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千年企业、3万家百年企业,酒业该向日本学什么?

7家千年企业、3万家百年企业,酒业该向日本学什么?
2020年02月18日 09:32 云酒头条

文 | 云酒团队

“日本是中国走向未来路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

在2019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说了这样一句话。他把日本列为自己下一步“深造”的三个选项之一。

中国的商界,随处可见日本的影子。从酒行业来说,日本的各类酒种出口量连年增长,渗透全球市场,尤其在美国和中国市场,增长更是明显。数据之外,日企的经营理念亦是中国企业家们长久以来学习的对象。

每年,中国都会有一批接一批酒业人前往日本考察学习,有的酒企甚至带上经销商组队前往日本。他们为什么要去日本,或者说,去日本能够学到什么?

四十年前,日企已经开始影响中国了

日企对中国商业的影响,其实已有四十年之久。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正处于最辉煌的时期,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学习日本。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邓小平出访的第一个发达国家便是日本。那一次,邓小平与有着“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相谈甚欢。

而当时,松下公司已经是一家非常成功的现代化企业,它成为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公司。此后,包括日立、索尼等在内的大量日本公司,相继进入中国。

今天,在中国各大一、二线城市最常见的日企中,7-Eleven算是其中之一。它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无数类似便利店的出现——便利蜂CEO王紫、全时CEO杨波以及邻家便利店CEO王磊都曾有7-Eleven工作履历。

但在数据表现上,却难有本土便利店可与7-Eleven一较高下。以北京市场为例,7-Eleven的单店营收平均在24000元/天,北京本土发展较好的便利店品牌的该数据在11000-12000元左右,几乎是一倍的差距。

达成超高的单店日销量,在7-Eleven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看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差异化。逻辑非常简单:“在中国,大家做零售更多的还是去租赁位置,而不是去自主地研发商品。衰落的每个商场都很类似,所售卖的品牌、产品都差不多。而日本零售企业,尤其是7-Eleven的做法完全不同,我们自主研发商品,再根据商品的特性研究该如何在货架陈列,这些完全都是自主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

与便利店类似的“样本”,还有日本的餐饮终端。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而有所改变,国内的线下餐饮市场可谓陷入冰点,餐饮终端或将面临着一场新的洗牌。在2月17日举行的第五期云酒夜话中,哈尔滨往事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笑卓便表示,此次疫情过后,C、D类餐饮终端将率先面临重构和调整。而在日本,C、D类餐饮终端一直以来都在与时俱进不断革新,这一点值得国内同行学习。

在中国酒行业进入愈发激烈的竞争阶段之际,无论白酒、葡萄酒还是啤酒,差异化成为必要命题。然而细究之下,诸多酒类品牌和产品的差异化并无本质区别,有些差异化甚至沦为一句口号。

7-Eleven的差异化只是案例之一,表明日企的管理模式、运作思路有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尤其对崇尚“百年老店”的白酒行业来说,日本有3万多家百年企业、7家千年企业,更值得探究其中奥秘。

从出口量看,赴日“必修课”

在白酒国际化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之时,日本的酒类产品却在海外市场走得顺风顺水。

近年以来,日本酒水市场存在一个尤为明显的特征,即国内消费萎缩的同时,出口量在快速提升。而中国,已经成为日本酒类产品的进口大国。

2018年,日本酒类产品的海外出口数量突破1亿7000万升,出口金额突破600亿日元(约合38.4亿人民币),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过去十年里,其数量和金额都扩大了四倍以上。

从各酒种来看,出口金额居首的是日本清酒,2018年同比增长了19%,达到222亿日元(约合14.2亿人民币);其次是威士忌约150亿日元(约合9.6亿人民币),啤酒约130亿日元(约合8.3亿人民币)。十年前,这组数据分别为76亿日元、14亿日元、30亿日元。

其中,2018年日本清酒对中国的出口额为36亿日元(约合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仅次于美国和韩国,成为日本增长最快的清酒出口市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日本各酒种中,威士忌增长最快。数据显示,在日本之外的国家地区,日本威士忌销量目前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速是美国威士忌、加拿大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苏格兰威士忌的两倍多。

有人预测,作为日本威士忌增速的主要贡献国,未来几年内,日本威士忌在中国、美国、法国、菲律宾的增长将占据其涨势的90%。

无论是清酒还是威士忌,其之所以在海外大获成功,离不开日本堪称典范的文化输出。包括上述进口大国在内,世界上多数国家对于日本文化具有极高的接受度,影视作品、动漫、游戏以及餐饮,都成为日本酒类产品的向外传播载体。

以餐饮为例,早在2017年,日本海外餐厅已接近12万家,无数人通过这些餐厅成为日本清酒、威士忌甚至是果酒的忠实消费者。日本的餐饮文化和酒文化结合密切,而这正是中国白酒所欠缺的。

此外,日本的居酒屋已经成为日本非常典型的国家文化,对日本酒类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居酒屋的形式也已向海外市场扩散。相较中国的酒吧、大排档、餐厅等饮酒场所,日式餐厅和居酒屋更注重对本土酒的饮用以及文化传播。

学文化输出,尤其学如何把文化输出和产业国际化扩张相结合,这是中国酒业走到日本的必修课。

中国酒业到日本取什么经?

文化输出之外,日企还有很多地方,走在了全球商业的前列,例如精益化管理,例如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酒类消费已经走向极大繁荣。1992年,当时的日本麒麟啤酒厂,已经实现一个生产车间只配备两名员工,自动化程度高,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成本,这一点中国多数酒企至今也难以实现。

号称日本酒界的三得利,同样是一家百年企业,日本威士忌今天的成绩,在初期几乎是三得利以一己之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酒业人到日本学习,向来绕不开三得利。从一家小商店蜕变为现在的三得利,这家企业在日本酒界的头把交椅,被人称为“试出来的”。“试试看,不试怎么知道会怎样”——这句话被三得利家族世代奉为圭臬。

从专为日本人打造的赤玉PortWine葡萄酒,到首款“角瓶”威士忌,到低价威士忌品牌Torys,再到啤酒板块,三得利改变日本酒业格局的每一步,都是试出来的,这种创新精神贯穿三得利家族,也贯穿日本所有企业,成为重要的内生动力和立身之本。

和创新精神并行的,还有工匠精神,匠心是日本人终身的信仰。日本之所以有众多百年企业屹立不倒,长寿的最大秘诀就是“工匠”二字,它代表着严谨、坚定、踏实和精益求精。

▲宾三得利入驻天猫发布仪式

无论是企业管理、产品生产,还是品牌推广,这样的精神都全方位渗透,并且可以转化为创造力。例如日本的酒类广告,其中有专门针对女性视角的广告,以符合女性气质的广告词、广告配色等等吸引女性客户。

而观之中国,人们通常觉得女性饮酒比例低,实际上,“她经济”已经占据中国酒类消费的一定比例。不是女性没有饮酒需求,而是这部分市场往往被忽视、遗漏,中国的酒类广告基本是男性视角,尚未培养出普遍的女性饮酒文化。

2019年6月,中国酒业协会带领多家酒企前往日本,拜访日本洋酒酒造协会,双方在两地市场、消费趋势、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回到王石说的话,日本是中国走向未来的一例参照物,到日本“取经”,或许能帮助中国酒业对未来的方向窥见一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