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人毒气到迷人香水,全球最大化工公司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从杀人毒气到迷人香水,全球最大化工公司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2019年10月22日 10:53 冯仑风马牛

封面题图 | 《香水》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如果公司也有流量之说,那么互联网公司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流量明星。我们能随口说出世界顶级大咖微软、苹果、亚马逊,也对本土巨星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牵肠挂肚。相比起来,专注化工实业的公司总像是幕后英雄,他们的故事显得颇为冷淡,无人问津。

事实上,化学工业不仅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巴斯夫来说,它从一个不起眼的染料小工厂起家,经历了暴力镇压罢工、制作毒气参与战争,战后又利用合成材料东山再起,一步步发展为全球第一的过程,不仅见证了人类对自然资源开采利用的升级,更见证了德国作为欧洲强国,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起起伏伏。

巴斯夫的 154 年,是化学工业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从战争走向和平的另类记录。

路德维希港

1865 年 4 月,煤气厂老板弗里德里希·恩格尔霍恩在莱茵河岸边的路德维希港成立了一家工厂,名为巴登苯胺苏打工厂(Badische Anilin-&Soda-Fabrik),简称巴斯夫(BASF)。

当时,路德维希港的居民只有 1500 人,非常荒凉,巴斯夫原本的选址是河对岸繁华的曼海姆,不料买地计划受阻,正好路德维希港所属的巴伐利亚王国主动开出优惠,不仅白送土地,还倒贴钱,巴斯夫也就顺理落地路德维希港。巴伐利亚王国做了史上最划算的一笔招商引资,此后,这座城市因巴斯夫而闻名世界。

巴斯夫的诞生,起源于创始人的野心:他不甘心只生产煤气,还想利用副产品煤焦油拓展产业链,生产刚刚被研制出来的焦油染料。当时,第一种人工焦油染料「苯胺紫」腾空出世,随后苯胺黄、俾斯麦棕、霍夫曼紫相继问世,这些美丽鲜艳的染料和名人紧紧绑定在一起,价格高昂,堪比黄金。

时势造英雄,巴斯夫成立的时代,也是整个德国地区开启政治和经济新纪元的时代。1870 年,普鲁士打败法国,俘获拿破仑三世,完成统一德意志的大业,次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力推工业革命,大量农民涌向城市,成为工人,再加上法国高达 50 亿法郎的赔款,全国经济一片欣欣向荣。

巴斯夫能打响名头,恰恰是借了这股东风。成立不久,巴斯夫就网罗了许多科学家,研制出染料靛蓝,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阴丹士林、茜素、曙红、金胺等稀有染料。不仅如此,在德意志帝国的大旗下,巴斯夫畅通无阻地把染料推向了世界各地,尤其是当时最具潜力的北美和中国市场。

有技术,会营销,在全球蹒跚起步的化工企业里,巴斯夫挥舞着染料换来的钞票,跑得飞快。1900 年,巴黎举办世界博览会,巴斯夫成立不过 35 年,就已经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厂了,它拥有 148 位化学家、 75 位工程师、 305 位商务人员和 6207 名工人,业务足迹遍布五大洲。

19世纪末的巴斯夫靛蓝工厂

创始人的野心似乎已经完成了,但作为一个经营朝阳产业的公司,一个生长在德国土地上的公司,巴斯夫才刚刚迎来其跌宕起伏命运的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巴斯夫发现了合成氨的办法,开始生产化肥,但还没来得及为德意志帝国的农业做出贡献,战争爆发了。在这场战争中,本该是用来提高农业产量、养活更多人的合成氨工厂,被纳入国防工业,用来生产炸药,研制毒气的前体。

这一次从民用到军用角色的转化,就像是巴斯夫的魔咒,尽管一战很快就结束了,但巴斯夫和每一个参与过战争的德国人一样,依然留在战争的阴影下。

作为战败国的公司,巴斯夫的染料专利被盟国没收了,虽然工厂恢复了生产,但失去垄断地位后,公司业绩断崖下跌。祸不单行,由于工人工资没法按时下发, 2000 多名工人集体罢工,巴斯夫刚刚联合警察镇压下去,另一边制氮厂又发生爆炸, 565 人不幸遇难,附近大部分的居民区也受到波及。

巴斯夫工厂

巴斯夫的低迷只是整个德国化工业的一个缩影,在内,德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在外,美国化学巨头杜邦公司咄咄逼人。无奈之下,巴斯夫联合了拜耳、爱克发等其它五家化工企业,组成法本集团( IG Farben AG)共渡难关。

那是 1925 年,德国改为共和制不过 7 年,工业重地鲁尔区仍被比利时和法国军队占领着,德国躺在解剖台上,任由盟军用道威斯计划和新货币重塑全国经济。尽管在这一时期,德国经历了所谓的「黄金二十年代」,但《凡尔赛条约》的严苛仍然令德国人如芒在背,不敢放松。

包括巴斯夫在内的法本集团也是如此,德国军事上的失败,反而鞭策着德国化工业加速前进。

1923 年,巴斯夫研究出甲醇的人工合成办法。接着又利用加氢生产出汽油,成功赶上了当时火热的汽车工业。不仅如此,合成橡胶、尿素、聚乙烯、人造纤维等重磅产品一个接一个被攻克。凭借如此强悍的研究能力,法本集团主导了当时合成染料的世界市场,经济史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称其为「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管理工业企业」。

在暗淡的战败岁月里,法本集团是德国人不肯轻言放弃的一大见证。自成立起,其监事会就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号称「众神理事会」(Rat der Götter),甚至于法本集团总部大楼,也被称作是「欧洲的五角大楼」。

