能力上,已经达到了可以定向地满足用户需求的阶段。

现在整个产业界,大家都是向着同一个方向在共同努力,整个产业链一起努力,不仅是集成电路的产业链,还有各个行业应用的产业链,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把国产芯片的生态做好,支撑我们更多的产业应用,也能抵御更多的风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