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可乐吗?”这可能是全球消费者最日常的问题之一。但在2025年的春天,这个问题的答案背后,正上演着一场因关税政策引发的商战大戏——可口可乐偷着乐,百事可乐却哭晕在爱尔兰的浓缩液工厂里。
在商业世界的风云变幻中,一场看似不起眼的关税风波,却在饮料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让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这对老对手的命运轨迹在这特殊的时期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
风云突变:关税政策的意外冲击
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多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落地,饮料行业逐渐感受到了寒意。此次关税大网,将饮料浓缩液也纳入其中,而这对于依赖进口浓缩液的饮料巨头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始料未及的考验。
饮料浓缩液虽不为大众熟知,却在碳酸饮料的生产流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如同饮料的灵魂所在,品牌方精心调配出浓缩液,再将其分销至装瓶商进行灌装,最终形成消费者喜爱的瓶瓶罐罐里的饮品。百事可乐,这个在全球市场上与可口可乐你追我赶多年的巨头,却因自身核心原料浓缩液的供应布局,陷入了困境。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出于税收优化等多方面考量,百事可乐逐步将浓缩液生产的重心转移到了爱尔兰。如今,供应美国市场的几乎所有百事浓缩液,皆产自这片欧洲土地。然而,新关税政策一出,这些从爱尔兰远渡重洋而来的浓缩液,瞬间被贴上了 10% 额外税负的标签,这让百事可乐在成本控制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利润空间被无情地挤压。
可口可乐的本土优势:历史布局的意外红利
百事可乐在爱尔兰的布局,本是基于商业算计的精心谋划,可这关税一来,优势瞬间化为劣势,而成百事可乐鲜明对比的,是可口可乐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
可口可乐虽在爱尔兰也设有浓缩糖浆生产基地,服务于全球市场,但与众不同的是,其为美国本土市场生产的浓缩糖浆,主要源自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以及美国领土波多黎各。这种本土化的生产布局,恰似为应对如今的关税风波埋下的伏笔,使得可口可乐在这场贸易政策变革中,能够相对从容地规避关税冲击,继续以较为稳定的价格和利润空间,维持着在美国市场的日常运营。
这背后,是可口可乐几十年来在供应链布局上的深思熟虑与稳健决策,未曾料想在这关键时刻,成为了其巩固市场优势、让竞争对手百事可乐陷入被动局面的关键因素。
百事可乐的应对抉择:困局中的艰难探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关税困境,百事可乐并非毫无反应。其在得克萨斯州、新加坡和乌拉圭等地的生产能力,成为了应对当前危机的潜在王牌。然而,调整供应链布局并非一蹴而就之事,这涉及到生产设施的重新调配、人员安置、物流体系的重塑等众多复杂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新的连锁反应。
百事可乐目前尚未明确披露是否将调整布局来应对新政,也未对是否因关税上调终端售价做出回应。但从商业逻辑而言,无论是选择默默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还是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背后都伴随着销量波动、市场份额变化等风险。在这场困局中,百事可乐的每一步抉择都如履薄冰,每一步都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行业启示:全球化浪潮中的供应链之思
这一事件,宛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全球化浪潮下企业供应链布局的机遇与风险。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这对饮料巨头的不同境遇,为全球众多企业敲响了警钟。
在过去,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使企业得以整合全球资源,实现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等多重目标,但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转变,凸显出过度依赖单一海外生产基地所隐藏的脆弱性。企业在追求全球化红利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构建更具弹性的供应链体系,平衡本土与海外的生产布局,如此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同时,这也引发对商业竞争格局的重新审视。可口可乐在这场关税风波中的相对优势,或将进一步巩固其在美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地位;而百事可乐的困境,能否成为其变革创新的契机,又将如何重塑饮料行业未来的竞争态势,值得持续关注。
可口可乐笑了,百事可乐哭了,这背后是关税政策这只 “无形之手”,搅动着饮料行业的一池春水;是企业战略布局在现实考验下的高下立现;更是全球化时代下,商业世界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真实写照。而未来,这场风波又将如何演变,唯有时间能给出最终答案,但其带来的启示,将长久地烙印在商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