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浅谈第二期 | 浅谈XR内容发展的探索与趋势

圆桌浅谈第二期 | 浅谈XR内容发展的探索与趋势
2021年04月12日 20:58 VR陀螺

去年11月MAD Gaze推出了首期【圆桌浅谈】栏目,邀请了三位在XR领域各有建树的资深从业人员,聊聊XR在产业发展中的现状,共同探讨行业前景。

栏目一经推出便受到圈内热议,作为集软硬件+平台为一体的AR生态圈综合品牌,MAD Gaze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从XR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面向给到XR从业者或者市场观望者一些启发,共同见证XR从启航到蓬勃的一段旅程。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数字内容平台Steam VR头显连接数与占比再创新高,预计数量已近300万台!这无疑给XR圈注入了强心剂。在XR从研发到终端市场应用的路径中,内容与硬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优质内容促进硬件设备升级,硬件技术提升激发优质内容创作,而最终能使XR走入消费者终端的,必然是内容应用的百花齐放及XR生态圈整体的协同发展。

本期MAD Gaze盛邀三位国内XR内容和交互领域的大咖,浅谈XR领域有关内容和交互的热议话题,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启迪。

圆桌浅谈

FORUM2

浅谈XR内容发展的探索与趋势

嘉宾介绍

张天夫

成都弥知科技

创始人兼CEO

何崇瑀

赛博盒子科技创始人

NikkMitchell

杭州西顾视频科技

CEO/电影制作人

张天夫

成都弥知科技创始人兼CEO

近10年计算机视觉技术研发行业经验

专注小程序AR与WebAR算法研发

在微信小程序平台打造出多种高难度AR算法引擎,支持实时的人脸跟踪、AR试鞋、实物AR跟踪等多种场景,实现一套弥知AR引擎,支持多重算法能力,赋能各行业与AR结合的万千交互场景。2020年为品牌ROI实现过亿转化。

何崇瑀

四川赛博盒子科技CEO

创意与技术负责人

2016年受邀进入意大利国家实验室,参与将AR/VR和高精度3D扫描技术融合,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工作。

成立Cy box AR&VR Lab S.R.L实体新技术公司,进行XR内容制作与交互设计技术研究受法拉利、莫兰迪、意大利博物馆协会及ARMANI等品牌认可,统筹多个国内外XR应用项目。

NikkMitchell

杭州西顾视频科技创始人兼CEO

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十几年,出生于肯尼亚的加拿大人

在中国推出第一个虚拟现实网站(oculus-china.com)于2014年被Facebook收购。

作为FXG(西顾科技)CEO,Nikk正在建设一个未来集科技与艺术为一体的公司,专注高质量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和内容创作,为中国和国际世界架起跨越鸿沟的桥梁。

01

最近两年AR/MR的发展普遍被市场看好, 有哪些行业目前比较适合AR交互场景应用?并且已形成主流的AR解决方案?

近两年流行的AR交互场景很多,但是我更关注为品牌和消费者都能带来较强价值的应用,比如近期的小程序AR戒指试戴,AR试鞋,这类品牌价值较高,但是也因单价较高在解决方案使用客户量上不会有指数式爆发,而像Kivicube小程序AR插件这类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了主要的小程序AR接入方式,上线半年已有近千个小程序主动接入。免费开放平台、配套编辑器内容制作方便且还支持编程开发、结合各种场景需求量广,成为主流AR解决方案指日可待。

张天夫

何崇瑀

目前比较适合AR的交互场景有许多。教育、游戏、展览、旅游等等,都是AR适合应用的场景;但是国内至今没有一款成熟的产品教育过市场,要去突破这样的市场还需要一个过程。至于解决方案,个人觉得在展览展示上应该会最早形成;毕竟AR的拓展、链接功能是展览展示的硬性需求。

近两年,AR主要还是应用于ToB模式中,还没触及到真正核心的ToC用途,但是如果AR技术往ToC这一块开始发力,一些企业培训之类的应用会是需求很大的方向之一。

Nikk

02

老师们认为目前优秀的AR交互设计的实现需要什么样的硬件设备支持?

张天夫

我个人认为优秀的场景一定要建立在易传播的平台上,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参与体验AR的交互,而目前手机毕竟是主流设备,因此小程序和WebAR绝对是首选。而WebAR又具备很好的跨平台能力,支持移动端、PC端、眼镜端的跨平台体验,是目前最佳的AR承载方式。很有可能成为移动设备过渡到AR眼镜设备阶段的重要内容支持平台。

手机、眼镜。AR中真正需要的是犹如MR眼镜的产品,但是眼镜的本身技术还需要一定时间发展;手机就成为如今唯一普遍使用的硬件了,而在特定环境下搭配感应投影、交互屏幕等外置交互设备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何崇瑀

Nikk

我觉得AR眼镜的重量、视场角都可以参照太阳眼镜,这是AR硬件的一个需求,要达到这样的硬件水平主要靠云服务,所有的数据要用云计算,一切放在云上,Input是陀螺和麦克风,Output是屏幕加电池,这样才可以制造出理想的AR硬件。

03

近年来随着5G技术广泛商用化,三位在各自XR内容开发领域遇到过哪些开发瓶颈?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在5G+XR新的探索和尝试吗?

