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9峰会论坛:中国白酒破局重构的舆论场

T9峰会论坛:中国白酒破局重构的舆论场
2025年04月13日 08:13 酒业财经

原创 / 欧阳瑾 

白酒行业素有时间产业之称,但近年来规模化扩产与品质保障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T9峰会上,多位企业领导人直言,产能扩张带来的技术稀释已成为行业痛点。

扩产背后的隐忧:2024年,白酒行业总产能达449.2万千升,但高端酒占比不足10%,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汾酒董事长袁清茂指出,部分企业在扩能过程中,工匠队伍和技术资源被稀释,直接威胁品质根基。以郎酒为例,尽管其酱酒年产能已达7.2万吨,但仍坚持存十卖一原则,确保基酒年份;茅台张德芹更强调用时间法则树牢品质标准,反对投机式扩产

科技赋能的破局路径:面对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智能化升级成为共识。洋河张联东提出,通过分子微生态学、代谢组学等技术优化酿造工艺,实现感知经验的数据化;剑南春徐占成则主张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智能控制结合,推动要素控制智能化。五粮液的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全产业链智能酿造体系,更是将田间管理纳入品质管控,重塑了好酒是种出来的行业标杆。

长期主义的价值回归:T9企业集体传递出一个信号:品质竞争已从单一的产品层面,升级为涵盖生态、科研、人才的系统性工程。泸州老窖刘淼提出,需通过智改数转构建新质生产力;古井贡酒梁金辉则将工艺独特、风土奇妙、创新推动视为品质本源。这种对慢变量的坚守,恰是头部酒企抵御周期波动的核心壁垒。

传统政务、商务消费场景式微,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白酒行业正经历从渠道为王用户主权的范式转变。T9峰会上,打动年轻人被反复提及,但策略路径却各有侧重。

场景裂变:从宴请到生活方式。茅台张德芹提出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通过友饮”“亲饮等场景创新,让白酒融入日常。这一思路在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等跨界产品中已初见成效。洋河张联东则细分市场为高端化、年轻化、大众化三大赛道,针对性地推出健康型年份酒、低度时尚酒、口粮酒。习酒汪地强更强调情绪价值的挖掘,将白酒定位为美好生活方式的载体

年轻化困境与破圈尝试:袁清茂犀利指出,白酒与年轻人的距离相当于广告与《哪吒2》的差距。为打破刻板印象,五粮液曾从钦主张推动包装审美迭代、酒体口感优化,甚至革新饮用方式;郎酒汪博炜则以颜值即正义为切入点,探索符合Z世代审美的产品设计。值得注意的是,低度化、利口化趋势下,部分企业开始尝试预调酒、果味白酒,但如何平衡传统风味与新兴需求,仍是待解难题。

价值表达的重塑:在消费决策中,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重要性超越功能属性。宋书玉多次呼吁拆掉陈旧的酒巷子,以创新服务模式贴近消费者。古井贡酒梁金辉提出创建舒适的白酒文化,弱化功利性饮酒标签;茅台则通过ESG战略打造公益矩阵,强化社会责任共鸣。这种从产品输出价值输出的转变,正在重构白酒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

尽管国内市场份额稳固,但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文化认知度偏低。T9峰会上,国际化文化出海被列为战略优先级。

国际化的三重障碍:五粮液曾从钦坦言,白酒出海面临标准话语权缺失、文化认知差异、消费习惯冲突等挑战。为此,茅台推动中国白酒双遗申报,试图以文化遗产身份打开国际市场;五粮液则通过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海外春节活动等,将品牌与中国节日深度绑定。

文化赋能的科学表达:张德芹强调,国际化需以文化出海为前提,既要讲好品牌故事,更要传递中华文化。剑南春徐占成提出文化+”战略,将酒旅融合、酒菜搭配作为突破口;汾酒袁清茂则挖掘千年汾酒史中的国际交往元素,强化历史认同。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企业开始摒弃神秘主义叙事,转而用科学数据解析风味物质,以增强品质说服力。

新兴赛道的产业延伸:面对生物制造5.0时代的机遇,茅台计划利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拓展食、美、养新赛道;泸州老窖刘淼提出以AI和绿色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这种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融合,或将催生新的增长极。

T9峰会的共识中可见,中国白酒正站在守正创新的十字路口。头部酒企以品质为锚点抵御周期波动,以场景革命激活消费潜能,以文化赋能突破国际壁垒,其底层逻辑始终围绕长期主义展开。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产能过剩如何化解?年轻化是否意味着对传统的背离?国际化能否摆脱华人圈依赖?这些问题或将在下一届T9峰会上继续激荡。唯一确定的是,在强基·重构·立新的框架下,中国白酒的进化之路,注定是一场关于时间、文化与消费哲学的深刻博弈。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