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智库以多年积累的顶级专家资源,精选推荐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重量级专家,2025已开放合作邀约。如有大会发言、企业内训、代言背书等需求,请联系他山石智库。
【如需邀请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或其他领域专家 请联系他山石智库】
Jeffrey Ullman:“我已经过时了!”83岁图灵奖大师、龙书作者在大模型时代的技术焦虑:新技术越来越难以适应
【导语】当83岁的斯坦福荣誉教授、"龙书"作者、数据库理论奠基人Jeffrey Ullman在镜头前坦言"技术是年轻人的游戏",这位曾定义计算机科学标准的宗师级人物,正在AI浪潮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坐标。他的困惑与思考,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技术革命的独特脉动。
从"龙书"到AI浪潮:跨越半个世纪的计算机革命
在计算机科学界,Ullman的名字始终与编译器的"圣经"——《龙书》紧密相连。这位笑称"封面上的龙吸引无数物理系天才转行计算机"的学者坦言,如今的编译器研究早已不再是他熟悉的模样。"1977年我们编写前三版时,根本不会考虑并行计算,就像现在没人会为8核处理器大惊小怪。"
当被问及职业生涯最大转折,Ullman将目光投向软件工程的范式转移:"从机器语言到Fortran的跨越,远不及大模型直接生成代码带来的震撼。我们正经历从'算法为王'到'算法+数据'的质变,就像当年没人预见到万维网会彻底改写信息高速公路的蓝图。"
教育自动化困境:技术赋能与教师角色的再思考
谈起自己创办的在线教育平台Gradiance,Ullman展现出技术乐观主义者的另一面。"我们试图用选择题引导解题思路,但发现95%的学生仍需真人指导。"这位见证MOOC(慕课)兴衰的学者犀利指出:"当汽车厂用机器人替代工人时,没人询问装配工的意见;但当技术试图进入课堂,每位教师都有权拒绝。"
在Ullman看来,教育自动化的真正价值在于解放教师生产力:"就像教科书曾标准化课程大纲,AI可以承担更多基础教学,但永远替代不了教师在关键时刻的个性化点拨。"
人机交互的代际鸿沟:当五岁孙女比爷爷更懂科技
谈及技术适应难题,Ullman分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家庭场景:五岁孙女在平板电脑上躲避广告的操作技巧,竟让这位图灵奖得主自叹弗如。"HCI(人机交互)领域至今没有解决老年人适配方案,开发者似乎默认用户都是数字原住民。"
这种代际鸿沟在技术实践中愈发明显:年轻工程师习惯用YouTube视频学习新技术,而老派学者依然执着于文本教程;车载系统对年轻人是即插即用的便利,对老者却成了需要研读500页说明书的难题。
技术预言家的困惑:谁都没预测到万维网的崛起
作为计算机科学活的编年史,Ullman提醒我们敬畏技术发展的不可预测性:"1992年300位专家讨论信息高速公路时,无人提及已在瑞士诞生的万维网;DEC创始人曾质疑'谁会在桌上放电脑',如今人手数台智能设备。"
面对量子计算与通用人工智能的争议,这位耄耋学者保持审慎乐观:"量子通信或许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实现,但破解RSA加密的量子计算机?就像当年我们看不懂'://'符号的意义,未来总会给世界新的惊喜。"
【结语】站在AI革命的临界点,Ullman的坦诚恰似一剂清醒剂:当五岁孩童比图灵奖得主更擅长操作智能设备,当提示工程成为大学新课标,技术迭代正在重塑每个行业的知识图谱。这位穿越半个世纪技术周期的老人,用他的困惑与洞察提醒我们:在科技洪流中,既要保持冲锋的勇气,也需留存反思的智慧。
大会发言/企业内训/代言背书
他山石智库 2015 年来商业合作数百位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藤校牛剑院长教授、世界500强领导者、联合国高层及 openai 创始人等人工智能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及《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世界首富马斯克母亲梅耶·马斯克等。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政府举办的国际化论坛、峰会提供演讲嘉宾;为阿里、腾讯、字节、百度等公司大会提供演讲嘉宾,并运营诺贝尔奖专家领衔的品牌代言背书和海外传播。他山石智库还应用独一无二资源,送数百位中国学子去美国常青藤及前三十大学,英国牛津,剑桥等名校留学。创始团队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新、清华、麻省理工。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