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领域。最近,一场全球6G发展大会,就在上海拉开帷幕。这是国内6G领域技术覆盖最全面、专业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盛会,集聚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探讨面向2030年及未来的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国际标准化等,推动6G关键技术及架构成果形成全球共识,维护全球6G统一生态。
打造“中国标尺”,赋能AI应用,提供专属孵化,抢占6G战略高地,申城正在打开怎样的想象新空间?东方卫视《今晚》特别栏目“看懂上海”邀请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兼移动通信与低空经济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高庆浩博士,以及上海电信总工程师室网络室主任、上海电信一级专家张卢华,一起讨论。
突破技术瓶颈 为6G打造中国“标尺”
全球6G发展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此次也是第二次落地上海举办。
此次大会的主题为“眺望6G标准前沿”。期间,不少通信感知一体化试验装置、超大规模天线实验系统等6G技术概念样机及场景演示,抢先亮相。
其中,来自上海松江创远信科所展示的无人机搭载“空地一体化测试系统”,吸引了不少与会者驻足。
据悉,创远信科是无线通信测试领域的头部企业,他们做的,是为信息高速公路打造“标尺”。
在通信领域,“标尺”就是测试仪器。从顶端的标准制定到下游产业支撑,测试仪器贯穿整个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测试,要用到仪器仪表。测试指标则可影响标准制定,赋能信息网络建设。
目前,创远信科已参与国家5G/6G毫米波测试规范及标准制定、车联网测试业务相关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等。但对创远信科这样的企业而言,更多技术挑战还有待突破。
作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将是一个空天地一体全方位的通信网络,带宽比5G至少宽100倍,频段也将涉及太赫兹的高频范围,基站布置不仅在地面,还需在空中、在卫星。从应用场景来看,6G将在5G“万物互联”的基础上升级为“万物智联”。
所谓“空天一体化”是指将卫星通信网络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通过深度融合空基、天基和地基网络资源,构建一个覆盖全球、无处不在、高速智能、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上海电信总工程师室网络室主任、上海电信一级专家张卢华介绍道,“空天地一体化”并不是遥不可及。目前,我们已经将5G与WiFi、与卫星融合,随着6G时代的到来,“空天地一体化”将为用户提供接入无感知的一致性服务,实现网络鲁棒性(当网络系统遇到随机故障或蓄意攻击的时候,系统的底层网络结构会对其耐受能力起到的作用)以及资源绿色集约。而这些应用场景对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说我们把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比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话,那么无线通信测试就是这条高速公路的‘标尺’。”不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兼移动通信与低空经济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高庆浩博士表示,目前中国在无线测试仪器方面也面临一些“卡脖子”困境。由于国内技术有限,需要测试的高频测试仪器又存在进口困难等问题,这一限制影响了芯片的测试进度和精度,甚至阻碍了项目推进。因此,高庆浩认为,国内亟须在该领域建立自主的测试仪器研发能力,以避免受制于人。
AI赋能6G发展 实现"万物智连"
从4G以“快”为单一发展目标,到5G追求实现“万物互联”,未来将至的6G将实现更多“不可能”。其中,方兴未艾的AI,将成为6G技术发展底色、创新关键“增量”。
此次,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就将6G与AI结合产生的“未来场景”,带到了本次全球6G发展大会。他们展示了无人机接收到指令后,飞出寻找物品,并将物品送回到指令发出者手中的过程。
早在2007年,贝尔实验室首次提出了将AI替代通信收发设备传统物理层功能的概念。随着技术进步,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将成为解决网络多样性和适配性问题的有力工具。与普通设备相比,AI通信设备的信息吞吐量提升了10%到40%,速率达到每秒200GB。
这也意味着,在AI平台上生成的6G网络,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根据具体需求自动生成和优化网络结构,更加智能化“按需生成”。
