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劳模工匠作为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正是先进生产力的有力推动者和践行者。
“五一”前夕,长宁区举办了一场“劳模工匠共话新质生产力座谈会”,首批长宁“百名工匠”发布,包含长宁区自2020年以来,在数字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10多个领域挖掘出的100位优秀的行业代表。他们之中不少人都来自大虹桥或“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科技企业,“新质生产力”恰恰是每日与他们为伴的重要工作内涵。
国产替代,自主研发
“近年来,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等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发展,背后都离不开智能传感器的支撑。”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郭慧芳此次入选“长宁工匠”,她带领团队专注高质量传感器产品的设计、制造、增值应用与服务等环节,是“服务科技企业的企业”。
然而,尽管智能传感器看上去很前沿,却是一个需要长期技术沉淀、厚积薄发的高科技产业。
“企业在不断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但我们也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发展是高质量的,企业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郭慧芳提到,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发展,部分科技领域的产业预期将出现爆发式的需求增长。在此趋势下,国产替代的重要性越发突出。
“如何加快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矽睿科技已申请了百余项国内外专利,将创新知识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顺利完成了国产替代,目前在智能传感器市场的份额已达到50%以上。企业的“单芯片集成磁传感器”系列产品还荣获了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颁发的“IC创新”成果产业化奖。
航空互联是为飞机实现空中网络连接的重要技术,不仅能为乘客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还能为航空公司、机场管理、空中交通控制等提供实时数据传输和智能决策支持。
作为专注航空互联技术的企业,空地互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长宁工匠”得主易斌提到,企业在运营中发现,产业链合作伙伴正面临海外厂商的制衡。
“为此,我们组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航空互联实验室,深入研究卫星、机载天线、航电系统等的解决方案,同步探索国内窄体机硬件改装与软件开发方案,甄选出具备国产自主研发能力的航空互联产业合作伙伴,努力打破现有航空互联技术存在的‘卡脖子’局面。”易斌说,技术积累是创新的基础,科技企业更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推动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掌握更多话语权。
工匠精神,追求极致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不同凡响。’”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长宁工匠”吴波说,科技企业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从0到1”的产品创新,更体现在让越来越多的新质生产力走出去,“被看见、被认可。”
2019年,吴波加入西井科技团队,深耕智慧港口,负责带队研发可视化、数字化的软件业务平台,随后又走向更广阔的集装箱大物流领域,“从零开始”拓展新的陆、空、工厂等各类场景解决方案的设计。
也正是这一年,吴波团队得知,天津港要建设一个完全无磁钉导引的全自动化码头。在将近一年的技术甄选中,吴波作为西井的技术牵头人,带领团队扎根天津港,集中攻克了几十个当时在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技术难点完成开发,经历了无数次的测试、上线、迭代、再测试、再上线的过程。
最终,2021年10月,西井科技作为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的“车队管理系统+无人驾驶”参建单位,与其他合作方共同助力天津港打造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上海硅巷科创街区
从事节能降碳工作的上海腾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长宁工匠”张皓,日常工作聚焦虚拟电厂的应用研发与推广。何谓“虚拟电厂”?“就是一个以数据为燃料、以互联网为厂房的数字化系统平台。”张皓介绍,以一座大厦为例,用电高峰期,虚拟发电厂控制系统只需对大厦中央空调的预设温度、风机转速、送风量等参数进行柔性调节,就能为电网“减负”,释放超过100千瓦的电力。如果同时管控几百座大厦,就有望释放几万千瓦的电力。
“虚拟电厂就是通过这样的智能调度聚沙成塔,实时调整电力资源的供需平衡,等同于发挥了一个传统电厂的作用。”张皓说。然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易事,需要更多人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掌握新本领。
对此,张皓表示,国企工作者更应该主动作为,不断通过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微创新、微改进,寻找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同时,还应秉承开放的理念,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围绕国企拥有的丰富场景资源,引入产业链上的创新合作伙伴,开放合作、精诚协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优质载体和更好环境。
创新之道,关键是人
上海赛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何志颖从事干细胞研究多年,此次获评“长宁工匠”,在他看来这一荣誉不单属于他个人。“开展细胞新药研究,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我们已经建立了干细胞从基础到转化的研究团队,包括近50位博士后、博士和研究生,目前正在积极推动4个干细胞产品、3个免疫细胞产品的成药管线研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首席技师吴文巍也提到了人才的关键作用。他表示,一线工匠具备四大特征,即扎实的一线案例基础、多年的行业积累、高水平的技能支撑、精准的市场痛点捕捉,他们的奇思妙想都非常有价值。
“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一大批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复合型劳动者,也需要能够基于岗位创新,有志向、接地气、会发明、高能级的新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长宁吸引高水平人才助力区域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易斌表示,接下来企业将持续探索和应用各类新技术,包括更高通信容量的同步轨道卫星、更好的中轨低轨星链技术、6G通信标准、航空物联网、云计算等。而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如何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成为企业的一大挑战,因而需要更多年轻工匠一起,把对技术的热爱与追求突破的精神传承下去。
郭慧芳也提到了“创新之道,关键是人”。她表示,传感器芯片制造过程涉及的工艺、材料、仪器设备等各方面的知识庞大繁杂,需要数学、化学、物理等各领域的拔尖人才,还要求人才具备主动学习新知识、新工具的能力,“尤其要具备长期专注解决问题的工匠精神。”眼下,矽睿科技正立足“上海硅巷”,通过“传帮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从技术底层发力,踏踏实实地攻破每项技术,磨砺工匠精神。
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表示,在全力对接服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长宁正充分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此,长宁将一如既往为企业和人才的创新创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良好的环境,工会工作将立足自身职能,关注和研究企业组织形态、产业形态、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找准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领和带动更广大的职工群众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