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富士康!年营收超4395亿,已变为一家大数据公司

可怕的富士康!年营收超4395亿,已变为一家大数据公司
2022年03月16日 09:09 一波说传承有道

可怕的富士康,赚钱的战略变了!富士康工业富联总经理郑弘孟说了,工业富联已是大数据公司,未来将聚焦三大驱动。

一年营收超4395亿,净利润200亿,富士康缴出亮丽成绩单,营收、获利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赚钱战略变了,富士康是家大数据公司

工业富联

3月15日,鸿海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富联”)公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在全球疫情反复、缺“芯”缺料等环境因素下,公司营运逆势成长,营收、获利均双双创历史新高。

工业富联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95.57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77.71亿元,同比增长1.8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0.10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25.79亿元,年增长14.80%。

工业富联在年度业绩快报中分析了业绩及获利大跃进的原因,受益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业富联在“数据驱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实现了对数字经济产业五大类范围的全覆盖,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在云及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5G及网络通讯设备、智能手机及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在产品、技术以及全球市占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由于富士康业绩报喜,且获利表现再创新高,从而吸引了市场关注。包括大和证券、国金证券均给予公司“买入”评级。日本的大和证券近来发布研报称:工业富联身为云、网、精密机构件全球领先供应商,同时在不断增长的云计算需求中处于有利地位,整体成长动能来自于云服务、5G、WiFi6,以及CSP比例提升,所带来获利能力提升,看好公司发展的潜力。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工业富联有望受益于规模效应与积极转型,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并在工业互联网取得超乎预期的成长。

工业富联总经理郑弘孟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业代工厂,也是苹果公司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代工伙伴,在过去20多年间,富士康也是“中国制造”代言人之一。

与很多人对富士康的固有印象不同,富士康今非昔比,照工业富联总经理郑弘孟的定位,富士康是一家大数据公司。

今年1月中旬是农历年岁末年终,工业富联举办了公司线上全球年度工作会议。总经理郑弘孟给工业富联下了一个公司定位:富士康是一家ABCDE大数据公司。

郑弘孟说的“ABCDE”,其中A是指人工智慧AI,B是大数据(Big Data),C则是云服务(Cloud Technology),而D,是指专业领域知识(Domain Know-how),E则是实证(Evidence)。

郑弘孟认为,工业富联是结合人工智慧、大数据、云服务、专业领域知识、以及实证的大数据公司,未来公司将进而聚焦新能源车、半导体生态系统、工业元宇宙等三大数据驱动领域。

目前,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布局遍及全球12个国家及地区,员工超过20多万人。

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

在2022年鸿海科技集团线上嘉年华会上,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就表示,鸿海集团正在华丽转型,展望2022年虽面对疫情反复、洪水、天灾等诸多挑战,比过去遭遇的更多,但带来的机会也是过去数十年前所未见。

刘扬伟表示,面对变局,鸿海加速推进数字转型。他强调,创新永远是鸿海“安身立命”之本,未来在营运、策略上,都要注入更多的创新思维,让鸿海更具想象力,发展更有活力。

富士康既然被定位为大数据公司,如何“让数据说话”?郑弘孟强调,首先是明确目标,以结果为导向,确定哪些是有用数据;其次是透过科学采集方式,获取到尽可能多的相关数据;第三,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逻辑,然后是数据的可视化和应用。

郑弘孟认为,没有数据就不会有管理。他进一步分析称,数据就是一种信号,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或即将要发生什么的信号。郑弘孟指出,工业富联就是依据对“信号”的判断,来决定行事方向和方式,什么事可以做,什么时候做,以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做。

由此来看,富士康变了,不仅是一家“世界工厂”,已经定位为大数据公司,未来,元宇宙、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将成为公司第二条成长曲线。

深圳龙华厂发迹,看富士康在大陆锐变34年

郭台铭、曾馨莹夫妇与母亲初永真

弹指一挥间,自1988年在深圳创办鸿海集团子公司富士康以来,富士康在大陆已经有34年历史。34年来,郭台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富士康已从“世界工厂”再次向大数据转型了,风风雨雨这34年间,富士康一直在锐变,傲立全球风潮之头。

鸿海、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1950年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县板桥。据说,当年在板桥派出所当警官的郭台铭父亲郭龄瑞,租住在今天的板桥慈惠宫第三进院落的平房里,后来,这个院落改建为五路财神殿,故此有个说法,郭台铭及姊弟四人是在五路财神殿出生的。

