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最卷赛道”,这家老牌行业巨头实践新本土化生存之道!

医疗设备“最卷赛道”,这家老牌行业巨头实践新本土化生存之道!
2024年01月02日 09:53 MedTrend医趋势

2023接近尾声,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今年的态势,那就是积极行动,应对变局。尤其是在国产替代度较高的监护设备等领域,变中求进更是时不我待。

于一众医疗设备之中,监护业务可以说是国产替代程度最深、范围最广的领域之一。过去近20年间,国产企业如雨后春笋向上节节攀登,逐步打破原有市场格局。

作为监护市场的老牌王者,今年开始,飞利浦在组织架构、国产化策略、商业模式等层面做了一系列创新布局,以求在寒冬之中延续自身优势。

应对变局、百炼成钢,是基业长青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近乎“最卷赛道”之下维持优势,飞利浦的生存之道是什么?就此,医趋势采访了飞利浦监护事业群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潘艺琼女士

▲飞利浦监护事业群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潘艺琼

01

成立本土研发团队,倾斜全球研发资源

重症监护病房又称ICU,是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场所。就在这一离“死神”最近的领域,包括患者监护、呼吸和心脏支持、输液泵等在内的产品可谓是竞争最激烈的业务线,其中部分本土品牌以时间换空间,跨越了研发的天花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管线。

据比地招标招采大数据,2022年,监护仪品牌排行榜前五名有三席是国产企业,同时兼具供应链与决策速度优势。

对于飞利浦来说,监护业务可谓是老牌优势产线,在全球市场具有稳固的领先地位。为应对新时期的竞争,从战略到战术,飞利浦做足了准备工作。

今年初,飞利浦进行了一场全球业务架构的调整和优化。据潘艺琼介绍,监护业务走在了飞利浦整体转型的前列,可以说是飞利浦探索本土化战略的先锋角色,“做了一些很前沿的探索和实践。”

具体来说,在大中华区,飞利浦将院内病人监护、急救关护、动态监测和诊断的销售及市场团队、临床培训及产品支持团队、深圳金科威的本土研发中心、以本土创新为方向的上游产品管理及卓越技术运营团队,全面整合为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

于此之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研发本土化的投入决心和转变。

今年9月,飞利浦将位于深圳的“飞利浦中国创新中心”中与院内病人监护业务研发相关人员进行组织合并,正式成立监护事业群中国研发团队,全面打通了涵盖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市场通路等环节的“端到端”价值链。

“深圳金科威是飞利浦于2008年收购的本土企业,此前一直向总部汇报。新时期下,我们将赋予它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提升中国市场需求在全球研发决策的份量,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中国来。

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

第一,不再只是Local for Local,而是Local for Global,满足本土多元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服务全球。

第二,不同于此前根据欧美需求为主的研发方向,飞利浦下一代监护产品的开发将以中国为主,然后兼顾其他国家市场的需求。

第三,结合本土供应链体系,高度整合中国的资源优势,做真正有意义的创新。

“深圳研发团队的工作已经开始推进,目前已有多个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预计最快在2025年获批上市。”潘艺琼表示,未来,在中国研发团队的加持下,飞利浦大中华区监护事业群有望以更加敏捷、高效的姿态立足于市场。

02

灵活、理性应对本土市场变革

国产化要求、带量采购、商业模式转型……面对新时期的重重挑战,飞利浦监护部门多措并举,从多个方面灵活、理性的应对变革。

国产化是新时期下跨国企业立足于中国市场的根基。在时间表方面,飞利浦监护业务正有意加快国产化脚步,未来三年即可拉满进度条——目前监护产品的国产化比例超过75%,预计2024年底达到90%,2025年全部高中低产线实现100%国产化。

