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清华人丨 应圣钢:稳扎稳打,勇踏量子征途

创业清华人丨 应圣钢:稳扎稳打,勇踏量子征途
2024年08月31日 21:30 数据派THU

本文3454字,建议阅读6分

本文介绍了AI大数据领域应圣钢校友的创业故事,为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创业清华人]系列第43期。

应圣钢,清华物理本科+计算机博士,创立弧光量子,深耕量子计算机软件,打造类C++编程工具,助力高效量子计算。2023年获得第八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AI大数据全球总决赛天使组第一名,本赛事由清华校友总会AI大数据专委会承办。

应圣钢

 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计算机系博士校友

去年底,第八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总颁奖典礼上弧光量子获得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全球总决赛天使组一等奖。今年,又在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登上了大数据与云计算领域的TOP10榜单。这家由清华大学校友应圣钢担任创始人兼董事长的软件技术公司,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向量子时代的“中国微软”迈出了一步步坚实步伐。

01

“我找到了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的领域”

应圣钢对当年的求学之路及种种细节记忆清晰。2006年,他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在大三分班时选择了基科应用班级,与计算机科学开始有了交集。在免试推荐研究生阶段,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然而,具体选择什么方向却让应圣钢纠结起来。有时,就是一眼之缘。

在浏览官网导师介绍时,应圣钢看到了一位同姓导师——这个姓氏并不多见,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真诚“领他入门”的导师。应圣钢颇为感念,他的导师是国际上第一批涉足量子程序理论领域研究的先驱者,至今课题组在量子程序理论方面已有十几年的积累,而在整个量子计算相关领域更是拥有二十年的经验。这种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不仅为他自己提供了深厚的学术背景,也为师兄弟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资源。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圣钢专注于量子程序相关理论研究,在良好学术氛围的团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时间转眼来到2015年。彼时,应圣钢博士毕业,却正赶上了量子计算领域的低谷期,理论上没有太多的重大突破,实验进展又较为缓慢,整个领域陷入了相对低谷期。

那时候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走上创业的道路。”应圣钢有些感慨。在跨过三年的海外博士后研究、回到国内在研究所工作后,他的想法开始有了松动。“在2019年前后,整个投资环境比较有利。看到这样的环境,尤其是考虑到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也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加入创业大军。”

应圣钢一点点细算。一方面,软件工具类的创新工作难以在论文中充分展现,以论文为主的评价体系使得软件工具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推着他寻求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开发和应用量子计算机所需的各类软件工具,让“创新之花”更好结出“发展之果”。

与此同时,应圣钢也嗅到了量子计算领域不断发展带来的新动向:他判断,随着量子计算领域的不断发展,从理论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过渡需要更多的团队合作和更大的团队规模,如果可以顺利成立公司组建团队,就有机会通过建立完整的工程团队来支持量子计算产业的发展。

一切在机缘巧合中顺理成章地进行着。应圣钢决定以公司的形式开展软件研发和应用工作,“我们相信,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和产业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为我们自身带来更好的机会与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弧光量子而言,时间开始了。

02

“我们慢慢探索出了一条道路”

事非经过不知难。公司肇始,找对路子是关键。创业的应圣钢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学业时,只不过这一次的方向选择,更需慎重。回想当年,创业项目的运营和管理曾一度让团队犯了“老大难”,用应圣钢的话来形容,就是“磕磕绊绊、走了不少弯路”。“我们当时有一个大方向,要做量子软件。其中有些核心技术,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但其它的要做哪些、具体怎么做、做出个什么样的东西来,一开始大家心里也没底。”

山在前方,但要让一群全新的探险者找到登顶的路,需要时间,也更见定力。“在当时环境下,很多投资商的意见带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他们更倾向于互联网式的快速融资和扩张模式,但我们深知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我们的长期项目。”到达了岔路口,该往哪走?“我想我们的产业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稳步发展,而不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追求短期的盲目扩张。”应圣钢的答案很是坚定。

经过内部频繁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弧光量子最终确定了以稳步发展、技术积累为主的发展道路。“我们慢慢探索出了一条道路,这意味着我们将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积累,而不是盲目追求融资。”应圣钢说。

