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AI 大模型等技术的迅速迭代,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深度学习等应用技术逐渐普遍应用于教育智能硬件产业,其产业链上的元器件、IDH/ODM、技术服务等软硬件供应商和品牌商、经销商蓬勃发展。
在品牌众多的市场中,成立于 2015 年的玩瞳科技瞄准图像识别落地教育领域的机遇,专注于学习场景的视觉图像分析,以反射式 AR 等交互形式,应用于机器辅助的阅读、作业和学习。最近,多鲸专访玩瞳科技创始人黄勇,一起聊了聊教育智能硬件的产业图景,以及大模型时代下教育智能硬件的发展方向。
在玩瞳科技内部,黄勇绘制了一张清晰的教育智能硬件产业链全景图。版图中,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被分为四个核心环节:一是由芯片、存储、屏幕、摄像头等组成的元器件环节,二是由外观设计、结构设计、软硬件一体化研发、生产制造等组成的 IDH/ODM 环节,三是学生手机、平板学习电脑、点读笔、扫读笔和打印机等品类和品牌厂商,四是由 To G 信息化建设、To B 设备采购、To C 线上电商和线下零售等组成的市场和渠道。
结合玩瞳科技在实践中的定位和交易情况,黄勇预估,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5 年超过 1300 亿元。其中,器件原厂、IDH/ODM、品类/厂商、市场/渠道四个环节的价值分配占比分别约 19%、15%、22% 和 44%。市场/渠道环节分到的蛋糕最大,接近 586 亿元。
玩瞳科技主要聚焦教育领域的图像识别和内容搜索场景,如绘本搜索、教材搜索和教辅搜索等,并通过 IDH/ODM 等产业环节和合作伙伴为品牌厂商客户提供算法落地、内容集成及应用能力开发服务。
黄勇表示,「随着学习机内置的内容越来越多,学习者的诉求也转变为快速找到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者而言,通过文本和语言的形式来准确表述出想要搜索的内容,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产生了教育领域图像搜索这一细分需求场景。」
如果学习者高频使用的教材、教辅、试卷、读物,如果能够成为搜索的介质,将大幅提升学习者的效率。「在教育领域,图像识别和搜索的链路相对封闭,结果的呈现需要有较高的确定性。比如翻到教材某一页,指到某个段落,马上匹配对应的音视频知识点,搜索结果需要是一致且可信的,这是与其他领域图像搜索的区别,也是我们选择切入的原因。」
黄勇将大模型技术的横空出世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分水岭。大模型出现前,玩瞳科技深耕专用图像搜索领域,为众多教育智能硬件厂商和品牌提供教育图搜 SDK 集成产品。进入大模型时代,玩瞳科技瞄准「图搜+ AIGC」带来的机会,为教育智能硬件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服务。
「过去学习内容大多是传统形态,包括字词典、音频内容、视频/动画内容和习题解析等的生产都是靠传统的人工,而 AIGC 能够提升供给效率和带来更智能的交互价值。」基于在图像处理中的海量数据积累,玩瞳科技借助 AIGC 结合基于图搜 AR 形式的交互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智能服务。
黄勇强调,通过 AIGC 提供学习内容,本质是出版逻辑,而非网文逻辑。「教育智能硬件作为教辅的演进和发展载体,内容的提供本身还是出版逻辑。学生缺乏判断力,大模型实时互动生成的内容没有经过校验和审核,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短期内,学习类产品上提供 AIGC 的服务还需要配套提供更多的技术方案才能落地。」
举例而言,率先应用大模型的 AI 口语老师,从目前实际体验和反馈来看,都更适合考托福、GRE、四六级等高龄段学习者使用,因这个人群在词汇及语言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却很难应用于中小学阶段。大模型本身的能力如何根据使用者的特点同步调整用词难度、语法句法等,其中就需要前期的教研和审核。
毫无疑问,大模型正加速引领教育智能硬件行业变革。但谈及大模型在教育硬件上的落地,黄勇坦言,云端大模型与硬件产品的商业逻辑还存在一定的矛盾,目前在经济性上还跑不通。
「硬件是一次性销售,收益固定。如果硬件加载云端大模型的能力,在 token 等的消耗是持续的。这就会导致硬件难以盈利,甚至出现亏损。」而让消费者为内容单独买单同样并不现实。「教育智能硬件的核心在于学习内容,如果收费那就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无异。而且目前绝大部分硬件厂家都很难让消费者成为付费或订阅会员。因此,虽然今年大模型在端侧落地 AI PC、AI 手机是热点,但落地教育消费电子这一细分板块,还需要一段时间。」
如何破解硬件商业逻辑和盈利之间的悖论?黄勇表示,随着端侧模型发展,把端侧算力打到硬件成本里,才更符合硬件逻辑。
「比如英特尔、高通,其实都是在端侧算力上发力,大模型的计算也是发生在端上而不是云上或者采用端云结合的思路。大模型落地消费电子产业,首先是手机、平板等品类,落地教育智能硬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黄勇表示,教育智能硬件厂商需要等待的,一是端侧算力提升,二是端侧小尺寸大模型的发展。
先看端侧算力提升。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些云端大模型的应用,主流的芯片也开始迎合大模型时代对NPU能力的需求,但真正适合教育智能硬件的端侧算力还并未发展成型。再看端侧小尺寸大模型的发展。目前 7B 和 14B 等小尺寸模型还不能很好的承担起比较深度的应用需要,这个工作可能需要我们这种应用落地服务企业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 RAG 或SFT的配合,这个可能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黄勇表示,大模型落地教育智能硬件,短期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优化供给内容、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的内容生产,面对大模型前基本没有成本优势,而且大模型生成的内容,天然具有结构化特点,互动价值高得多。目前玩瞳在做的,就是在内容侧让大模型来降本增效,最终实现用户体验和经济回报上的正循环。」
在黄勇看来,教育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已进入关键转折点。一方面,「双减」之后,校外教培受限,为智能教育智能硬件腾出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众多教育企业和科技企业入局,凭借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体验设计等能力,带动市场发展。「很多新锐企业入局后,通过知识图谱、个性化精准学、苏格拉底式对话学等各类技术手段,让教育智能硬件越来越有用了,而不是噱头卖点,这才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
黄勇指出,随着教育智能硬件回归教育,厂商必须围绕切实的学习动机和需求发力,真正解决学习场景中的具体问题。「教育智能硬件本质是几个学习场景的串联和打通,并不一定是技术或者产品形态的堆砌。众多品类起起落落,而能长久存在的品类,一定是覆盖了一到两个很强的学习动机或场景。」
展望教育智能硬件发展趋势,黄勇表示,内容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并逐渐超越硬件成本。「学习的本质就是找到内容、吸收内容和消化内容的过程,无论交互技术做得多好,本质都是为了提高找内容或吸收内容的效率。未来的教育产品中,优质、科学和交互性更好的内容,将逐渐超过硬件成本。站在 To B 角度,内容也是最具增长空间和成长性的,对于玩瞳科技而言,即用图搜或者自然语义交互,让内容能更好被找到和更高效的被吸收。」
此外,教育智能硬件市场将向头部集中发展。一方面,无论教育信息化还是消费市场,无论在校校通、班班通还是目前的人人通阶段,都在呼唤学生能随时随地接入数字化内容去学习的产品。另一方面,虽然目前产品品类众多,但从出货量看,表现不尽如人意,在经济收入上受限。而头部企业通过整个各环节资源,在服务可用性、供给稳定性、交付品质上的表现都更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