在郭台铭出生时,慈惠宫住的除了住持、庙公等,还租住着郭台铭一家,以及一户林姓人家。

郭龄瑞,祖籍山西省晋城泽州县葛万村,旧社会时在山东青岛当警察时,与祖籍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初家街道远陵夼村的郭台铭母亲初永真结识,1946年两人结婚。迁居台湾后,郭龄瑞夫妇落脚板桥,慈惠宫供奉妈祖,也正因为有此渊源,笃信妈祖的郭台铭在2017年时曾跨海到莆田湄洲岛迎奉迎妈祖金身銮驾。

郭台铭(前排左2)1988年5月赴深圳考察时合影

1971年,郭家长子、时年21岁的郭台铭靠着半工半读,从“中国海专”毕业后,进入了三大航运巨头“复兴航运”工作。

郭台铭的元配妻子是香港富豪林百欣之女林淑如。1974年郭台铭、林淑如夫妇自主创业,开办了鸿海科技集团之前身——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设立鸿海分公司,并创立FOXCONN(富士康)品牌。

创业初期,鸿海仅是一家塑胶小工厂,现任鸿海集团财务长、有“鸿海钱妈妈”之称的黄秋莲,是郭台铭妻子林淑如的小阿姨。高商毕业的黄秋莲,除了借钱给郭台铭创业,身为会计的她曾与林淑如一起管理公司账目。

郭台铭的岳母蔡艳如,早年是台北医学院“校花”,后来与到台湾经商的林百欣相识,生下了儿女林淑如。至于郭台铭、林淑如早期创业时,有没有获得香港富豪林百欣的资助,至今说法不一,也一直是个谜。也有个说法,郭台铭早年创业的资金,是其母亲初永真资助的。

1988年5月下旬,郭台铭等八人从香港入关深圳,展开投资考察之旅,并于当年在深圳创办了海洋厂,这就是富士康在大陆创业史之开端。

富士康深圳黄田厂开工仪式(1992年)

1992年,富士康深圳黄田厂开工,第二年富士康开办江苏昆山厂。三年之后,富士康的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工;1999年,祖籍山西的郭台铭投资祖籍地,在山西晋城办厂,此后,富士康河南生产基地开创。

在1992年深圳富士康黄田厂建设时,30年前的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集团,一年营收仅31亿元新台币。今年3月6日,鸿海公布了2022年2月份财报,改写历史新高,实现合并营收新台币4550.25亿元,今年前二个月累计营收9007.75亿元新台币。30年前后一比对,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悬殊太大了。

最早时,郭台铭是透过鸿海花100万美元投资香港富士康,再由香港富士康投资中国富士康60万美元。由于那时,台湾当局禁止如微波技术、半导体技术赴大陆发展,郭台铭在深圳是靠组装起步的,后来顺利获批赴大陆投资。

最开始时,郭台铭在深圳租借5100平方英尺,招募150名员工,并从台湾总部及美国分公司抽调台干,富士康的运作就是这样起来的。最初的150名员工中,就包括立讯精密创办人、有“最励志富士康打工妹”之称的王来春。

富士康最早的客户,是锁定戴尔、康柏、英特尔等国际PC大厂。为了招揽订单,郭台铭自己开车,住一天12美元小旅店,跑了美国52个州的32个州。代工电脑最高峰时,全球每5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富士康工厂。“赤字接单、黑字出货”,昔日郭台铭就是靠这种商业模式获得了全球代工之王,令同业难以想象的竞争价格,也让郭台铭的对手们心惊胆裂,无人可与之匹敌。

郭台铭

就在电脑市场逐渐式微时,手机进入智能时代,也因为搭上苹果战车,郭台铭的鸿海及富士康迎来了成长“第二春”。

电子业代工,利润极低,靠量取胜,台湾企业界喜欢称之为“茅山道士”(“毛3到4”之谐音,毛利率低)。郭台铭在大陆最高峰时,一年建了9个厂,从最早发迹的深圳龙华厂,到太原、烟台、武汉、郑州,再到四川、重庆、贵州,激进扩张也令郭台铭尝到了发展瓶颈之痛。2010年“富士康12跳楼”,令富士康紧张的劳资关系完全曝露在公众面前。

正因如此,作为创始人的郭台铭喊出了“升级比升值更重要”转型号角,从“机器换人”再到今天的大数据公司定位转型战略,富士康一直在锐变中,也希望改变昔日靠代工创造价值,变为靠大数据科技智能来赚钱。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工业富联)成功在A股挂牌上市,审批仅花36天,并媒体称之为“光速过会”。2019年郭台铭交棒退休,刘扬伟成为鸿海科技集团及富士康董事长,富士康也跨入“后郭台铭时代”。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