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活动昨晚开启第二轮热潮,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0元下单""先用后付"的支付功能,消费者可以0元直接下单,等到商品收货后再付款。不过,有消费者发现,自己并没有同意使用这一功能,却可以使用了,那么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开通的呢?
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用过不少电商平台,"先用后付"的现象十分普遍。并且,开通按钮普遍设置得很显眼,但要想关掉却不容易。需要层层点击按钮,才能找到开关,而这个开关往往是默认开启的。
与陈女士有同样困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近期,各地消保委收到多起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网购中的"先用后付""免密支付"方面。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不知不觉中开通了电商平台的"先用后付"功能,没留神就"0元"拍下了商品。而一旦下单,"先用后付"功能就暂时无法关闭了。
东方卫视记者实测发现,多个电商平台都存在这种情况。令记者惊讶的是,在试图关闭该页面时,看到上方还显示着"可用额度为2万元",也就是说,记者可通过"0元下单"功能购买价值2万元的商品。记者随后取消之前使用"0元下单"功能订单,然后再次进入相关页面,这时发现,可以"关闭服务"了。但与此同时,另一个"设置先用后付为优先支付方式"的选项,被默认打开了。
记者注意到,虽然"0元下单"引发了不小争议,但这并非是一个新功能。事实上,无论是租充电宝、共享单车等服务,本质上都是"先用后付"。业内人士介绍,"先用后付"最早是个舶来品。早在2005年,欧洲已经出现了通过撮合支付方与担保平台、零售商户的合作关系来实现这一模式的雏形。在我国的电商领域,"先用后付"最初始于B端采购,后来在C端用户中作为"商家福利"逐渐推广普及。
大多数情况下,商家使用平台提供的"先用后付"还需要额外付费,但今年"双11"为了争夺更多用户,平台予以减免费用,大量商家选择"先用后付"服务,也让这一功能更多进入大众视野。
为何平台和商家都热衷于推广"0元下单"?
电商行业资深研究者郭炜认为,平台的目的很显然是为了促进消费者下单,每一笔成交都可能提升平台的收益。为此,平台甚至愿意延后与商家的结算账期,并承担因此产生的风险。事实上,不少电商都有自己配套的支付平台,通过这种金融的配套,可以通过一种类似于小额信贷的方式,来完成资金的闭环。不过,它本质上还是一种消费支付方式,一来它并不收利息,二来"0元下单"商品的单价往往都不太高,目前大约是不高于600元,收取利息的意义也不大,因此总体来说,平台推动"0元下单"的目的还是促消费为主。
但对商家来说,"先用后付"的模式下,只有等消费者确认收货之后才有可能拿到货款。等待的过程中,消费者退货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甚至因为消费者下单的门槛变低了,退货率反而会上升了,这样也势必会增加商家的成本。所以商家在加入这一营销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关的风险评估。
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该功能的随意开通,不仅剥夺了自己的知情权,还容易造成冲动的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甚至可能陷入消费贷款的困境。而且,"0元下单"的背后经常暗藏诸多"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记者搜索发现,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关于"0元下单"、"先用后付"的投诉超过8000条,投诉的内容,除了几乎无感或者诱导式的开通过程以外,还有一些是在取消交易的环节增加了另外的付费条款。武汉一家法院去年就审理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名消费者在购物时出现误操作,一键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原本以为只是将商品加入了购物车,不料系统却显示下单成功,商品也直接送上门了。消费者想要选择退货,却发现,自己还必须另外支付一笔高额运费。此外,还有商家故意利用下单与付款之间的时间差,来恶意牟利。有消费者反映,"0元下单"时衣服的价格是449元,收到货要付钱时,价格却变成了799元。
种种猫腻,都在呼吁加强监管。郭炜表示,"先用后付"要能"一键开通",也要能"一键关闭"。将"取消"按钮藏在不明显的角落里,或者设置层层关卡,都在无形中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中,也重点细化了经营者在网络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义务,这对经营者合法依规地提供"先用后付""免密支付"等功能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事实上,商家开通"先用后付"的初衷,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方便的购物体验,但如果用技术上的花招,来忽视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和感受的话,也无法实现共赢。
看看新闻记者: 金梅 陈昱卉 阮丽
编辑: 阮丽 陈昱卉
责编: 金梅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