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高准入之下,国产奶粉已经蜕变

严监管高准入之下,国产奶粉已经蜕变
2020年05月29日 11:23 冯仑风马牛

图 | 《人民的名义》

每一个家长,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心目中,奶粉是能在孩子起跑阶段影响胜负的重要因素。

奶粉无小事。与之相关的各种话题,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往往一有风吹草动,便引来争论无数。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的一份提案,便「点燃了火药桶」,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场大讨论。

回顾这件事,不难发现,吵嚷数日的争论,既有理性讨论,也有不少是因为提案的一句话,在脱离了具体语境之后,被误解,进而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中「跑偏」,导致了不理性的情绪发泄。

01

跑偏的「议题」

引发巨大争议的是提案中的一句话:「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清单中剔除」。

事实上,在李代表的提案中,相关表述是这样的:「对跨境电商的增值税,与国内销售和一般贸易进口采取一样的税率征收,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维持公平竞争环境。」

完整看这段话,就知道是李翠枝针对乳制品企业发展现状,建议维持公平竞争环境。

可是,这样一条建议,经过一些网友的加工,马上就变了味儿。

最初是把这句话单独摘出来,把「或」字删掉。这样乍看之下,就变成了一句肯定语气的「独立提案」。

接着在一些「解读」中,又把「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引申为「禁止进口奶粉」,演变成了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的二元对立。

事实上,这样的理解和原意截然不同。跨境电商商品清单即海淘免税「白名单」。

从跨境电商清单中剔除,并非禁止进口,商品还可以通过海关按一般贸易进口,并非所谓阻碍奶粉进口。

跨境电商奶粉不接受严格的配方注册、海关入境检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月度抽检,不但存在产品质量风险,而且有损中国配方奶粉市场的公平机制。

近年来,海关系统数次破获涉案金额巨大的跨境电商走私婴幼儿配方奶粉大案。缺乏监管的国外婴幼儿奶粉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进入国内,已成为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一大安全隐患。基于这些情况,李翠枝提出了上述建议,主要是希望能规范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秩序,保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质量。

换句话说,李翠枝提议的出发点其实是「规范市场秩序」和「维护公平机制」。

02

「议题」为何跑偏?

在综艺节目里面,我们看过一个游戏:一群人站成一排,挨个转达一段内容,然后把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叫过来,问一下他们分别得到了什么信息。

这个游戏展现的就是信息传播的规律:一段信息,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再由另一个人转达给下一位……传递几次后,受众接受的信息跟原来的信息经常产生很大的差异,甚至截然相反。

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往往选择性地接受自己愿意相信的信息,然后再迅速传递给类似的受众,就这样,不断被误解的信息被一部分人迅速扩散。最终,被歪曲的信息,往往又是最耸动的信息,就会形成浪潮。

很多时候,流言就是这样形成的。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便捷,类似的事情便不时发生。李翠枝的议案就这样被带跑偏、被误解,引发了更多的对立与情绪发泄。

03

这个提议是否具有合理性及价值?

当厘清了这个提案真实的意思和网上的误解之间的差别,我们再来看,李桂枝这条出发点在「规范市场秩序」和「维护公平机制」的建议是否有其合理性?

近年来,跨境电商迅猛发展。但由于法律和监管的相对滞后,也出现了假货盛行、走私、诈骗等诸多问题。

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品类,婴幼儿奶粉一直是遭投诉举报最多的商品,问题不断。

举个例子,2017 年,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联合其他几家权威机构,对国内的 6 款热门海淘奶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海淘奶粉「不合格率」高达 66%。

2018 年,西班牙警方破获了一起假冒国际知名婴幼儿奶粉的案件,涉案奶粉多达 1.3 万盒,重达 8 吨,而这些奶粉正计划销往中国市场,所幸这些不法商人未能「如愿以偿」。

我们也知道,相关乳制品大国的产品长期以安全可靠著称。那为什么这些国家销售到中国的奶粉就问题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跨境电商渠道出了问题。

正常渠道进口奶粉,需要面临严格的审查、注册、检验流程,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每月进行抽查。

但是通过跨境电商购买的奶粉,只需要工厂通过国家认监委认证,从厂家发货到消费者收货,基本上一路畅通:规避了生产加工的现场审核、配方注册审核、入境检验,以及定期抽检。

并且,根据相关规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商品:「按照个人物品监管」,消费者责任自负。也就是说,海淘奶粉和三无产品无异。一旦出现问题,通常无法得到生产厂家的售后保证,难以维权,只能由消费者个人买单。

因为价格方面的原因,以及对「洋奶粉」的信任,消费者们即使知道风险,也往往对相关产品趋之若鹜。然而,正是这份信任,让很多人忽略了「洋奶粉」频发的质量问题,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实际上,李翠枝的提案,本意是为了堵住这些漏洞,让跨境电商奶粉,跟一般进口奶粉一样,都接受同等严格的检查。

只有接受严格的检查,产品质量才能有保证。国内乳制品行业情况就是例证。

十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奶粉监管层层加码。

尤其是 2016 年,我国正式推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每一款婴配粉进入中国市场都必须严格注册,中国的奶粉市场准入门槛堪称全球最高之一。

严格监管的结果就是:2018 年,国家抽查婴幼儿配方乳粉 2546 批次,不合格 6 个批次,合格率 99.8%;地方抽检 11064 批次,不合格 22 个批次,合格率 99.8%,是很高的一个数字。

2019 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2358个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是 5 个批次,合格率为 99.79%,跟 2018 年持平。

而亮点在于,抽检境内的 114 家企业生产样品 1721 个批次,100% 合格。而境外 15 个国家和地区 53 家企业生产样品 637 个批次,检出 5 批次不合格,涉及英国、新西兰、西班牙和澳大利亚,进口产品不合格率为 0.78%。

还有一个事实上,即使过去认为安全系数很高的洋奶粉,过去 2 年也不断发生安全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仅 2018、2019 年,海外奶粉就分别爆发了 29 例和 23 例安全事件。

2018 年境外奶粉安全事件

2019 年境外奶粉安全事件

监管严格程度不同,导致监管套利现象出现。

一般贸易渠道进口奶粉,都需要经过重重检验和检查,但是电商渠道监管不严。作为奶粉交易商,肯定更愿意选择监管少的渠道,少一些事少一些麻烦。

这两种不公平,造成的后果就是,境外不合格的奶粉,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国外劣质奶粉进来之后,价格还比一般进口奶粉便宜,他们便会迅速占领市场。

所以,从「规范市场秩序」和「维护公平机制」的角度看,为国产奶粉企业减负,让大家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公平竞争是保证奶粉质量的正确做法。

至于具体方式,可以是对国内企业的贴息扶持,也可以是跨境电商的增值税优惠的取消。而「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可能的选择而已。

从这些角度来看,在行业深耕几十年的李翠枝,提出的议案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