踏踏实实,坚持走自己的路,似乎是源于清华的创业者的一贯底色,这在应圣钢的身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成立之初,弧光量子没有仅依靠讲宏大故事来吸引投资、走上资本运作的道路,而是选择专注于基础研发,并努力与国内硬件团队进行对接。

长远、实际需求,这两个关键词,应圣钢总是挂在嘴边,也是弧光量子站稳脚跟的“金钥匙”。谈到弧光量子的方法论,应圣钢的回答简练而明晰。“我们会关注那些我们认为长远来看一直都会有需求的项目,这或是基于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判断,或是基于自身的技术或资源优势。而如果客户的需求与我们的能力匹配,并且具有市场前景,我们也会积极投入。当然,在项目的选择上,我们也会考虑成本因素,对于那些必然需要但成本相对较低的项目,我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

回望此前走过的创业之路,应圣钢的表情里,有欣慰,也有感怀。过去的几年里,弧光量子逐渐从初创走向正规,作为创始人的他也经历了不同的工作强度和压力状态,伴随着起步关键期的各项繁琐事务带来的常态化熬夜,加之彼时刚成为“新手父亲”,兼顾事业与家庭、身体与精力,是对创业者身心状态的双重考验。

成长总会留下脚印。现在的弧光量子,可以算得上是小有所成。“我们的软件主要面向量子计算机的基础软件与应用软件,开发了类似于现有C++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等的软件工具,以帮助用户更高效地操作量子计算机。同时,我们也提供了一系列与芯片设计相关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旨在帮助硬件工程师进行芯片设计和优化,提升芯片性能。”

总结来说,就是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弥补和完善自身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寻找和发掘新的行业缺口,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03

“量子软件,志在未来”

作为当下讨论的“热词”,最近几年,“量子计算”这片公认的蓝海在大众眼里并不陌生。深耕领域多年的应圣钢,对量子计算的社会化发展也颇有自己的心得。

对于量子计算的应用来说,更近的落地场景可能是在科学计算等专业领域,比如超级计算机所擅长的各种专业计算任务。这些应用通常针对特定领域的专业人员,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它们会逐渐向更广泛的公众用户延伸。具体到日常应用中,比如人们在进行网络搜索或数据库查询时,就可以使用量子搜索方法。这些方法将能够更快地处理大量数据,提供更准确和高效的结果。

顺势而为不难,难的是借势而兴、乘势而上。作为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应圣钢的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在经典计算时代,不少工业软件开发的核心技术至今被人卡着“脖子”,到了量子计算时代,不该再重蹈覆辙。

“从长远来看,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仅仅追求资本运作和快速扩张,而忽略了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那么最终可能无法为国家作出真正的贡献。”在应圣钢看来,弧光量子的目标在于利用技术和产品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国家发展作出创业者的一份贡献。

这是一种必须扛下的担当,也是推脱不了的责任。在创业过程中,应圣钢始终秉持着一份使命感和责任心,他数次提及,创业者需要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员工负责,更要考虑国家需求

对此应圣钢颇为自豪——弧光量子的团队成员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提升和创造价值的欲望,他们不满足于仅仅完成手头的任务,而是会思考如何将这个项目或产品做得更大、更广泛,甚至更高层次地应用到国家和社会的各领域中。

这种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既是公司年轻、富有活力的体现,也是当代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矢志技术报国的生动印记。

弧光量子荣誉墙

行业“快发展”,创业却也要讲“慢功夫”。应圣钢的身上,总是带着让人感到安心踏实的定力和耐心。“当前,在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所有行业和企业都面临着比之前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发展战略是稳步发展,不急于扩张。”

接下来,弧光量子将继续专注于技术研发,并与国内硬件团队紧密合作,扩大“朋友圈”,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并与国内外各种技术路线进行对接,完善整个生态系统。

量子软件,志在未来”。应圣钢满怀期待,也信心十足。

弧光量子代表赵立祥(左)在第八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总颁奖典礼上领取一等奖表彰

作者丨朱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