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38年,杰特贝林的“飞轮效应”是如何炼成的?

入华38年,杰特贝林的“飞轮效应”是如何炼成的?
2024年06月28日 11:50 MedTrend医趋势

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曾提出一个理论:经营企业,就像推动一个巨轮,刚开始转得很慢,但只要你坚持,它就会越转越快。到最后甚至不需要你用力,它自己就能转。

这就是著名的飞轮效应。飞轮效应的核心,在于不断积累的势能。

杰特贝林(CSL Behring)这家起源于澳大利亚的跨国企业,在其超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不断打造其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体系,加上新千年以来大大小小的收并购,最终积累了巨大的势能,转动了自己的飞轮,而且越转越快。

杰特贝林的定位是一家Biotech(生物技术)公司。”正如杰特贝林大中华区商业运营副总裁兼总经理陈浩昌对医趋势所言,杰特贝林这家专注于罕见病和严重疾病领域的企业,早已从单纯的“血液制品公司”转型成为更具有势能的生物技术企业,为免疫缺陷、凝血障碍、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呼吸疾病以及移植排斥等领域的患者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加入杰特贝林已经近10年,陈浩昌对于杰特贝林的变化感受更为敏锐。因此,在面对“将率领转型Biotech的杰特贝林走向何处?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杰特贝林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时,他显然早已经过了深思熟虑。

肩负着杰特贝林大中华区“掌舵人”重任的陈浩昌,将答案归结为“三条腿走路”:

  • 第一,通过保质保量的供应,推动白蛋白业务的自然增长,满足中国患者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
  • 第二,持续加速全球创新产品尤其是罕见病药物的引进,让全球创新更好地惠及中国患者;

第三,与政产学研医等各方合作,推动建设罕见病生态系统,提升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而上述答案的关键是,杰特贝林长期积累的势能为其抬高了护城河壁垒,让这家企业的每一个战略部署都显得笃定且稳健。

01

入华38年

夯实快速发展的根基

飞轮效应的精髓在于:企业的发展,如同咬合的齿轮,齿轮从静止到转动要花费很大力气,但只要动起来,齿轮就会越转越快。

这同样是杰特贝林在中国市场解锁成功的密码:那些对于质量、渠道、品牌和医学教育的巨大投入、那些年复一年付出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杰特贝林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医药企业之一。

早在1986年,杰特贝林就通过进口分销的模式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患者提供白蛋白。

2000年,杰特贝林在广州成立了第一家办公室。随后,相继在上海、北京、成都、武汉“落地生根”。

2017年,杰特贝林收购中国血浆加工企业武汉瑞德80%的股权;2018年,杰特贝林收购武汉瑞德剩余股权;同年,收购药品销售及进出口企业广州君信药业,加强在中国的销售、研发、医学教育以及运营,进行全方位的布局。

即便在今天,跨国外资企业全资收购中国企业的案例,依然是屈指可数的存在。杰特贝林在中国的多次出手进行收购,不仅完善了其在中国市场的产业链条、夯实了其在中国发展的根基,也彰显了其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这对于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杰特贝林早已成为中国市场上白蛋白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白蛋白在危急重症中的应用广泛,如肝病领域、重症医学和心外科等;与此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加深等因素,中国对白蛋白的临床需求旺盛。中国白蛋白批签发量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白蛋白的批签发量从2015年的3,812.25万瓶增长到了6,437.47万瓶。

“杰特贝林希望能把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及更多的产品加速引进来;同时也在探讨与其他本土公司的合作机会,更好地满足中国患者的需要。”陈浩昌说。

▲杰特贝林大中华区商业运营副总裁兼总经理陈浩昌

02

加速引入创新产品

成为罕见病领域的领导者

杰特贝林希望成为罕见病领域的领导者。”陈浩昌的梦想,就是将全球创新的罕见病药物加速引入到中国市场。

坚守在医药行业并不容易,细分的罕见病领域更是“难上加难”。

表面来看,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保守估计中国罕见病患者有2,000万,罕见病药物市场广阔。但这一广阔的大市场下,罕见病因特殊性一直面临“诊断难、治疗难、用药难、支付难”四座大山,这也让很多医药公司望而却步。

全力以赴推进罕见病药物发展的杰特贝林,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基于大湾区、博鳌、北京天竺、浙江等地一些类似“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杰特贝林努力推进将更多罕见病药物引入中国。在中国原有的销售、市场拓展团队的基础上,杰特贝林设立了研发、政府事务等团队,强化推进力量。

“杰特贝林与医疗机构和医生合作,致力于找到并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特别是那些有临床需求、但中国市场还没有治疗药物的疾病。我们和利益相关方积极合作,共同推动临床急需且具有不可替代性药品的准入。”杰特贝林大中华区医学事务总监王春燕表示,抗D免疫球蛋白就是其中之一。

