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不少人说江小白是新名酒。最近糖酒会上不少人也在谈新名酒,新名酒温度起来,作为行业人士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谈论问题,必须有案例,就拿江小白来说。在过去十余年,江小白的发展,并未按照白酒的传统经验展开,在品牌创造、生产酿造、用户连接等层面都做了不同的创新尝试,也因此被业界视作“旧周期里冲出的新名酒”。是这样吗?现在看来,新名酒不只是要新要有名,更要给得出产业经验,挨得住社会的毒打,穿越得了跌宕起伏的周期。硬实力必须得到位。在“把寒意传递给了每个人”的产业环境下,此话题很有价值和大家分析分析。

01
旧地图到不了新地方
1952年,万物待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举行,“四大名酒”诞生。之后的二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又评选出“老八大”“新八大”“十三大”“十七大”名酒。岁月沉浮,历经70年,名酒仍然备受关注和喜爱,有的一骑绝尘,有的厚积薄发,有的一落再落,甚至有的销声匿迹。近30多年来再也没有评选过名酒。我感觉有必要捋一捋“新名酒”。当下,我们需要找一套名酒之外的生存方法论,一种在新时代和新消费时期“生下来、活下去”的发展模式。名酒的那一套,中小酒企业学不来、也学不会。旧地图到不了新地方,大象的方法论也不适合小马过河。时代的问题,要在时代中找到方法。我们需要“新名酒”对市场有效补充,和“老名酒”互相呼应、相互成长。百花齐放才是春。
02
新名酒,江小白?
“老名酒”的评选是官方的,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特色,也许是为了照顾产地、香型、省份,或者其它因素,但总之没有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渠道去发表不同看法。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万物都在变化。而在当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新名酒的评选、诞生会更困难。消费场景、认知习惯、消费习惯、社会情绪、人际关系……一系列要素都在变,这就需要仔细考量、力争相对的公平,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此时,做好了被开炮开火的准备, 斗胆试着聊一聊“新名酒”,聊一聊能结合消费趋势、贴近消费者,给产业带来新启发、新价值、新蓝海的酒。就说江小白。“江小白+梅见”,双品类驱动。这十年来,江小白是成功的,它已成为了在传统酒饮和新酒饮两个赛道都有头部品牌的酒企业。尽管在体量上江小白和“老名酒”(八大名酒)还有很大距离,但在影响力和产业价值上,江小白已经是“新名酒”的代表品牌。“简单自然”的价值观,江小白的品牌主张很符合新消费层的精神需求,单纯、平等、自由、轻松;“农场+酒庄”的自然酿造生态,也契合当下时代的生活方式和饮酒需求,自然酿、本味香,还可到农场写诗露营。和郎酒庄园、金徽酒生态园有点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通过不同路径还原自然的产物。还有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江小白的消费场景完全立足于人间的烟火气,放弃传统“主陪副陪”的圆桌酒局,专注服务“去身份去阶层”的小方桌文化。这两年,江小白的用户互动走进了深水区。比如,“吐槽瓶”,比如给用户写信,老板自己上街走访酒友听取意见。……类似的创新还有很多,关键你我要正视江小白,透过表面,感受它内在的奇经八脉。看到深处,你也就理解了“新名酒”。接地气是新名酒必须有的特征。新品类、新场景、新品牌精神、新模式……如果这些都不清晰的话,可能就难以构成一种新的白酒业态,你可能还是在和传统的白酒巨头抢饭吃。
03
内功、韧性,光和热
“新名酒”不必是官方封的,也不能是企业自封的,应是消费者喝出来的。江小白能卖出去11亿瓶,数量上肯定无可争议。但作为一个名酒,要至少经得起一个周期的考验。有的品牌纯粹是搭国内消费升级的快车,行业景气赚钱,行业不景气,跑路。内功欠缺、底层逻辑不清晰的品牌,都终将昙花一现。继续梳理江小白的发展路径。2011年底,江小白生于酒业寒冬;2016年,开始在全国市场绽放;2020年初,疫情后放缓增速;2022,全行业苦不堪言,江小白白酒业务增长10%,梅见更是逆势增长,去年销量12个亿。事实证明,江小白的这一套是对的,经得起拷打。当下,随着相关部门对商务宴、面子酒、应酬局的进一步规范,产业再次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普遍担忧会像十余年前一样,一些高端奢侈酒品牌将迎来新一轮利空。但任何事都是硬币的两面,当白酒消费开始去泡沫化,老名酒可能需要来一次航母调头。类似江小白这类有特点的新生活方式品牌,可能会迎来市场面利好。生于寒冬,走向高峰;挨过困难的毒打,爬起身来暴打困难。创业初期每年都有人说它活不过一年;疫情时候它自曝困局,拓品类攒老酒修内功;经营得好它自己主动说,经营得不好它也主动说。也许,江小白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方法论,在于它的韧性和迎难而上的精神,甚至还有那么一些光明磊落。从2017年逐渐走出深度调整期,白酒行业不再有“黄金时代”的集体扩容,进入了挤压式发展局面,优胜劣汰。所以,咬紧牙关过好当下,跑市场做研究炼内功,低下头服务用户爸爸(江小白是这么干的),做时代和市场的好学生。在保持韧性的同时,回归根本、回归自然、回归酿酒,没有哪一个行业一直是向上的,经济发展是抛物线,人生也是抛物线。我们不能有疫情思想,坚决不躺平,这才是酒人的精神,精神没了那真的天天都是疫情。这不是鸡汤,而是未来可以吃到鸡肉的内在动力。诚然,这应该是新老名酒企业应该向行业、消费者,向所有人传递的战斗精神,持续地向全社会发光发热!
04
时代,需要更多“新名酒”
对新名酒这个概念,作为酒业老兵,我的态度是肯定的。所以才有了这篇呼吁性的文章。发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为了引起相关部门、整个酒行业的关注。首要的应该是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加持,不要天天忙于展会、论坛,忙于商业,而是要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鼓与呼。也希望那些一直在创新路上奔跑的企业,加入到“新名酒”的队伍中来。“新名酒”队伍大了,声量大了,就会推动“老名酒”不断创新和发展,何乐而不为?当然,未来的新名酒更多要考虑消费者的体验、感受,更多的为消费者着想,只要消费者喜欢,也可以是新名酒。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关注了,“新名酒”的提法才有意义,为“新名酒”正名才有意义,酒业健康发展才更有前途,更有意义。呼吁这个问题也才有意义,哪怕受到更多人的吐槽也有价值。(马斐)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1102288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第一财经日报
每日经济新闻
贝壳财经视频
尺度商业
财联社APP
量子位
财经网
华商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