已经引进的产品包括:飞利浦高端监护系列MX450/500/550以及飞利浦中央信息监护系统PIC iX。

此外,全线高端产品正在持续引进中,更多飞利浦本土研发智造的监护产品也将逐步面世。

研发模式方面,飞利浦监护事业群正在用各种举措拓展合作方式。“在过去的两年,我们发现在医院专家长期的深耕临床实践中有非常多的教学成果。我们想做的是帮助这些教学成果得到本土化科研、实施、服务以及研发的配合,形成真正惠及临床的能力输出。”

潘艺琼解释道,飞利浦正在协同华西天府医院打造“华西重症生态”,还将参与华西“重症学科联盟”进一步推广至下级医院,全力支持分级诊疗工作。

此外,谈及近年来行业最大的变量,带量采购一定占据重要位置。

自医保局成立以来,短短5年时间,带量采购的步伐从药品、高值耗材、IVD逐渐扩张到了医疗设备领域,深圳、安徽、四川等地区已相继展开监护设备的地方性集采项目,未来范围扩增或是大概率事件

集采对于行业格局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因此也要求企业从底层思考应对措施。

我们正在思考如何针对集采的要求,进行普遍性创新产品的开发。潘艺琼判断,未来中低端监护市场会以集采为主,这就要求产品要更加的标准化,以适应大多数的医院需求。

据她介绍,飞利浦监护部门正在探索一种普遍性的创新,即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将最重要的需求放入下一代监护仪的开发方向中,以便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时更加游刃有余。

商业模式方面,合作共赢,是近年来市场标榜的主旋律。于此之中,飞利浦监护部门正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打造多赢的商业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保护代理商的投资,与物流管理平台、其他行业伙伴开拓空白区域,共同打造重症监护系统生态,囊括监护、除颤、AED、心电、远程心脏监测等产品管线。商业拓展方面,山东威高,九州通医疗器械公司,中仪公司等行业翘楚都是飞利浦监护事业部的重要合作伙伴。

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生态系统合作方面的投入,通过和医院的专家、学者的合作和交流,孵化更多的契合中国本土的临床应用。”

03

续飞利浦竞争力,强化增量价值点

飞利浦诞生于1891年,经营照明业务起家,能够穿越周期壮大至今,最关键的能力一定是产品创新力。

创新产品是飞利浦能够立足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来自于巨额研发资金的长久投入。“飞利浦的产品一直致力于临床价值。数十年来,我们不断有科学家、技术培训人员、生产制造研发人员、算法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投入,在临床价值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在当今竞争环境下,如果说国产监护产品替代程度已经达到80%左右,那已有的产品创新还远远不够。

我们剩下20%的临床价值在于设备互联互通、质控管理平台以及患者安全。潘艺琼笃定地说道。

年8月,飞利浦推出紧贴中国需求开发的特色本土化产品——Smart ICU 飞凡智汇重症解决方案从传统的监护硬件解决方案到整体的重症解决方案,以求提供设备与数据相结合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从而让整体临床救治流程更加高效。

这里面包含两大不可替代的“独门绝技”:

在互联互通方面飞利浦的数据集合器Capsule,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无缝衔接千余种设备,横向打破信息联通的壁垒。

在临床深度方面,飞利浦智慧重症信息系统ICCA,积淀了全球超过30年的临床经验,深度洞察临床流程和需求,纵向打破数据应用的壁垒。

“国产替代已经对客户的心智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时间将更多的产品价值呈现出来。”潘艺琼坦言: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关键在于如何加速整个创新流程。

这种速度已经初有体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约50家医院装有飞利浦智慧重症系统,超过百家医院安装了强大的中央监护站产品,获得了不错的临床反馈。

全球经济周期下行,所有的市场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并且逐渐“卷化”,中国和全球市场皆是如此。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的商业策略不应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要务实、高效,坚持发展主线,以客户为核心。

正如今年7月,在首次召开的新事业群大会上,潘艺琼描述的部门未来愿景及发展方向:以全面的临床监测解决方案,助力客户从容应对特殊关护及多种类型患者相关的不同需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临床诊疗效果,显著提升医院及临床服务人员的运营及管理效率。更好地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战略,全力加速全球前沿创新落地中国。

· END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