法本集团大楼

很可惜,法本集团的辉煌历史始终无法与德国的黑暗岁月剥离开。

1933 年,阿道夫·希特勒上台,此后德国开始重新武装。自此,法本集团就开始面临争议,因为监事会成员中有三成以上是犹太人,被右翼人士称为「国际资本主义犹太人公司」。1930 年代之后,法本集团不可避免地被纳粹化,所有犹太员工都被解雇,公司成了纳粹政府的「钱袋子」,以及最大的政府承包商。

从那时起,直到盟军攻入柏林之前,法本集团,包括巴斯夫在内的德国化工企业,经历了其企业历史上最疯狂、黑暗、血腥,但同时又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作为纳粹政府的供应商,法本集团研制了沙林毒气和 Zyklon B ,这些毒气不仅被用于战场,更被用于屠杀犹太人,超过 100 万人因此而死亡。鲜为人知的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毒气 Zyklon B ,原本只是法本集团研发的一种杀虫剂而已。「人如蝼蚁,命如草芥」,不外如是。

奥斯维辛博物馆的 Zyklon B 罐头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研发和生产并重的企业,法本集团对化学领域的贡献也不容小觑。1937 年,法本集团科学家发现了用于聚氨酯合成的加成化合物,由此拉开合成材料的大幕。之后,又有数名科学家被授予诺贝尔奖,以表彰他们在化学高压方法、苯丙酮酚的抗菌作用等方面的贡献。

幸好, 1945 年 5 月 8 日,这疯狂扭曲的一切都结束了。法本集团被接管,关键人物被审判,这个联合体很快被切割为 6 家公司,曾经因为美丽色彩而存在的巴斯夫,重新成为了巴斯夫。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曾经作为世界第四大、欧洲第一大企业一份子存在的巴斯夫,又回到了当年那个祖国被割裂、一切生产资料都被管控的艰难年代。

1945 年德国被美英法苏分别占领

不过这一次,巴斯夫已经有了东山再起的经验。

借助二战期间积累的合成材料基础,巴斯夫在石油化学产品上发展得非常顺利。先是在乙烯、乙炔和苯乙烯泡沫上领先一步,大规模占有建筑和包装产业中的绝缘材料市场,接着又开始量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推动人类进入「塑料社会」。

不仅如此,巴斯夫还承继了法本集团诸多领域的研究结果,开始自己制药、生产除草剂、杀虫剂、油漆和磁带。值得一提的是,巴斯夫还开发了香水系列。战争期间的毒气制造厂,也能在和平时期散发出取悦人类的芳香。

很快,巴斯夫找到了自己的产品范围,主攻化学制品、塑料、精加工产品、功能解决方案、作物保护与营养、石油与天然气这 6 个方向。德国人的科研技术仍然强悍,巴斯夫也一直秉持着「技术+营销」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整个公司重新步入正轨,继续实现创始人「打通产业链」的野心。

扬巴工厂(扬子石化-巴斯夫)动工仪式

在巴斯夫的营销之路上,中国市场的开拓是其不得不提的一大步。

早在 1885 年,巴斯夫就已经带着靛蓝染料来到中国。到了 1913 年,巴斯夫在华的靛蓝销售额高达 83.2 万美元,几乎垄断了焦油染料市场。当时巴斯夫的董事会成员手握昂贵的靛蓝,美滋滋地写下:「每个中国人都至少会有一件用靛蓝染的蓝衣服,所以中国会是德国染料出口前景最好的国家。前些年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扮演的角色原型周莹,她的铺子用到的染料就很可能是巴斯夫生产的。

在之后的动荡岁月里,巴斯夫也从没有离开过中国市场。阴丹士林、氮肥等流行产品一生产出来,中国市场很快就能够销售。自 1980 年代开始,市场向外打开,巴斯夫就谋求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先是与中石化合资,在吉林、南京建厂,之后干脆宣布在广东湛江投资 100 亿美元,建造巴斯夫继路德维希港、比利时安特卫普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生产基地。

在巴斯夫 154 年的历史中,和中国市场打交道的时间就超过 130 年。最初的中国,只能作为销售市场而存在,但根据巴斯夫对全球化工市场的评估和预测,中国化工产业生产总额已经占到全球总额的 40% ,到 2030 年将达到 49% 。巴斯夫一开始怀着「每个中国人一件靛蓝衣服」的信心而坚持闯进的市场,终于成了巴斯夫生产和销售都离不开的地方。

如今,中国随处可见巴斯夫的印记,水立方的吸音材料、鸟巢的水泥外加剂、公交车的尾气催化剂,甚至几乎每一双运动鞋里,都能找到巴斯夫的产品。

水立方

有人曾经问过巴斯夫高管,在外建厂,技术流失怎么办?对此他们回答:专有技术从合资公司生产中流失,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想应对这种损失唯一的防御办法,就是不断改进核心技术,拥有专业知识优势。

靠色彩起家,又深陷战争泥潭,最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巴斯夫这一路不长不短,刚好见证了一个国家的两次疯狂,以及人类是如何差点毁灭自己,又如何重建了一个新世界。它疯狂过也迷失过,但如今和所有公司一样,都只能在商业赛场上埋头奔跑,无问西东。

参考资料:

[1]BASFSE :BASF Report  2018

[2]Werner Abelshauser,Wolfgang von Hippel,Jeffrey Allen Johnson,Raymond G.Stokes:German Industry and Global Enterprise—BASF:The History of A Company

[3]Gary Mokotoff,Sallyann Amdur Sack,AlexanderSharon:Where Once We Walked

[4]Michael Grabicki:拓新之旅——巴斯夫与中国缘起 1885

[5]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塑造工业时代——现代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非凡历程

图片来自网络本篇作者|毛洪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