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零售巨头即将IPO

国内零售巨头即将IPO
2022年05月19日 17:30 ipo观察

又一国内零售巨头即将IPO。

近期,有媒体报道,华润集团旗下连锁超市华润万家或考虑今年在香港IPO。

报道中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华润万家拟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前,于一轮私募融资中筹集约4亿美元(约31.2亿港元)。在这私募融资中,不仅碧桂园领投,农银国际、中银国际、中金资本均有参与。针对上述信息,华润集团表示,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事实上,早在2021年5月,华润万家就传出上市消息。彼时有消息称,华润集团拟考虑让华润万家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或募资20亿美元,IPO最早可能在2022年进行。

中国零售业激荡数十年,华润万家为代表的大型卖场,先后经历了外资的介入,随后是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如今留存着的大型零售商超虽然都通过转型升级找到自己的模式,但是未来如何随着消费者需求变化而迭代进化,仍是不小的考验。

零售巨头华润万家

中国的超级市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在此之前,国内还是百货公司比较风靡。到90年代末,外资超市的到来,百货公司遭受了打击,但同时也刺激了本土商超的发展。

超级市场一般以经销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很快便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消费场所。

作为中国零售商超代表之一,华润万家的起步与发展紧跟零售业浪潮。

华润万家正式成立于1984年,它是知名国企,世界500强企业—华润集团旗下的零售连锁企业集团。

1984年4月,华润超市第一家门店——香港告示打道店开业。在80年代末,其已成长为香港第三大超市集团。

1992年,华润万家开始向内地发展,在深圳开业了内地第一家超市——爱华店。随后便以深圳为起点,逐步向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区扩张。

2002年的时候,华润万家便从万科手中买下了万佳百货72%的股权,全面收购了万佳百货。彼时,万佳百货已在深圳开设国内最大的仓储式百货商场,甚至创造过“一家门店带旺一条街”的神话。

随后又陆续收购了江苏零售龙头苏果超市、天津月坛集团旗下月坛超市,到浙江宁波慈客隆超市、广州越秀集团旗下宏城超市,再到彻底接盘英国超市巨头TESCO(乐购集团)的中国资产,其中包括乐购在中国开业的110多家超市,就这样用“买买买”扩大规模。

“跑马圈地式”的扩张曾推动华润万家实现“超市一哥”的地位。

根据“2018年中国连锁百强”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年底,华润万家的门店数量为3192家,是沃尔玛与大润发的7-8倍,是永辉超市门店数量的2倍多。因此,凭借门店优势,在销售额上,华润万家超过大润发、沃尔玛等超市巨头。

不过很快就被反超,《2020年中国超市百强》大润发位居榜首成为“超市一哥”,永辉超市第二名, 华润万家第三名,沃尔玛第4名;排名5到10的依次是物美、联华、家家悦、家乐福、步步高、中百超市。

不再辉煌的超市

据统计,2020年中国超市百强销售规模为9680亿元,同比增长4.4%,约占全年社会快消品零售总额的5.5%;超市百强企业门店总数为3.1万个,比上年增长7.4%。其中,大型超市(6000m2及以上)约占总门店数的14.4%,超市(2000-6000m2)约占12.3%,社区超市(小于2000m2)约占73.3%。

虽然超市仍旧是我国重要的零售业态,但是却很难回到当年那种开到哪红到哪,开门前消费者会在门口排队等待入场的盛况。

曾经,因为掌握着大量的客流量,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超市基本上是躺着赚钱。

在超市最为强势的时代,品牌想要把产品送到大型超市的货架上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供应商往往要给超市交一笔进场费,也叫作通道费,类似于货架出租费。除此之外,超市是会按照商品的销售额来提点的,租赁自营柜台租赁费,品牌还要给超市缴纳的苛捐杂税还包括条码费、新店开业费、合同费,节日赞助费,促销费等一系列费用。

但是21世纪电子商务的逐渐兴起开始冲击着连锁商超的主导地位,并形成了催拉腐朽的趋势。

在中国连锁超市领域,一直是“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是外资零售巨头,以华润万家、百联为代表的是国有商业巨头,还有以永辉超市、湖南步步高等为代表的区域民营零售企业。

但近年来,国内零售环境并不乐观,大卖场模式日渐式微,不断经历“瘦身”,外资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乐购这三家全球排名前三的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开店幅度降低,且都出现了关店现象,一些外资连锁超市由于经营情况不佳,开始萌生退出中国市场的想法,选择了出售中国市场的业务,比如家乐福。

随着纯线上的流量红利逐步消失,电商巨头的纯线上时代成为过去时,而线下流量可能是线上的数十倍,线下线上结合的“新零售”成为趋势。

为了生存,很多连锁商超纷纷向电商平台寻求合作。互联网巨头也开始不断和外资超市联姻,沃尔玛携手京东,阿里收购大润发,腾讯联手永辉,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

更重要的是,除了无所不包的网购大大满足了人们,各式各样的小业态也在线下吸引着人们用脚投票。大超市所有的主营品类,都有来自线上或线下的成熟替代品。消费者们不仅被名创优品、NOME这样“小而美”的新型十元店浓缩了大商超们的核心货架,还有那些层出不穷的生鲜店和遍布街头巷尾的便利店,吊打了大超市的生鲜冷藏柜。大超市十几列分门别类的商品货架,每一个货架,如今都有独立零售店和它分庭抗礼。

超市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商业业态,一般辐射的半径都在6公里左右,社区小业态辐射范围在2公里,小业态更具生命力,在卖场的效率,在体验上做得更高,人们找不出理由跑去遥远的大超市。

因而,华润,不仅要面对传统大型卖场的竞争,还有京东、阿里、美团等互联网企业的同城零售业务,更有深入社区“毛细血管”的中小型社区生鲜,还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平台自营类生鲜电商平台涌入。

对决与拉锯中,“玩法”也在不断变更。

一方面,华润万家在追求数字化转型求生,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方式。华润万家曾上线电商平台“e万家”,也加速建设自有线上渠道“华润万家APP”,并与京东到家、美团外卖等第三方渠道展开合作,推进到家业务。

另一方面,华润万家这几年就是抓住了中国消费升级或消费市场细分,在超市细分业态多元上下了工夫。华润万家不断完善业态布局,在对线下大卖场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进一步制定了聚焦中高端业态、加快布局小业态的战略。截至目前,华润万家旗下拥有华润万家、万家CITY、万家MART、万家LIFE、苏果、Olé、blt等多个品牌,涵盖大卖场、生活超市、便利超市、区域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

其中,华润万家、万家CITY均主打大卖场模式经营,但在面积规模有所区分,万家CITY属于卖场模式的升级品牌;万家MART、万家LIFE以大型超市的方式呈现,满足一定范围的家庭生活超市服务需求;而Olé则定位体验式精品超市,探索中高消费市场。

在电商零售来势汹汹的那几年,面对被网购抢走的生意,华润万家也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特殊的打法,以希望融合进这个新零售时代,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不过2020年以来迎头撞上疫情“灰天鹅”,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相比于一些生鲜电商采用迁至仓储低成本的模式,大卖场模式带来的线上流量+线下流量是否能覆盖其高昂的租金成本尚未可知,毕竟大卖场多在租金极高的核心商圈,如何很好的平衡成为未来的关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