5G的确极快的加速了边缘计算的处理速度与大场景大模型的下载速度。过去我们商用WebAR案例为了让体验更好,模型动画内容一般控制在20M左右,但是5G来了,2GB的内容也可轻松驾驭。

我们上个月有个在IFS布展的项目,需要做复杂的AI计算处理,但是通过我们部署5G网络与边缘计算服务器后,现在人流拥挤的成都春熙路IFS也可以有非常流畅顺滑的AR互动体验。

张天夫

何崇瑀

其实谈不上瓶颈吧,毕竟尝试也是刚开始,只存在能否攻克上。在5G上我个人更看重在互联远程监控与协助上的应用;我与大多数同行不太一样,我不只看好数据的大量传输上。我更看重在工业和特殊行业的信号反馈速度,以达到真正的即时远程协助与远程监督的运用。

我刚说的可能是5G未来的应用,把所有计算过程都放在云上,但是现在5G的状态还不够快也不够稳定,所以肯定不能把所有计算都放在云上面,不过这个肯定是未来5G到6G的发展方向。目前5G和AR结合的应用不是特别多,但是VR有很多。像我们也做VR视频内容,在线播放和直播特别需要5G,这是5G需求面较广的大方向。

Nikk

04

目前中国的XR内容开发方面整体处于什么发展阶段?Facebook、微软、苹果等巨头在XR软硬件及应用领域的加速布局,对国内XR企业造成什么机遇和冲击?对此你们有什么建议?

张天夫

目前全球的XR内容开发其实都是起步阶段,谁有更多优质内容,未来谁就是赢家,就像一个Pokemon GO便能让一家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一样。巨头们的布局绝对对行业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毕竟优秀的硬件体验、丰富的内容平台、良好的生态环境,都不是创业公司或小独角兽企业有勇气砸出来的。巨头的布局的确可以撼起巨浪,能浪起来的便是机遇,被浪拍死的便成了冲击。

如今还是处于一个启蒙定位阶段,VR、AR、MR这些技术概念在行业内还是一个较为混乱的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定性定位。之后才是行业使用,场景运用等过程。其实大厂的布局对国内是一个机遇。首先在市场教育上大大降低了成本,其次在可能运用的领域会有很大的突破,再来让资本更聚焦产业发展。这些都是利大于弊的事情,而我更看中的就是本行业的规范与优劣的界定。至于建议可能谈不上,担忧到是有。现在很担忧资本对开发内容与硬件设备的投资倾向不合理,千万不要出现之前VR市场的过度关注硬件投资,出现硬件设备没内容的尴尬局面。

何崇瑀

Nikk

XR的发展未来肯定与这些大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像Oculus在国内虽然没法用,但他们做出了一款优秀的一体机,我们也能看到国外市场的ToC端已经开始盈利了,这是国内企业的一个目标,国内应该学习国外的硬件和内容开发。当国内的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公司资本、创意和生产流线等开始运营起来,就会变成国外向国内学习。像无人机DJI,他们是中国公司,也是目前全球最好的无人机产品。技术好,设计也好。回到VR市场,VR那么大,肯定也会有中国公司能与DJI一样也做得那么好。

05

在全球格局来看,中国及北美是目前最主要两个在XR硬件深耕的区域,在全球硬件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们怎么看待这个趋势呢?

使用场景需求多、投资环境资金好,产业链齐全与丰富,便是培育XR发展的温室。存在即合理。

张天夫

何崇瑀

国内多是解决 “看”这个需求,北美更多的是“功能”这个点。我觉得不冲突吧,各自发展优势领域,成熟后自然相互弥补。

我觉得都一样,都是在往ToC的方向发展,国内和国外的未来重点是放在ToC,然后短期内也会产生很多ToB、ToG的应用,但是在这个方面国外已经有很好的ToC案例和市场,而国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展。

Nikk

06

各位对MAD Gaze的MR智能眼镜及构建的智能生态系统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未来是否有合作空间?

张天夫

对每一位一直坚持自己最初梦想的伙伴以respect,立大业不易,未来挑战不止,生态的创建最为艰难。首先必须要打造有助于开发者、创意者、营销者方便使用的平台型工具。然后便是深耕行业垂直刚需应用,不断去丰富素材内容(2D/3D都很重要)、不停制作场景模板。抓刚需是核心,痒点毫无意义,痛点才是关键。

现在MR眼镜的头部是微软的Hololens2,但是Hololens2 既有量产不足问题,也有待机时间不足等很多问题。而它的交互与感应等功能已经非常前沿了,国内的眼镜短时间没有办法匹敌。MAD Gaze能不能针对Hololens2做出一款带SLAM的联机观看眼镜,并且兼具绝对价格优势,连接佩戴简单,连接网络无延迟,画面清晰,透光好等特点。让它成为hololens2的联机观看设备,比如:一台Hololens能匹配十台甚至几十台的观看共联。这样在教育、展览等应用场景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至于合作空间我们正在进行。

何崇瑀

Nikk

我自己很喜欢MAD Gaze,AR眼镜就是要这么轻这么酷,希望MAD Gaze日后新的产品越来越轻,功能越来越好。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进入ToC的市场的时候,肯定会是从硬件向内容应用发展,硬件非常重要,很看好MAD Gaze今后的发展。

经过与三位大咖的交流,不难看出三位大咖在对行业内容的发展认知度上大体相同,这也是目前XR在内容与交互方面的现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硬件还是软件内容,所有XR相关企业都在铆足劲在行业里往纵深发展。大资本与大企业固然在研发投入与市场规模上能获得先天优势,但无数在XR产业链赛道深耕的普通企业也可以通过垂直细分的市场洞见,一步步获得ToB、ToC市场的青睐,待全球XR扬帆号角响起,搭上5G/6G的东风,一齐引领数字时代的新革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