但6G与AI的融合,并非简单技术叠加,而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转变,构建未来发展的创新引擎,将对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化水平对能源效率、网络速率、用户使用感知都是非常好的,这是AI对6G的赋能。反过来,6G也对通用AI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张卢华表示,如何将6G和AI更好融合,上海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首先,上海有很多科研基础设施、有很强大的高校以及头部企业,可以为6G和AI做技术储备,另外,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向外辐射,助力通信产业链进一步实现自主可控及6G发展的加速落地。
全球多国抓紧布局发展6G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6G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焦点,全球多国都在加紧布局步伐,积极抢占战略制高点。
美国于2023年4月着手制定6G通信技术的目标和战略,并计划出资数十亿美元,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利用其在GPU等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的产业优势,确立其在全球电信领域的领导地位。
欧盟从6G频谱需求开展早期识别入手,评估欧洲5G发展时期三个频段的应用情况,为6G发展提供参考。目前,欧盟6G项目均已进入系统研究阶段。
日本也紧跟步伐,设立4.5亿美元研究基金,全方位布局6G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共享的6G研究基础设施,并通过日本企业主导的产业联盟,研发相关技术与产品。
韩国此前也发布“K-Network2030”等多项战略,并将原计划2026年启动的6G商业化项目,提前到今年实施。
中国在去年12月首次发布了《6G网络架构展望》等技术方案,还提出在2025年6月启动6G技术标准研究,预计到2030年左右进入6G商用阶段。同时,中国6G技术也在持续取得新突破。今年2月,搭载全球首套5G及6G天地一体网络设备的两颗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7月,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率先搭建,实现了6G主要场景下通信性能的全面提升。
“5G方兴未艾,6G风云再起,迫切需要我们共应挑战、共解难题,碰撞智慧、打开思路,合力构筑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坚固基石。”因此,高庆浩认为,我们要积极支持6G领域的国际合作,围绕6G研究的关键点扩大合作空间,搭建协同创新桥梁,共同推动全球6G生态的建立,为未来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互利共赢打下良好的基础。
锚定引领6G发展目标 上海积极布局加码发力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抢抓6G发展战略机遇,上海也在积极探路。在此次全球6G发展大会上,有一项议程就引发关注,那就是“上海6G信通智谷”揭牌成立,成为上海全力冲刺6G新赛道的重要载体之一。
位于松江区泗泾镇的“上海6G信通智谷”,包括未来通信产业园、孵化器等载体,还设立了专业化孵化基金,为创新企业提供全流程融资支持。
其中,未来通信产业园规划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将涵盖6G产业总部空间、6G科技研发中心、6G产业开放实验室等。
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孵化器,则涵盖了6G创新实验室、双创服务中心、6G项目孵化空间等多个功能区,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孵化服务。试运营一年来,孵化器已孵化15家企业。
以6G未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6G+AI”融合创新应用为两大发展方向,“上海6G信通智谷”正打造一个“6G+”未来产业创新集群。
不仅如此,早在2022年,上海市科委就和中国信通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国家部署要求,近年来,上海启动实施了6G战略前沿任务专项,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与创新,并积极参与测试验证和国际标准化研究等工作。在未来产业培育方面,上海也在持续发力,目前已拥有较为完备的移动通信和卫星创新产业链,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场景逐渐丰富。锚定引领6G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未来,上海还将围绕“芯片器件、模组系统”、“卫星互联、仪器仪表”、“新型终端、新型接入”方向继续突破和强化,构建全国一流的6G未来产业创新体系。
“6G通信和卫星互联网不仅是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更是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高庆浩表示,上海正在用“探新路”的方式,将技术融合、战略融合、资金融合集为一体,打造集“总部+研发+平台+孵化+验证”于一体的“6G+”未来产业创新集群。借助原本优势和加码趋势,未来,上海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未来产业创新中心。
看看新闻记者: 宋懿,李瑶,舒克
编辑: 周雯飞,黄艳琳
责编: 杨龙跃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