▲杰特贝林抗D免疫球蛋白落地为“熊猫血”孕妈妈提供健康保障

2023年6月,杰特贝林抗D免疫球蛋白获得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暂行规定(即“港澳药械通”)批准,落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定点应用,为内地RH阴性血型(熊猫血)的孕妈妈们提供了健康保障。

2024年5月,再度受益于“港澳药械通”这一惠民政策,杰特贝林抗D免疫球蛋白落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两家医院已有超过1000位“熊猫血”孕妇从中获益。

除了加速产品引入,杰特贝林持续通过提升罕见病认知、推广疾病教育、支持患者组织活动、提高药品的可及性等帮助解决罕见病患者面临的难题,助力推动中国罕见病事业的发展。

比如,2022年,杰特贝林支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委会携手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开展“同肝道白-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中人血白蛋白应用调研项目”,为助力中国肝病学科的革新发展和改善中国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杰特贝林连续多年支持蔻德罕见病中心主办的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2023年,双方还共同启动一项疾病负担调研项目,针对多种罕见疾病,在患者分布、药品可及性、医疗服务以及疾病负担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与分析,深入全面地了解罕见病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为医疗政策的聚焦和落地提供有效参考,加快探索解决罕见病难题的“中国模式”。

陈浩昌坦言:“(每一步都)非常困难,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杰特贝林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患者为中心’,我们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帮助患者用上应有的治疗方案与药品,满足患者的需求。在AI浪潮席卷全球之际,杰特贝林也率先找到了AI在医药行业发展中的用武之地。

比如,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加速真实世界数据的收集与研究,推动药物的临床注册以及罕见病的诊断、治疗、用药等;利用AI工具赋能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的教育平台,为中国各地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教育支持。“AI是杰特贝林未来非常重要的方向。”取得经济学学位的陈浩昌,曾主修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专业,毕业论文就是AI主题。他坚信AI将重塑每个行业,也将带领杰特贝林大中华区将AI运用到推动行业发展之中。

03

打造罕见病诊疗生态体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要解决罕见病患者所面对的“四座大山”,关键还在于“打造罕见病诊疗生态体系”。陈浩昌直言,“这不是一方能够完成的。政府、药企、患者、患者组织、罕见病专家、保险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我们把领域内所有利益相关方拉进来,建立一个罕见病诊疗生态体系,罕见病患者就有希望了。

近年来,他看到了很多正向的发展。

比如,《罕见病目录》从原有的121种增加到207种;一些临床急需药品引进、加速临床注册等特殊政策出台,加速创新药物“引进来”;企业、医生各方加强患者教育,加速药物普及,让更多的患者“用得上”;医保、商保、企业各方通过创新支付模式,比如商业保险、分期付款、按疗效付款等,让患者“用得起”。

但是这个罕见病诊疗生态体系的发展,我相信还有好多年的路要走。

杰特贝林已经在布局各类合作,积极搭建生态体系。打开杰特贝林的“生态好友列表”,既有上药控股、国药控股这样的顶流商业品牌,也有蔻德罕见病中心这样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患者组织。

今年5月21日,杰特贝林与上药控股(湖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让双方自2004年就已经开启的合作再上新台阶。

多年的管理经验,让陈浩昌更注重“落地”,包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落地,对于建设生态体系的落地。

陈浩昌的管理哲学,主要围绕三个P——Patient(患者)、People(员工)和Performance(卓越表现)。

“三个P都很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位一体。我们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我们的卓越表现。”为此,他身体力行,在2023年9月发起“乐在骑中”杰特贝林大中华区罕见病公益骑行与捐款项目,在中国台湾环岛连续骑行9天超过900公里,为罕见病患者筹款超过24万元。

▲杰特贝林大中华区组织罕见病公益骑行与捐款项目,助力患者组织,呼吁关注罕见病

在活动中,即便第一天就因为长时间爬坡而腿抽筋,但他依然坚持骑完全程。

回忆起当时的活动,他说,“这些事情总是有人要去做。每人做一点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践行使命,陈浩昌倡导并发起公益骑行,身体力行为罕见病患者助力

今年10月,陈浩昌将继续发起公益骑行活动。

陪伴中国患者的38年里,无论是白蛋白、罕见病药物或者是患者教育、公益活动,都只是一种载体,背后折射的是杰特贝林“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及所有杰特贝林人的使命感。

这是飞轮的力量,也是杰特贝林的底气。

回首过去,杰特贝林凭借对于创新研发的深耕、对患者临床需求的洞察以及对罕见病患者的关爱,成就“引领者”的行业地位。

眺望未来,伴随着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不断践行,杰特贝林还将持续将创新产品和服务带给市场,搭建罕见病生态体系,守护更多中国患者。

这或许也是此次杰特贝林想给外界传递的——穿越百年,杰特贝林的企业价值从未改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